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
探索思考
作者將“春宵一刻值千金”稍作修改,用作本文標題,表達了“早晨的時光十分珍貴”的含義。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作者是提倡利用早晨的時間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但實際內容恰恰相反。
閱讀批注
十年來,求師訪友,足跡走遍天涯,回想起來給我最大益處的卻是“遲起”,因為我現在腦子裏所有些聰明的想頭,靈活的意思,多半是早上懶洋洋地賴在**想出來的。我真應該寫幾句話讚美它一番,同時還可以告訴有誌的人們一點遲起藝術的門徑。談起藝術,我雖然是門外漢,不過對於遲起這門藝術倒可說是一位行家,因為我既具有明察秋毫的批評能力,又帶了甘苦備嚐的實踐精神。我天天總是在可能範圍之內,盡量地滯在**(那是我們的神廟)看著射在被上的日光,暗笑四圍人們無謂的匆忙,回味前夜的癡夢(那是比做夢還有意思的事),細想遲起的好處,唯我獨尊地躺著,東倒西傾的小房立刻變做一座快樂的皇宮。1
1 比喻
把床比作“神廟”,把簡陋的房間比作“快樂的皇宮”,使睡懶覺成了一件莊嚴神聖、對人類精神世界極為有益的事,表達了作者在賴床時舒適自在的心情。這本是人們不讚成的懶散習慣,作者卻在一開篇就表現出甘之如飴、心安理得,奠定了文章整體幽默風趣的基調。
詩人畫家為著要追求自己的幻夢,實現自己的癡願,寧可犧牲一切物質的快樂,受盡親朋的詬罵,他們從藝術裏能夠得到無窮的安慰,那是他們真實的世界,外麵的世界對於他們反變成一個空虛。遲起藝術家也具有同等的精神。區區雖然不是一個遲起大師,但是對於本行藝術的確有無限的熱忱——藝術家的狂熱。所以讓我拿自己做個例子罷。當我是個小孩時候,我的生活由家庭替我安排,毫無藝術的自覺,早上六點就起來了。
後來到北方念書去,北方的天氣是培養遲起最好的沃土,許多同學又都是程度很高的遲起藝術專家,於是絕好的環境同朋輩的切磋使我領略到遲起的深味,我的忠於藝術的熱度也一天一天地增高。暑假年假回家時期,總在全家人吃完了早飯之後,我才敢動起床的念頭。老父常常對我說清晨新鮮空氣的好處,母親有時提到重溫稀飯的麻煩,慈愛的祖母也屢次向我姑母說“早起三日當一工”(我的姑母老是起得很早的),我雖然萬分不願意失丟大人們的歡心,但是為著忠於藝術的緣故,居然甘心得罪老人家。後來老人家知道我是無可救藥的,反動了憐惜的心腸,他們早上九點鍾時候走過我的房門前還是用著足尖;人們溫情地放縱我們的弱點是最容易刺動我們麻木的良心,但是我總舍不得違棄了心愛的藝術,所以還是懊悔地照樣地高臥。2
2 側麵描寫
對於作者愛睡懶覺的習慣,長輩們雖抱持傳統觀念,卻沒有像傳統家長一樣對作者嚴厲規勸,隻是含蓄暗示,充分尊重作者的個性發展。“走過我的房門前還是用著足尖”的動作細節非常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作者通過描寫家人們對自己睡懶覺的態度,從側麵表現了親情之愛,並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懷念和感激。
在大學裏,有幾位道貌岸然的教授對於遲到學生總是白眼相待,我不幸得很,老做他們白眼的鵠的,也曾好幾次下個決心早起,免得一進教室的門,就受兩句冷諷,可是一年一年地過去,我足足受了四年的白眼待遇,裏頭的苦處是別人想不出來的。有一年寒假住在親戚家裏,他們晚飯的時間是很早的,所以一醒來,腹裏就咕隆地響著,我卻按下饑腸,故意想出許多有趣事情,使自己忘卻了肚餓,有時餓出汗來,還是堅持著非到十時是不起來的。對於藝術我是多麽忠實,情願犧牲。枵腹做詩的愛侖波,真可說是我的同誌。3後來入世謀生,自然會忽略了藝術的追求;不過我還是盡量地保留一向的熱誠,雖然已經是夠墮落了。想起我個人因為遲起所受的許多說不出的苦痛,我深深相信遲起是一門藝術,因為隻有藝術才會這樣帶累人,也隻有藝術家才肯這樣不變初衷地往前犧牲一切。
3 類比調侃
作者提到的“愛侖波”是美國著名詩人和小說家埃德加·愛倫·坡,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其文學建樹頗豐,但半生貧病交加,“枵腹做詩”即餓著肚子寫作,既是愛倫·坡的真實處境,也是人們用來形容他不因貧困而拋棄文藝理想的美譽之詞。作者把自己餓著肚子睡懶覺和文藝前輩餓著肚子創作的事跡相比較,體現出自我嘲諷和調侃的意味。
但是從遲起我也得到不少的安慰,總夠補償我種種的苦痛。遲起給我最大的好處是我沒有一天不是很快樂地開頭的。我天天起來總是心滿意足的,覺得我們住的世界無日不是春天,無處不是樂園。
當我神怡氣舒地躺著時候,我常常記起勃浪寧的詩:“上帝在上,萬物各得其所。”(魚遊水裏,鳥棲樹枝,我臥**。)4人生是短促的,可是若使我們有過光榮的青春,我們的一生就不能算是虛度,我們的殘年很可以傍著火爐,曬著太陽在回憶裏過日子。同樣地一天的光陰是很短促的,可是若使我們有過光榮的早上(一半時間花在**的早晨!)我們這一天就不能說是白丟了,我們其餘時間可以用在追憶清早的幸福,我們青年時期若是歡欣的結晶,我們的餘生一定不會很淒涼的,青春的快樂是有影子留下的,那影子好似帶了魔力,慘淡的老年給它一照,也呈出和藹慈祥的光輝。
4 幽默引用
這句詩出自英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勃朗寧的《皮帕之歌》,原詩用清新直白的文字表現了世間萬物秩序井然、和諧寧靜的狀態與氛圍,有一種引導人們安於本位、接受宿命的思想意圖。作者在此引用這則內涵嚴肅的作品,卻幽默仿擬出新句,表達自己“安於懶惰”的心態,讓人忍俊不禁。
我們一天裏也是一樣的,人們不是常說:一件事情好好地開頭,就是已經成功一半了;那麽賞心悅意的早晨是一天快樂的先導。遲起不單是使我天天快活地開頭,還叫我們每夜高興地結束這個日子;我們夜夜去睡時候,心裏就預料到明早遲起的快樂——預料中的快樂是比當時的享受,味還長得多——這樣子我們一天的始終都是給生機活潑的快樂空氣圍住,這個可愛的升平景象卻是遲起一手做成的。
遲起不僅是能夠給我們這甜蜜的空氣,它還能夠打破我們結結實實的苦悶。人生最大的愁憂是生活的單調。悲劇是很熱鬧的,怪有趣的,隻有那不生不死的機械式生活才是最無聊賴的。5遲起真是唯一的救濟方法。你若使感到生活的沉悶,那麽請你多睡半點鍾(最好是一點鍾),你起來一定覺得許多要幹的事情沒有時間做了,那麽是非忙不可——“忙”是進到快樂宮的金鑰,尤其那自己找來的忙碌。
5 揭示主旨
這幾句話明確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作者記述了睡懶覺的一些個人經曆和想法,通過對自己懶惰習慣的自嘲,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作者來說,睡懶覺是人們對機械刻板的生活秩序做出的無傷大雅的反抗,是一種調劑苦悶的辦法。作者對睡懶覺的肯定,實際是對人性渴望自由的肯定。
忙是人們體力發泄最好的法子。亞裏士多德不是說過人的快樂是生於能力變成效率的暢適。我常常在辦公時間五分鍾以前起床,那時候洗臉拭牙進早餐,都要限最快的速度完成,全變做最浪漫的舉動,當牙膏四濺,臉水橫飛,一手拿著頭梳,對著鏡子,一麵吃麵包時節,誰會說人生是沒有趣味呢?6而且當時隻怕過了時間,心中充滿了冒險的情緒。這些暗地曉得不礙事的冒險興奮是頂可愛的東西,尤其是對於我們這班不敢真真履險的懦夫。
6 動作描寫
這一段描寫了作者早上臨近上班時間起床洗漱的情形,對動作的表現既有正麵也有側麵。正麵描寫有“一手拿著頭梳,對著鏡子”“一麵吃麵包”,寫出了動作的多樣並行;側麵描寫有“牙膏四濺”“臉水橫飛”,表現出了動作的飛速迅猛。正側麵描寫相結合,把作者匆匆忙忙卻又駕輕就熟的狀態表現得生動而充滿喜劇色彩。
我喜歡北方的狂風,因為當我們銜著黃沙往前進的時候,我們仿佛是斬將先登,衝鋒陷陣的健兒,跟自然的大力肉搏,這是多麽可歌可泣的壯舉,同時除開耳孔鼻孔塞點沙土外,絲毫危險也沒有,不管那時是怎地像煞有介事樣子。冒險的嗜好哪個人沒有,不過我們膽小,不願白丟了生命,仁愛的上帝,因此給我們卷地蔽天的刮風,做我們安穩冒險的材料。7
7 聯想、比喻
把頂著沙塵暴艱難行走的情形比作士兵英勇迎敵的場麵,一則調侃自己的狼狽,博讀者一笑;二則再次強調自己對單調生活的厭倦,和作為普通人對冒險的幻想,讓人深有共鳴。
住在江南的可憐蟲,找不到這一天賜的機會,隻得英雄做時勢,遲些起來,自己創造機會。就是放假期間,十時半起床,早餐後抽完了煙,已經十一時過了,一想到今天打算做的事情一件也沒有動手,趕緊忙著起來——天下裏還有比無事忙更有趣味的事嗎?若使你因為遲起挨到人家的閑話,那最少也可以打破你日常一波不興無聲無臭的生活。我想凡是嚐過生活的深味的人一定會說痛苦比單調灰色生活強得多,因為痛苦是活的,灰色的生活卻是死的象征。遲起本身好似是很懶惰的,但是它能夠給我們最大的活氣,使我們的生活跳動生姿;世上最懶惰不過的人們是那般黎明即起,老早把事做好,坐著呆呆地打嗬欠的人們。遲起所有的這許多安慰,除開藝術,我們哪裏還找得出來呢?許多人現在還不明白遲起的好處,這也可以證明遲起是一種藝術,因為隻有藝術人們才會這樣地不去睬它。
現在春天到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五六點鍾醒來,就可以看見太陽,我們可以醉也似地躺著,一直躺了好幾個鍾頭,靜聽流鶯的巧囀,細看花影的慢移,這真是遲起的絕好時光。能讓我們天天多躺一會兒罷,別辜負了這一刻千金的“春朝”。8
8 點題
在全文即將結束之際,對文章標題“‘春朝’一刻值千金”明確展開闡述,可視作對本文主題思想的一個總結。
《懶惰漢的懶惰想頭》是當代英國小品文家Jerome K. Jerome(傑羅姆·凱·傑羅姆)的文集名字(Idle Thoughts of An Idle Fellow),集裏所說的都是拉閑扯散,瞎三道四的廢話,可是自帶有幽默的深味,好似對於人生有比一般人更微妙的認識同玩味——這或者隻是因為我自己也是懶惰漢,官官相衛,惺惺惜惺惺,那麽也好,就隨它去罷。“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老話,是誰也知道的,我覺得換一個字,就可以做我的題目。9連小小二句題目,都要東抄西襲湊合成的,不肯費心機自己去做一個,這也可以見我的懶惰了。
9 仿擬
對人們所熟知的“春宵一刻值千金”進行了小小的改寫,衍生出了全新的含義,契合了本文的主題,也給讀者製造了深刻的印象。讀者往後再看到這句話時,或許根本想不起原出處,而是想起作者的“春朝一刻值千金”了。
在副題目底下加了“之一”兩字,自然是指明我還要繼續寫些這類無聊的小品文字,但是什麽時候會寫第二篇,那是連上帝都不敢預言的。我是那麽懶惰,有時晚上想好了意思,第二天起得太早,心中一懊悔,什麽好意思都忘卻了。
閱讀賞析
我們從小被要求早睡早起,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正常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秩序,賴床、睡懶覺則常常被視為一個人懶惰、不求上進、沒有自製力的表現。然而,本文卻反其道而行之,為睡懶覺的習慣正名,讓人耳目一新。本以為會有什麽科學論述,讀完才發現是一篇幽默小品。
作者講述了自己上學和工作期間晚起遲到的經曆,為了表明自己積習難改,他戲謔地稱自己為睡懶覺方麵的“藝術家”。對很多人來說,睡懶覺給人的舒適感是短暫的,壓力和焦慮感卻是巨大的,作者卻故作嚴肅地將睡懶覺的舒適進行了一番積極浪漫的描繪,將其帶來的生活節奏的緊張混亂美化成“悲壯又刺激”的冒險,甚至引經據典,力證此習慣的“正當性”。這讓文章看起來既像是作者在用反諷手法溫和地批判自己,又像是在插科打諢地為自己辯護。無論是哪種,都使人忍俊不禁。
此外,作者雖滿口“胡言”,卻能自圓其說,讀者竟然在某些時刻覺得“非常有道理”,更讓人為自己這想法感到好笑。笑作者的同時笑自己,畢竟,享受舒適是人之天性,誰不喜歡那軟和的被窩呢!
閱讀延伸
1.作者賴床時都做些什麽?
2.作者怎麽看待因為晚起而導致的一些麻煩?
3.讀罷本文,你是否產生了共鳴?你認同哪些?不認同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