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不。**嗎?不。她們都有她們的驚人之處,就是‘嫵媚’兩字。”
關於新式內衣,1931年的《玲瓏》雜誌是這樣推介的。
腰和臀被緊緊束縛成一個筒。
我們的印象總被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更女性化的穿旗袍的樣子占據,要知道,從平胸為美的時候,女人們也是很拚的。
以平胸加直筒為美的時期,要從民國初期至之後的二十幾年,持續了好一長段時間,也曾是世界內衣史很重要的一段演變。當時的壯觀場麵被記錄下來:“上海女子——胸部都是平坦坦,像男子一樣。”
以平胸為美的審美標準流行之時,那就是時髦,那就是我認為嫵媚的最佳樣子。
茅盾的短篇小說《創造》中的這段描寫,就是對“嫵媚”的最好描述:女人們裙下都穿些什麽?
早上的太陽光透過東窗的薄紗,灑到桌上、椅上、**,原本奶油色的家具,鍍上了太陽光斑駁的黃金色,小資情調的女主人還沒有起床。
沙發榻上亂堆著一些女衣。天藍色沙丁綢旗袍,玄色綢的旗馬甲,白棉線織的胸褡,還有緋色的褲管口和褲腰都用緊帶的短褲,都卷作一團……(女主人)還 沒醒,兩頰緋紅,像要噴出血來。身上的夾被,早已撩在一邊,這位少婦現在是側著身子;隻穿了一件羊毛織的長及膝彎的貼身背心,所以臂和腿都裸浴在晨氣中了,珠絡紗篩碎了的太陽光落在她的白腿上就像是些跳動的水珠。
性感一地的是:旗袍、長背心、馬甲、胸褡、有緊帶的短褲。
過膝長背心
20世紀20年代,女人們睡覺普遍都穿過膝蓋的長背心。
睡覺的長背心與後來的旗袍襯裙是否是一個概念,有待考究。
馬甲和胸褡
胸褡,是一種由“捆身子”內衣演變而來的俗稱“小馬甲”的內衣,多半以絲織品為主,普通人家則用布;或有小馬甲的前片,綴有一批密紐,使用時將胸乳緊緊扣住。
1927年的《北洋畫報》的圖例,展示了當時的小馬甲式胸褡。
某些時尚西風東漸,女人總歸是最好奇的人群,隻要是能達至當下美的標準,總能盡快地拿來。縛乳這事,東方女性嚐試起來的膽魄,比起西方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縛乳這事,在娼妓、姨太太、小姐和女學生中間都很流行,不過她們都是新好奇,加一個‘新’字也不為過。
她們甚至嫌傳統抹胸不及西方的緊繃,比抹胸勒得更緊的小馬甲便應運而生。
社交網絡上,一位喜歡20世紀20年代複古風的女生,亮出來的內衣打扮,基本上和小說中的描述接近。
緊身褡和連體衣,塑出直筒平板身
當時的歐洲國家,束胸又束腰,名堂比較多。
眾所周知的西方“S”形沙漏身材,令女人們吃盡了魚骨、金屬架的苦頭,不想回去。可之後的解放,也未必是如你想象的真解放。
20世紀20年代,就是這種長緊身胸衣,把胯和大腿裹得緊緊的,把女人們包裹成一個筒狀。這種長胸衣被稱為corselet,區別於之前的束胸corset。從corset解放出來的女子又心甘情願用corselet把自己重塑。
另外當時也流行連身襯衣加襯褲。褲襠配有細飾帶和紐扣,有點像現在嬰兒的連體衣,連身衣在當時是女人的必備內衣。
皮埃爾·西卡爾創作的《皮加勒舞廳》。
同時期流行的內衣圖。
1925年,皮埃爾·西卡爾創作的《皮加勒舞廳》呈現出當時最鮮明的時尚特征——彩色連身裙,裏麵看起來似乎什麽都沒穿。
實際上,她們貼身穿著屬於那個時代的全套隱形內衣——“連身衣+緊身胸衣”或“緊身褡+短襯褲+長筒襪”。“假小子平板身材”正當時。
多裏的素描——《美麗服飾》中的連身短襯裙,質地為中國縐紗,粉紅色,飾有鏤空圖案。
20世紀20年代最流行的是“連身襯衣+短襯褲”的搭配,鑲嵌帶刺繡的蕾絲花邊,細吊帶,胯部有褶皺,大腿處開衩,褲襠扣紐扣。
經過20世紀20年代末的天乳運動,以平胸為美的時代過去了。而“束胸”和“放胸”從來不是簡單的過程。
20世紀30年代招貼畫中的女子,內衣著裝基本和國際接軌,常穿的就是黑白圖樣裏的內衣了。阮玲玉是最早穿“義乳”的影星之一。(“義乳”就是現在說的文胸。)
澳門電燈有限公司招貼畫 1933年。
約1935年,戈薩德出品的文胸和配套短襯褲。圖為吊帶文胸和配套法式燈籠褲。
據說,阮玲玉習慣將旗袍腰身改得細窄,以至於要吸口氣才能係上扣子。穿這麽窄身的旗袍,搭配上文胸,自然就“嫵媚”了。
女生現在動不動會說:我胸小,我平胸,要是回到那個年代就好了。
過去是回不去了。
可是女性出於自身身材的不夠自信,為了把身材塑成當下流行的樣子,從來就沒放棄過各種被折磨與自我折磨。
有意思的是,2018年秋冬開始,類似緊身褡的玩意兒忽然又成為時尚博主的心愛配件。緊身褡化成腰封被演繹在各種搭配上。
我曾在健身房見到誇張而**的一幕。一位女孩“T”形背心下著緊身褡來運動。教練叫她除去腰封,姑娘現場解扣,把腰封從背心裏掏出來,教練的臉都羞紅了。
“健身+緊身褡”,對身體絕對敢下狠功夫啊!
身為女人,為了追上每一輪的流行審美,要付出很大代價,勇氣驚人。今天內衣的代代更迭,既要凸顯著內衣後的優雅,卻又羞於表達對內衣的真實需求;既希望解放自我,但又不自覺常追隨當下潮流。內衣常常扮演的角色,何止是內衣本身呢?
洪晃評得一針見血,大致意思是:
大家覺得時尚好玩,同時也比較膚淺,實際上這是一個與工業革命不可分割的曆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在這個產業環節裏,我們誰也離不開誰。我們終歸喜歡是以健康或時尚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