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年樓桑村究竟發生了什麽:小娃劉備的天下夢

孤來晚了

這篇我們說劉備。《三國演義》的男一號,終於出場了。

有朋友會問,一說三國第一集,大家夥兒想到的,都是桃園三結義嘛,你這倒好,咱劉皇叔正式露麵,都排到七八萬字之後了!

這個……確實,劉皇叔跟觀眾們見麵,有點兒晚。因為咱們的故事是以時間先後為序,該誰出場誰出場,在年齡上,劉皇叔比較小;在早期事件上,他的也比較少。曹操和孫堅都是155年生人,劉備呢,是161年,比他倆小了6歲。曹操徒手退大蛟、孫堅開始混黑白兩道的時候,劉備還在他們村口的大樹底下跟小娃們玩過家家呢!翻開我先期做的三國詳盡大事表,曹操都上過十幾次頭條、折騰過幾次大新聞了,而劉備才蹦出第一條。

於是,先主隻好來晚了。這裏小注一下,劉皇叔這個稱呼,是《三國演義》裏老羅給他封的,正史沒有這回事,所以在咱們的故事裏,更多的稱呼是“先主”,聽著舒服又有範兒,也一直是正史的常用。

不過,再晚來也是大主角。那我們就開扒吧:先主劉備家那點兒事。

二十四萬分之一?

說起劉備的家譜,咱中國人都能背出來:“吾乃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主要是在《三國演義》和影視劇裏,劉備報的次數太多了。趙雲出場時,人家報“我是常山趙雲”,張飛出場時人家報“我是燕人張飛”,劉備出場時,按理,他該報“我是涿郡劉備”。然而,他卻報:“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是長安劉啟(漢景帝)。”

自我介紹就是念家譜,而且逢人就念,最後念得全地球都知道了。但是,這個全地球都知道的,是真的嗎?

先回答:大概率是真的!

《三國誌》明確記載,劉備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雖然,從劉勝到劉備爺爺之間,這十幾代到底是怎麽回事,各代爺爺都是誰,史料斷了檔,全不清楚,但是,我們也不能推論劉備就是蒙人。

所以,劉備念的這個家譜,該算真的。

但是,即便家譜是真,劉備的身份就尊貴得世間少有、珍稀得跟大熊貓一樣了?完全不是!

我們換個曆史長焦,先去瞄一瞄這位中山靖王。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哥哥,一輩子沒啥能耐,最大的嗜好就是酒和色。這特性,要是當皇帝,國家準玩完,但當個王爺,還是挺安全可愛的。於是,劉勝也把特長發揮到了極致,創下了一條吉尼斯式的中國曆史之最。根據《漢書》記載,劉勝一共生了120個兒子,比傳說中有百子的周文王還多!

12 0!這數字簡直讓人懷疑史書的真實性了。不過前幾天,跟我家隊友一推敲,發現也沒啥不合理。假如,人家中山靖王傾心專注造人40年,也有幾十個姬妾啥的,一年出生3個兒子,很正常嘛!120個兒子,沒啥不能接受。

那麽,我們的先主劉備,就是這120個兒子中,據說一位名劉貞的後代。劉備和劉勝隔了330多年,《三國演義》說,先主是劉勝的第18代玄孫,其實老羅這個假設本身錯了,自相矛盾,如果是第18代,漢獻帝的輩分就比劉備大得多,不可能管劉備叫皇叔。我們不妨重新假設,中山靖王家如果每代都25歲生子,那麽,就是12或13代左右,按12代算吧,如果每代都生2個兒子,到了三國時期,劉勝該有多少後代呢?

12 0乘2的12次方,結果是49.1萬!

不過,這300年中還有夭折的,斷了血脈的,那我們再打個大折扣,對折。但即使是對折,也有24萬!

也就是說,到三國時期,至少有24萬個像劉備這樣的,他們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報家譜:“吾乃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

原以為劉備是個大熊貓,結果連丹頂鶴都沒混上,能算駝鹿這種二級保護品種就已經不錯了。

不過,劉備家還真是難得。其他的子孫後代,大概沒誰能有他家這麽執著,或者傳著傳著,就把祖宗忘了,早就泯然眾人;或者雖然沒忘,但也沒心勁兒了,祖上再尊貴,也都300年了,再念叨也不能當飯吃。不如整點實際的,就算賣個炊餅,也是真現錢啊!

沒錯,劉備家就是這麽執著,能把家譜念叨300多年,那已不是簡單的追思祖先,而是家族信仰了。我們家跟別人家就是不一樣!所以,劉備也跟別人不一樣!如果沒這個家譜崇拜,後來,他像個萌新闖迷宮似的,在中原被各路大神完虐時,早就不會再有混下去的心勁兒了。

我們說,袁紹有家世,曹操有理想,那劉備呢?他那個“家譜崇拜”該叫——夢想。人家都是基於手裏的資源製定目標,考量我能幹什麽。可劉備沒資源,跟孫堅起家時差不多,但他有家譜,所以他就比孫堅有“夢想”。在啥都沒有的時候,劉備也在做夢。一次次敗得一塌糊塗的時候,劉備還在做夢。就因為能做夢,所以,他就跟其他的景帝玄孫們完全不同!

可見,夢想這東西,對人生來說,可有多珍貴!一個有夢想的人,就有元氣,就冒亮光。我們溫水煮青蛙一樣沉入現實中,隨命數沉浮幾十年,誰還能感覺到自己血液的溫度?誰還能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眼睛裏的閃光?

劉備就是這麽一個有“夢”的人。因為距離現實太遠,所以這個“夢”也可換種說法,叫作:野心。三國的幾位大佬中,要論野心,先主必排第一!論能,他比不了曹操;論猛,他更比不了孫堅;論玩聲望人心,他也遠不能跟袁紹相提並論,但是,要論非要成事的執著,那幾位,誰也排不到他的水準!

“野心”這倆字,從劉備小時候的第一個故事起,就跟他聯係到一塊兒了。

樓桑村軼事

劉備他們家,在涿郡涿縣的樓桑村。

村口有棵大桑樹,長得倍兒有範。樹冠像個巨大的綠傘,老遠一看,好像一駕特華貴的大車。

樓桑村這地名,也是因為這棵大桑樹起的。來往的人們看這樹長得奇,又開始編故事了:這樹如此非凡,村裏必出貴人啊!

劉備大概六七歲的樣子,有一回,跟村裏娃們在樹底下玩耍,他忽然指著大桑樹,發起宣言來了:“你們看著,以後我長大了,一定會乘這樣式的羽葆蓋車!”

羽葆蓋車是啥?就是用鳥羽毛裝飾的華貴車子,是天子的專用。人家小劉備是在發誓:有一天,我一定要當個皇帝給你們瞧瞧!

旁邊劉備的叔叔一聽這話,嚇得衝過來就把他給抱走了,趕緊捂上他嘴說:“你要再胡說,咱家非得滅門不可!”

果然是童言無忌,但是細想,這裏還真有點兒問題。

這娃怎麽能冒出這麽一句話?難道史書是想說,先主天生就野心爆棚?

不,也許有些品性可以天生,但野心,天生不來。六七歲的娃,有板有眼地說他要當皇帝,必是有人教的。

我們不妨來腦補一下,看看幾位大佬的家長們,在人生問題上,都怎麽教育他們的娃娃的:

1.袁紹老爸

袁逢(語重心長):孩子,你雖然是庶出,但我真心疼你啊。你要好好上進,將來也當個三公,不行就當個兩千石,光耀咱老袁家的門楣啊!

核心:好好當官,光宗耀祖。

2.曹操老爸

曹嵩(不耐煩):我說吉利你能不能給我消停消停!咱們宦者之家,已經大富大貴,你老老實實地享受不行嗎?別再整事了好不好?

核心:安享富貴,平平安安。

3.孫堅老爸孫鍾(使勁兒皺著眉

):孫堅!你給我站住,別出去打架了!跟我學學種瓜,將來攢點錢,娶個媳婦,踏實一輩子不好嗎?!

核心:學好手藝,有條活路。

4.劉備老母

劉備老爸死得早,劉備就跟著老娘過日子。

劉母(又溫柔又堅強):兒啊,你可要上進啊!咱家是帝王之後,你是孝景皇帝的玄孫,咱們是正根兒!你可得有出息啊,這才對得起祖上先皇啊!

核心:帝王正根,必須上進。

這下,我們就可以理解,六七歲的劉備,怎麽就開始惦記當皇帝了,因為,他們家的家譜信仰,早就深入骨髓了。

劉備的老母親,是個有誌向、有見識的女人。從後來她寧可求人出錢,也要讓劉備上盧植那兒去念書的事,就能看得出來。當然,劉母不可能教育他立誌當皇帝,但天天“景帝玄孫,帝王正根”地在耳邊念叨,那小懵娃劉備會給自己什麽樣的人設?我是皇帝正根,那將來當皇帝,不是應該的?

所以,先主的野心,根本是原生家庭的鍋!深透骨血,終生不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