老舍

探索思考

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本人的一些“帶孩子”的生活感悟。它首先讓人感到一絲意外——原來大作家也需要照顧小孩;繼而感到親切和有共鳴——作家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有瑣碎生活的喜悅和煩惱呢!

閱讀批注

藝術家應以藝術為妻,實際上就是當一輩子光棍兒。在下閑暇無事,往往寫些小說,雖一回還沒自居過文藝家,卻也感覺到家庭的累贅。每逢困於油鹽醬醋的災難中,就想到獨人一身,自己吃飽便天下太平,豈不妙哉。1

1 鋪墊

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有了小孩、成為父親以後的生活變化,但第一段沒有直入主題,而是以表達對組建家庭的感想作為鋪墊,慢慢引導讀者情緒。從“油鹽醬醋的災難”這一形容可以預感到,作者有了小孩以後的體驗必然是不輕鬆的。

家庭之累,大半由兒女造成。先不用提教養的花費,隻就淘氣哭鬧而言,已足使人心慌意亂。2小女三歲,專會等我不在屋中,在我的稿子上畫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濟會寫字”!把人要氣沒了脈,她到底還是有理!再不然,我剛想起一句好的,在腦中盤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亞,假若能寫出來的話。當是時也,小濟拉拉我的肘,低聲說:“上公園看猴?”於是我至今還未成莎士比亞。小兒一歲整,還不會“寫字”,也不曉得去看猴,但善親親,閉眼,張口展覽上下四個小牙。我若沒事,請求他閉眼,露牙,小胖子總會東指西指的打岔。趕到我拿起筆來,他那一套全來了,不但親臉,閉眼,還“指”令我也得表演這幾招。有什麽辦法呢?!

2 說明

簡明扼要地解釋前文所說的“油鹽醬醋的災難”所指為何,帶出“兒女”這一描寫的對象。

這還算好的。趕到小濟午後不睡,按著也不睡,那才難辦。到這麽四點來鍾吧,她的困鬧開始,到五點鍾我已沒有人味。什麽也不對,連公園的猴都變成了臭的,而且猴之所以臭,也應當由我負責。3小胖子也有這種困而不睡的時候,大概多數是與小濟同時發難。兩位小醉鬼一齊找毛病,我就是諸葛亮恐怕也得唱空城計,一點辦法沒有!在這種幹等束手被擒的時候,偏偏會來一兩封快信——催稿子!我也隻好鬧脾氣了。不大一會兒,把太太也鬧急了,一家大小四口,都成了醉鬼,其熱鬧至為驚人。大人聲言離婚,小孩怎說怎不是,於離婚的爭辯中瞎打混。一直到七點後,二位小天使已困得動不的,離婚的宣言才無形的撤銷。這還算好的。遇上小胖子出牙,那才真教厲害,不但白天沒有情理,夜裏還得上夜班。一會兒一醒,若被針紮了似的驚啼,他出牙,誰也不用打算睡。他的牙出利落了,大家全成了紅眼虎。

3 人物描寫

這段人物描寫主要寫了小濟的“鬧覺”——幼兒因為困倦不適又難以入睡而哭鬧的行為。作者沒有使用任何與眼淚、喊叫等相關的字詞來描寫小濟是怎樣哭鬧、怎樣發脾氣,而是從側麵來表現小濟的言行舉止,從“我”的變化來反襯小濟的“折騰”。“我已沒有人味”,公園的“猴變成了臭的”也“應當由我負責”,表示小濟因鬧脾氣而毫無道理地討嫌“我”。讀者在捧腹大笑中仿佛看到一個滿床打滾的小孩和一個束手無策的父親。

不過,這一點也不妨礙家庭中愛的發展,人生的巧妙似乎就在這裏。4記得Frank Harris仿佛有過這麽點記載:他說王爾德為那件不名譽的案子過堂被審,一開頭他侃侃而談,語多幽默。及至原告提出幾個男妓做證人,王爾德沒了脈,非失敗不可了。Harris以為王爾德必會說:“我是個戲劇家,為觀察人生,什麽樣的人都當交往。假若我不和這些人接觸,我從哪裏去找戲劇中的人物呢?”可是,王爾德竟自沒這麽答辯,官司就算輸了!

4 轉折

作者在前文中描寫了小孩給家庭生活帶來的種種矛盾和麻煩,讓讀者代入其中,替他感到苦惱,但作者寫到這裏時筆鋒一轉,表示除了苦惱以外,養育孩子亦有不一樣的收獲,將文章的情感核心落到了“愛”上。

把王爾德且放在一邊;藝術家得多去經驗,Harris的意見,假若不是特為王爾德而發的,的確是不錯。連家庭之累也是如此。還拿小孩們說吧——這才來到正題——愛他們吧,嫌他們吧,無論怎說,也是極可寶貴的經驗。

在沒有小孩的時候,一個人的世界還是未曾發現美洲的時候的。小孩是科侖布,把人帶到新大陸去。這個新大陸並不很遠,就在熟習的街道上和家裏。5你看,街市上給我預備的,在沒有小孩的時候,似乎隻有理發館、飯鋪、書店、郵政局等。我想不出嬰兒醫院、糖食店、玩具鋪等等的意義。連藥房裏的許許多多嬰兒用的藥和粉,報紙上嬰兒自己藥片的廣告,百貨店裏的小襪子小鞋,都顯著多此一舉,勞而無功。及至小天使自天飛降,我的眼睛似乎戴上了一雙放大鏡,街市依然那樣,跟我有關係的東西可是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嬰兒醫院不但掛著牌子,敢情裏邊還有醫生呢。不但有醫生,還是挺神氣,一點也得罪不得。6拿著醫生所給的神符,到藥房去,敢情那些小瓶子小罐都有作用。不但要買瓶子裏的白汁黃麵和各色的藥餅,還得買瓶子罐子,軋粉的缽,量奶的漏鬥,**,衛生尿布,玩藝多多了!百貨店裏那些小衣帽、小家具,也都有了意義;原先以為多此一舉的東西,如今都成了非它不行;有時候鋪中缺乏了我所要的那一件小物品,我還大有看不起他們的意思:既是百貨店,怎能不預備這件東西呢?!慢慢的,全街上的鋪子,除了金店與古玩鋪,都有了我的足跡;連當鋪也走得怪熟。7鋪中人也漸漸熟識了,甚至可以隨便閑談,以小孩為中心,談得頗有味兒。夥計們,掌櫃們,原來不僅是站櫃做買賣,家中還有小孩呢!有的鋪子,竟自敢允許我欠賬,仿佛一有了小孩,我的人格也好了些,能被人信任。三節的賬條來得很踴躍,使我明白了過節過年的時候怎樣出汗。

5 比喻

把小孩比作“科侖布”(哥倫布),把為人父母的生活比作新大陸,這個“新”體現在人們有了孩子以後的人生和從前截然不同,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認識和學到很多新事物,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會發生改變,甚至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在一定程度受到影響。

6 故作蠢言

說兒童醫院“不但掛著招牌”,而且“還有醫生”,這是作者故意說的“蠢話”,是為了反襯和嘲笑自己在有孩子之前對這類常識一無所知。後麵一句說醫生們“一點也得罪不得”則是在揶揄他們往往對患兒父母的態度惡劣,但為了孩子,多數人都忍耐下來,而這樣的遭遇是作者在有孩子之前不必經曆的。

7 象征借代

金店、古玩鋪是有錢人家常去光顧的地方,作者用這兩類商店指代富裕的生活;當鋪是窮人或家道中落之人經常走動的地方,作者用它指代經濟緊張的生活。作者用“走鋪子”這一具體形象的活動指代,幽默地表達了“養孩子真費錢”的無奈感歎。

小孩使世界擴大,使隱藏著的東西都顯露出來。非有小孩不能明白這個。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齊齊,你總覺得小孩們理應如此,一生下來就戴著小帽,穿著小襖,好像小雛雞生下來就披著一身黃絨似的。趕到自己有了小孩,才能曉得事情並不這麽簡單。一個小娃娃身上穿戴著全世界的工商業所能供給的,給全家人以一切啼笑愛怨的經驗,小孩的確是位小活神仙!

有了小活神仙,家裏才會熱鬧。窗台上,我一向認為是擺花的地方。夏天呢,開著窗,風兒輕輕吹動花與葉,屋中一陣陣的清香。冬天呢,陽光射到花上,使全屋中有些顏色與生氣。後來,有了小孩,那些花盆很神秘的都不見了,窗台上滿是瓶子罐子,數不清有多少。尿布有時候上了寫字台,奶瓶倒在書架上。大掃除才有了意義,是的,到時候非痛痛快快的收拾一頓不可了,要不然東西就有把人埋起來的危險。上次大掃除的時候,我由床底下找到了但丁的《神曲》。不知道這老家夥幹嗎在那裏藏著玩呢!8

8 環境描寫

此處描寫的是家庭室內環境,作用是從側麵表現人物生活方式的變化。作者寫到了窗戶、寫字桌、書架、床底,從工作區到休息區,布滿了各類嬰兒用品,代表著這個家庭的生活被養育孩子的事務占據了;《神曲》象征著作者的文藝學習和創作生活,作者用調侃的語氣敘述它被當作雜物似的擱在床下的情形,反映了作者甘願為了養育孩子,而讓自己鍾愛的事業暫居其後的態度。

人的數目也增多了,而且有很多問題。在沒有小孩的時候,用一個仆人就夠了,現在至少得用倆。以前,仆人“拿糖”,滿可以暫時不用;沒人做飯,就外邊去吃,誰也不用拿捏誰。有了小孩,這點豪氣乘早收起去。三天沒人洗尿布,屋裏就不要再進來人。牛奶等項是非有人管理不可,有兒方知衛生難,奶瓶子一天就得燙五六次;沒仆人簡直不行!有仆人就得搗亂,沒辦法!

好多沒辦法的事都得馬上有辦法,小孩子不會等著“國聯”慢慢解決兒童問題。這就長了經驗。半夜裏去買藥,藥鋪的門上原來有個小口,可以交錢拿藥,早先我就不曉得這一招。西藥房裏敢情也打價錢,不等他開口,我就提出:“還是四毛五?”這個“還是”使我省五分錢,而且落個行家。這又是一招。找老媽子有作坊,當票兒到期還可以入利延期,也都被我學會。沒工夫細想,大概自從有了兒女以後,我所得的經驗至少比一張大學文憑所能給我的多著許多。大學文憑是由課本裏掏出來的,現在我卻念著一本活書,沒有頭兒。9

9 比喻

養育孩子這件事對每一位父母來說都艱辛又長久,但作者沒有將其比作牢獄,或是其他類似的難熬的事情,而是把它比喻為一本翻不到頭的書,雖然也表達出了艱辛長久之意,態度卻是積極正麵的。作者有信心,也有信念,希望認真地將這本書一直讀下去,這是父母對於孩子最本能的愛的體現。

連我自己的身體現在都會變形,經小孩們的指揮,我得去裝馬裝牛,還須裝得像個樣兒。不但裝牛像牛,我也學會牛的忍性,小胖子覺得“開步走”有意思,我就得百走不厭;隻做一回,絕對不行。多咱他改了主意,多咱我才能“立正”。在這裏,我體驗出母性的偉大,覺得打老婆的人們滿該下獄。

中秋節前來了個老道,不要米,不要錢,隻問有小孩沒有?看見了小胖子,老道高了興,說十四那天早晨須給小胖子左腕上係一根紅線。備清水一碗,燒高香三炷,必能消災除難。右鄰家的老太太也出來看,老道問她有小孩沒有,她慘淡的搖了搖頭。到了十四那天,倒是這位老太太的提醒,小胖子的左腕上才拴了一圈紅線。小孩子征服了老道與鄰家老太太。一看胖手腕的紅線,我覺得比寫完一本偉大的作品還驕傲,於是上街買了兩尊兔子王,感到老道,紅線,兔子王,都有絕大的意義!10

10 借物抒情

作者慣於戲謔調笑,而較少直抒胸臆,所以他愛自己的孩子們也並不直說。“胖手腕的紅線”象征著他人或社會對孩子的愛護與認可,這讓作者感到高興和自豪;兩尊兔子王是買給孩子們的玩具,作者嘴上不說愛,但心裏那份愛都體現在這買玩具的舉動上了。

閱讀賞析

在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家中,如果有幾歲的小孩,日子一定是歡樂喜悅的同時伴隨著雞飛狗跳。作者用幽默的語言講述了與小孩相伴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了一些瑣碎、煩惱、無奈但又幸福的經曆。

作者在文章一開始便明確表達了家庭生活是“災難”,先是揀出孩子們的幾件日常生活小事來體現他們的頑皮好動,以及家中整個生活秩序如何受到負麵的影響。作者雖然句句是埋怨,但其幽默的表述使人仿佛看到他又愛又恨的表情。接下來,文章通過一段外國文學史中的典故實現過渡,描述了有小孩以後新增加的很多“寶貴的經驗”:嬰幼兒日用品的繁雜與消耗、家務變得繁重、開銷增大、身體勞損……盡管有這麽多令人苦惱的事情,幼小生命帶給人內心的觸動卻仿佛是天然的,一件極小的事都足以使人暫時忘卻平日的煩惱,而發自內心地為孩子們喜悅。

幽默在這篇文章中產生了“苦笑”,淡化了因為照顧孩子而承受的生活困難和負麵情緒,凸顯了作者麵對現實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含蓄地表達了對孩子們的愛意。如若不是出於愛,誰能笑看這樣的辛苦?

閱讀延伸

1.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小孩們的哪些令人頭疼的現象?

2.你認為作者對他的孩子們是怎樣的態度?文中哪些語句有相對明確的說明?

3.邀請你的父母閱讀這篇文章,讓他們和你交流一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