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本文的標題十分新穎,因為我們常常見人寫“旅行記”,隨作者體驗旅行過程中美好有趣的見聞,而頭一次聽說“不旅行記”。這不禁使人好奇:作者為什麽“不旅行”?如果“不旅行”,又“記”些什麽呢?
閱讀批注
四五年來,除非有要緊的事,簡直沒有出過門。不是不愛旅行,是怕由旅行而來的那些別扭。我能走路,不怕吃苦,按說該常出去跑跑了,可是我害怕,於是“沒有地方比家裏好”就幾乎成了格言。1
1 開宗明義
開篇即聲明自己不愛出門、“害怕旅行”,非常明確地告訴讀者,本文不寫和旅行相關的有趣經曆,而寫“由旅行而來的那些別扭”。
跟許多人一塊旅行,領教過了,不敢再往前巴結。十個人十個意見,遊遍了全球,還是十個意見。甲要看山,乙主張先去買東西,而丙以為應先玩八圈小牌,途上不打死一個半個的就算幸事。意見既不一致,而且人人想占便宜,就是咱處處講退讓,也有受不了的時候。比如說:人家睡床,讓咱睡地,咱當然不說什麽。可是及至人家摸到臭蟲而往地上扔,咱就是木頭人也似乎應當再把臭蟲扔回去,這就非開仗不可了。再說呢,人多膽大,凡是平常不敢作的都要作作。誰都曉得農民的疾苦,平常也老喊著到鄉間去;及至十來位文明人到了鄉間,偷果子,踏青苗,什麽不得人心的事都幹得出。2舉此一例,已足使人望而生畏;要旅行,我一個人走。
2 對比反諷
用人們平日裏的狀態和旅行中的狀態做對比,表現那些趁著人多釋放惡劣天性的行為,諷刺了人們平日裏的口號和現實中的行為不一致的虛偽作風。
可是一個人又寂寞。頂好找個地理熟、人性好、彼此說得來的,而且都不慌不忙地慢慢地走,細細地看。這個伴上哪裏找呢?即使找到,他多半是沒工夫;及至他有了空閑,我又不定怎樣。
不論獨自走還是有了好伴兒吧,路上的別扭事兒還多得很呢。比如在火車上,三等車的擠與髒,咱都能受,但是受不了查票員那份兒神氣。我要是殺了他,自然覺得痛快一些,可是抵起命來也是我的事,似乎就稍差一點,於是心中就老痛快不了。3其次就是拿免票或“托付”過了的人,也使我吃不住。這種人多半是非常的精明,懂世麵,在行動上處處表現著他們的優越,使有票的人覺得自己簡直不成東西。有票的人立著,沒票的人坐著,有票的人坐著,沒票的人躺著,彼此間老差著一等。假若我要爭平等而戰,苦子是我的,在法律上與人情上都不允許有票的人勝利。生氣,活該!車上賣煙卷與麵包的小販也夠辦。他使我感到花錢買東西是多麽下賤的事,而我又不願給他一角錢而跪接十支“大長城”。4趕到下了車,出了站台,洋車上“大升棧吧”的圍困倒是小事。因為這近乎人情,誰不想拉到買賣呢。我受不了那拍拍的鞭聲,維持秩序的鞭聲。它使我作夢還哆嗦!
3 心理描寫
作者這段心理描寫非常直白,和他一貫含蓄諷刺的風格大異其趣,沒有任何委婉修飾,直言“受不了”“殺了他,自然覺得痛快一些”“痛快不了”,可見作者對列車工作人員的惡劣態度極為不滿,已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4 自嘲反襯
作者用“下賤”“跪接”來描述自己買東西時的卑微情形,用來反襯小販們對待顧客盛氣淩人的態度。作者自嘲的力度越大,所表現出來的對小販們的厭惡程度也就越強。
旅館,又是個大問題。好的貴,住不起。壞的真髒,這且不提,敲竹杠太不受用。隻好住中等的,臭蟲不多,也不少,恰恰中等;屋中有紅漆馬桶,獨自享用。這都好,假如能平安睡覺的話。但是中等旅客總不喜歡睡覺,牌聲、電話聲、唱戲聲,晝夜不停,好一片太平景象,隻苦了我這非要睡覺不可的。
旅館多困難,找親戚吧。這也有不少難處:太熟的人不能找,他們不拿客人待你,本係好事,可是一家八口全把幾年中積下來的陳穀子爛芝麻對你細講,夜以繼日,你怎麽辦呢?我沒辦法。碰巧了呢,他們全出去有事,而托我看家,我算幹什麽的呢?還有一樣,他們住慣了那個地方,看什麽也不出奇,所以我一提出去,他們仿佛就以為我看不起他們,而偏疼他們的地方……生朋友自然不能找,連偶然遇見都了不得。他一定得請我吃飯,我一定得還席;他一定得捏著鼻子陪我逛逛,我一定得捏著鼻子買些謝禮;他一定得說我發了福,我一定得說他的孩子長了身量……5這不是旅行。
5 對仗排比
這一段用對仗和排比的句式表現了“我”和陌生朋友之間的客套寒暄,這樣的句式非常形象地展現了不熟的人之間迫於禮貌而不得不你一來、我一往的生硬和尷尬。
住學校或青年會比較的好些,可是必得帶著講演稿子,一定得請演說。講完了,第二天報紙上總會罵上一大頓,即使講得沒什麽毛病,也會嫌講演者臉上有點麻子。6
6 比喻
作者用“臉上有點麻子”比喻無關緊要的缺點,對媒體喜歡雞蛋裏挑骨頭的行為表達了不滿,諷刺他們缺乏專業素養,隻會靠無中生有來做文章。此處明麵上寫自己出行演講後經曆的不愉快,實際上也可以視為“文藝創作者如何看待媒體”的一個橫截麵。
幸而找到了個理想的地方,人不知鬼不覺地玩個痛快,可是等到回了家,多少會有幾封信來罵陣:“怎麽不來看看我們!”“怎麽這等看不起人!”……趕緊得寫信道歉,說我生平所最不愛說的謊。就是外麵不來這些信,家裏的人和親友們也不能善罷甘休啊!大老遠的回來,連點土物也不帶?!就是不帶禮物吧,總該來看看我們吧……我的罪孽深重!反之,我真把先施公司給他們搬了來,他們也許有相當的滿意,可是明火綁票我也受不了!
這都是些小事,自然;可是真別扭!莫若家裏一蹲,乘早不必勞民傷財。作不旅行記。
閱讀賞析
旅行過的人都知道,旅行者總是帶著期待和興奮的心情出發,但結果如何卻常常要看運氣。風景不見得和想象中一樣美好,意外狀況倒是常見。旅行結束歸來,還要為了麵子強說“愉快難忘”。老舍先生偏偏就不在乎麵子,用辛辣犀利的文字把人們極力掩飾的某些關於旅行的難堪一一揭露了出來。
文中首先談到的是旅行同伴的素質,批評了某些旅客損人利己的行為;接著描述了旅途中好占便宜的乘客和“乘人之危”的小販,表達了對混亂的公共秩序的不滿;隨後又寫到旅行住處的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人們淡薄的公共意識,還有讓人無奈的人情牽累。旅行是一種基本在公共領域中進行的活動,它的性質要求旅行者們必須遵守公共道德,然而不講公德的人常有,這是陌生人之間的“沒分寸”;親友忽視旅行者的出行目的,或將其當作拜訪自己,或將其視為“帶貨機器”,這是熟人之間的“沒分寸”。
歸根結底,這些不愉快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品性造成的。作者寫這篇文章,憤憤然聲稱“不旅行”,實際上是在表達對人與人交往中的自私行為的失望。
閱讀延伸
1.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旅行中常常遇到的哪幾種麻煩?
2.作者在乘車時遇到的問題反映了一種什麽社會現象?
3.你所經曆的那些旅行和你期待中的一樣嗎?你認為怎樣才算真正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