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在本篇中主要提出了進攻敵國時在不同戰地的戰略問題。所謂的“九地”,是指進攻敵國的深淺,以及在不同地區的戰略方針。本篇反複說明由於“九地”的不同特點和作用,應采取不同的作戰方針。強調要造成敵人弱點,爭取主動,動作迅猛地乘虛直入;在作戰中要並氣積力,運兵計謀,要善於指揮部隊,要善於掌握全軍。最後又論述了將帥的工作作風,深入敵國後的行動和行動的保密與機動。
“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塗;“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孫子說:根據用兵的原則,戰地大致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死地”等多種。諸侯在自己領地內作戰,這種戰地稱為“散地”。進入別人國境不遠的戰地,稱為“輕地”。那種我先占領於我有利,敵先占領於敵有利的戰地,稱為“爭地”。我可以前往、敵人也可以來的戰地,稱為“交地”。多國交界,誰先得到便容易取得天下支持的,為“衢地”。進入敵境縱深地帶,穿過敵境許多城邑的地方,稱為“重地”。山林、險阻、沼澤等這種難行的地方,稱為“圮地”。進入的道路狹隘,回歸的道路迂遠,敵人用少數兵力就可以阻擊我方大軍的地方,稱為“圍地”。迅速作戰便可生存,不速戰就會滅亡的,稱為“死地”。因而在“散地”不應交戰,在“輕地”不要停留,在敵人占領“爭地”時不可進攻,在“衢地”則要注意諸侯間的外交,在“重地”要掠奪糧草,在“圮地”則要迅速通過,在“圍地”要用計謀,在“死地”必須殊死奮戰才行。
古代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人前後不能相互策應,大部隊與小部隊無法相互依靠,官與兵之間無法相互救援,軍中上下難以相互統屬,士卒潰散而不能集合,即使集合在一起也無法展開統一行動。作戰的時候如果能造成有利於我的局麵就立即行動,不能造成有利於我的局麵就停止。或許有人問:“敵軍人數龐大、隊伍整肅,將要向我進攻,應該如何對付它?”回答是:“先奪走敵人所珍愛所依恃的方麵,那麽,敵人就隻能被動屈從於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