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公元189年九月初一,董卓命令公卿百官齊集崇德殿。
崇德殿是哪兒?洛陽南宮的正殿。咱們本書第一個故事裏,漢和帝小劉肇登基的那地方,那是——公元88年,已經整整過去100年了!
10 0年前,劉肇在這裏登極,開啟了東漢外戚和宦官的魔性循環;100年後,劉協又在這裏上位,映射了大漢朝的最後“榮光”……
天道輪回,崇德殿見證了多少興衰和血淚!
14歲的劉辯顫顫地縮在皇座上,一句句地聽司空董卓給自己宣判:“皇帝在服喪期間,沒有孝子之心,更沒有人君的威儀,現在,把皇帝廢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帝……”
太傅袁隗走上前,親手解下劉辯的璽綬,向陳留王劉協呈上。然後,又扶弘農王下殿,請陳留王登位。
小娃娃劉協聽話地坐上皇座,不哭不笑不鬧騰。瞧著昨天自己還朝他跪拜的哥哥,現在卻跪在階下,哭哭啼啼地給自己磕頭,劉協很怕,也很想哭,但他知道不行。他還記得,哥哥就是因為太愛哭,又不會說話,才惹來董司空嫌棄的。
劉協配合得相當好!
從現在開始,“配合”這倆字就種進了他的血液裏。這輩子,排成隊的大佬跟他進行過“配合”,劉協“配合”的功夫也終於煉到了爐火純青,直到最後漢魏禪代,跟曹丕一起,為我們演出了史無前例的完美雙簧啊!
好,劉協很省心,董卓也滿意。現在搞掉了劉辯,接著就是何太後。
董卓又宣判:“太後逼迫自己的公婆,以至董太後憂死,作為兒媳,違背了人倫大禮,所以,把太後遷到永安宮居住。”就是打入冷宮。
其實,現在的何太後,還有什麽可在乎的?她的心比那冷宮還冷!幾天內,兩個哥哥都死了,兒子被廢,眼看小命也不保了,自己呢?還能有什麽好下場?何家完了!想當初風光的時候,其實哪用“想當初”,就是七天前,七天前何家還權傾朝野,富貴在人尖上啊!
所以說:一日為惡,聞於天下。不要以為你風光得勢,做下的惡事就會真的被雪藏。罪孽雖能被權勢掩蓋,但善惡早就自在人心。一旦失勢,一旦壓不住,必然排山倒海。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幾個月前,弄死婆婆的時候有多得意,幾個月後,族滅人亡的時候,就有多淒慘,甚至是更加。
暴發戶何家,來的時候猶如煙花爆裂,爆得炫目驚人;現在去了,也像爆竹飛炸,好不熱鬧喧騰,然後,灰飛煙滅。
何太後哭幹了眼淚。其實,她自己比誰都清楚,以後恐怕連哭的機會都沒有了。
果然,九月初三,董卓命令劉辯的郎中令李儒,鴆殺何太後。然後,又殺了何太後的親媽舞陽君,把屍體隨便扔進了花園。至此,何家沒剩下一個活口。那個小女兒,就是張讓的兒媳婦,在“殺盡宦官”的大勢下,想必也落不了好下場。
屠戶何家消失了,隻剩一個被監視的弘農王劉辯,董卓先收藏著,沒準什麽時候拿來一用,如果實在沒用了,就隨手一撕。
於是,董卓妥妥地立威成功,現在整個天下,就看他一個人玩了。
朝堂太好玩,真像過家家
擺弄國家大政,對董卓來說,還真是新鮮有趣。
董卓是很有原則的。他就認,有這三條,天下沒什麽擺不平。第一,咱家有兵;第二,咱家能族人;第三,咱家有呂布,連暗算都不怕。剩下的都去他的吧!
於是,他就輕鬆愉快地治理起國家來,這輩子頭回玩這種遊戲,別說,還真好玩。
那怎麽玩呢?第一件,老董我要幹好事!幹天下第一的大好事!
董卓就問董秘還有朝裏的大臣們。董卓是有一些董秘的,不過都是小人物,在史上沒留下記載。現在,董卓一掌權,連朝裏的大臣都可以充當董秘了。但他們無疑是偽董秘,九成是想利用或者幹掉董卓的。
董卓就問:啥是天下第一大好事啊?
偽董秘們說:天下第一大好事,就是滅宦官!不過,這事兒袁紹已經幹了。
董卓怒:那你們還扯個啥?不想活啦!
偽董秘們趕忙說:還有一件大好事,專等著明公您呢,一定能名垂千古!
董卓眼睛亮了:啥事?快說!
偽董秘們:給黨人平反,這個比滅宦官一點兒不差呀!
董卓轉著眼珠:真是天下第一大好事?
偽董秘們:是啊!您就放心幹吧!
於是,董卓真的幹了。率領三公上書,重審陳蕃、竇武和黨人案,給他們都平反。又恢複他們的爵位,又派人去他們的祠堂悼念,還下令任用他們的子孫當官。
可歎啊,多少正義之士叩頭泣血地為黨人平反,甚至搭上了性命都沒能實現,到董卓這兒,簡單得真就像過家家!看來,這個“咱家有兵,咱家能族人”雖然野蠻,但絕對高效呀。
劉協玩兒一樣就當了皇帝,黨人玩兒一樣就平反了!東漢血腥的黨錮之禍,最後的終結者,居然是董卓!
幹了這件大好事,董卓自覺臉上冒了金光,還跟賓客們說:“你們瞧瞧,咱家這相貌,是不是天下最尊最貴的!”自覺是大漢朝頭號吉祥物了。
賓客跟偽董秘們,都忙不迭地點頭:是是是……董公真是天下第一大貴人!
幹完了這件“第一大好事”,董卓更起勁了,還有啥好事?咱家接著幹。
這時,湊到董卓跟前的偽董秘們,其中有兩位,一個是侍中周毖,一個是城門校尉伍瓊,這兩位都是名士,也是袁紹的朋友。
這倆裝成董秘的貼心樣兒,跟董卓說:“明公想進一步得天下人心,必得重用有聲望的名士啊!”其實,有聲望的名士大多都是世族,重用這些名士,正是袁紹這些世族大家的需要。
董卓又轉轉眼珠,心想,有理。現在世族確實牛,想坐穩位子,他們的支持絕對有用!何進不就招了一幫這樣的人嘛!
於是,董卓一揮手,去給咱家招名士去!那個誰,何顒、鄭泰,你倆在名士裏混得不錯,你倆去招!
何顒、鄭泰,我們已經比較熟了,都是袁紹一夥的。袁大公子真是無處不在啊!
何顒、鄭泰招來了誰呢?
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全都既有德行又有才學。而且,這個名單,幾乎是打了水印的,一個金光閃閃的名字,就在名單的背後若隱若現,它就是潁川。荀爽、陳紀、韓融,全來自潁川。潁川荀氏、潁川陳氏、潁川韓氏。
我們說過,三國最頂尖的兩個世族,一個是汝南袁氏,一個是弘農楊氏,再往後數,第三名和第四名。恐怕就是潁川荀氏和潁川陳氏了。荀氏和陳氏,都是在漢末三國時走向鼎盛的,相對於老牌的袁家和楊家,他們該算新生代,正蓬勃興起呢。荀家最出名的,是傾倒了不知多少後人的荀彧;陳家呢,最牛的是給曹丕搞了九品中正、當了魏國首席宰輔的陳群。當然,他們家族裏的炫靚角色實在太多,絕非隻有這二位。關於荀家和陳家的名人故事,我們後麵還會細說。
總之,何顒、鄭泰報上的這份名單,含金量極高,荀爽和陳紀,都是頂尖的潁川俊才,韓融也是他們那個圈裏的。隻有申屠蟠是陳留人,但也名聲極好,學問倍兒棒。這幾位大才,除了申屠蟠真堅決,夠有膽兒,沒聽董卓的征召,剩下的三位,在接到調令後就趕緊上路了。關鍵董卓放話“能族人”啊!大家還是識實務點兒吧。
於是,非常傳奇的故事就發生了。
這幾位裏,名聲最響的是荀爽,號稱“荀氏八龍”之一,董卓聽偽董秘們一誇,哦,既然荀爽這麽牛,就得讓他當大官啊!這才顯得我老董有眼光、有見識嘛!可是,荀爽現在是布衣,也不能一上來就給他個三公呀!不過沒關係,董卓有創意,既然蔡邕三天內能連升N級,荀爽當然也不在話下!
董卓先任命荀爽當平原相,讓荀爽出發上任,結果荀爽剛走到宛陵,還沒到任呢,朝廷第二道任命就來了,提拔荀爽為光祿勳,到朝廷任職。荀爽趕忙又改道洛陽。等當上光祿勳,隻幹了三天,連衙門在哪兒還沒記清呢,第三道任命又下達了,拜荀爽為司空!當上三公,成了宰相!
荀爽打從家鄉出來,到幹上總理級別,前後一共93天。而且,這93天,還主要是耽誤在路上的。如果他住在洛陽,那從白丁到三公,肯定10天都超不過!這是不是史上最快的逆襲?有老董在,真是沒啥事不能想象!太有創造力啦!
荀爽當了三公,董卓倒比他還美,臉上更金光四射了。好啊!還有什麽人才推薦?咱家一並辦了!
偽董秘周毖和伍瓊一看,董卓這貨真好哄啊!立刻目光閃爍地又湊上來了,一邊稱頌老董的“美德”,一邊接著推薦。當然,全是他們看著順眼,跟他們一夥的,我們觀摩一下名單:
韓馥:冀州牧;
劉岱:兗州刺史;
孔伷:豫州刺史;
張邈:陳留太守;
張谘:南陽太守。
熟悉三國的朋友看到這個名單,有沒覺得挺眼熟?這根本是後來天下英雄討董卓的聯軍陣容嘛!除了一個張谘被孫堅給殺了,剩下的都是討董幹將!原來,周毖和伍瓊這倆偽董秘,給老董推薦的“人才”,都是“反董聯盟”裏的!他倆哪還是董秘,連“偽”的都不能算,該叫“董害”才對!
後來,董卓也回過了味,發覺自己被這倆給耍了,於是等到袁紹帶領聯盟一反,他立馬把兩人都給殺了。周毖和伍瓊,實在該算打入敵人內部、與凶殘的敵人周旋、把敵人玩得團團轉、最終為光榮的討董正義事業犧牲的“革命先驅”了。
當然,現在兩位先驅還活得好好的,繼續當他們的“董害”,繼續艱苦卓絕的地下工作。
史書說,董卓聽了周毖和伍瓊的,任用名士俊才,他自己的親信都不擔任要職,隻是當中郎將、校尉這樣的武職,都不掌大權。貌似老董還挺賢明似的!
其實原因是,在董卓看來,任用這些官員根本就不重要!不過是老董我讓你們過過當官的遊戲罷了,讓你當當三公,讓他當當刺史,多好玩!官不就是個名嘛,咱家今天能讓你當,明天就能不讓你當,這些官職,有個啥用!
最關鍵的是軍隊!所以咱家的親信,才不去當那些沒用的官呢!他們得去帶兵,咱家有了兵,想讓誰當官就讓誰當官,想族誰就族誰!所以,董卓並不重視這些官職,真快把任命朝廷大員玩成經營類遊戲了。
很快,董卓就淩駕於百官之上,當了相國。這時是189年十一月。劉協還特許他“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說說這幾個詞。
讚拜不名:古代官員上朝的時候,如果有什麽事奏請皇上,都由讚禮官先報出這個官的官稱和姓名,好讓皇上知道是誰。比如,董卓當司空,他上朝奏事,讚禮官就會報“司空董卓奏上”。讚拜不名,就是隻報官職,不說名字了。現在,董卓上朝,讚禮官就會報“相國奏上”。是為了表示皇帝對這個官員極度尊重。皇帝的潛台詞是:您真是老了不起了!
入朝不趨:古代官員見皇帝,規矩有很多,走路不能是正常姿態,更不能大搖大擺,必須小步急趨,就是把身子彎成大蝦狀,一溜小跑,速度要偏快,但也不能太快。姿勢、速度必須拿捏精準,一個不達標,罪名可非同小可:大不敬!入朝不趨,就是上朝不用裝大蝦一溜小跑了,像個人樣兒地走路就行。在一群蝦樣兒的大臣裏,他董相國可以時刻腆個大肚子。皇帝的潛台詞是:怎敢讓您老這麽麻煩呀!
劍履上殿:古代朝會,官員們上殿時,必須脫鞋,有的朝代甚至連襪子都得脫,見個皇帝,先裝大蝦,然後還得光腳。像隨身的兵器,刀劍什麽的,更是不可能帶了,必須放在殿外。劍履上殿,就是入朝上殿時,可以帶劍,也可以不脫鞋。皇帝的潛台詞是:最信任的就是您啦!
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真是權臣的頂配!雖然劉邦曾賞過蕭何,但曆史上大多沒這麽美好。基本上是傀儡皇帝討好大權臣用的,比如梁冀、董卓、曹操,都享受了這套豪華待遇。
現在,大漢朝真是董相國的天下了。玩兒朝廷,玩兒官員,董相國還覺得不過癮,那就接著玩兒!想咋耍就咋耍,想咋禍害就咋禍害。隻要咱家有兵,你們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