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中,孫武提出了用間的廣泛性,連普通百姓都能算在其內。間諜不僅具有廣泛性,還有很大的破壞性,能左右一場戰局,甚至是國家的命運,所以說“間”是作戰時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而防止間諜也是每個國家必須要注意的。

公元前232年,秦國兵發兩路攻打趙國。一路軍隊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襲擾趙國的國都(邯鄲);另一路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搗邯鄲之背。當秦軍走到番吾(現在河北省平山縣南)的時候,趙國大將李牧率軍進行頑強抵抗,再加上邯鄲有漳水和長城為依托,秦軍一時難以突破。李牧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秦軍采取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大將司馬尚在長城一線堅守,自己率軍北進,攻打北邊來進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交戰,秦軍大敗。之後李牧立刻班師回到長城,與司馬尚聯合抵抗南路而來的秦軍,再次戰敗秦軍。李牧因此威名遠播,秦軍以後遇到李牧的軍隊就退走。

趙軍雖然連番勝利,但是也因為多次交戰而損失慘重,幾乎將國力消耗殆盡,想組織遠程追擊是不可能了,隻能暫求自保,退守邯鄲。秦軍的退走,為趙國贏取了短時間的平穩,因為當時韓、魏兩國已經臣服於秦國,聽從秦國號令一起攻打趙國;所以李牧在國防上不僅要抵禦強秦,還需要率軍向南抵禦韓、魏的攻擊。

三年後,趙國的國力日益衰微,內憂外患不斷。這時,秦國乘機派王翦率領大軍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圍攻趙都邯鄲。趙國再派李牧為主將,司馬尚為副將出戰。秦軍上次和趙國打仗已經吃過虧,大將王翦知道李牧是個強大的對手,隻要趙國有李牧在,秦國就難以在戰場上獲得勝利,於是他將這些情況報告給秦王。秦王分析了一下,決定使用反間計。

秦國派奸細進入趙國,花重金買通了趙王的近臣郭開,讓郭開在趙國散布謠言,說李牧和司馬尚見趙國國勢衰微,要勾結秦軍背叛趙國。趙王聽到這些謠言後也不加調查就派人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的位置。李牧重視大局,堅持“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肯卸下兵權。於是趙王暗中布置圈套捕殺了李牧,司馬尚也被廢棄不用。

趙國大軍失去了李牧和司馬尚的指揮後,變得不堪一擊,僅僅三個月後就被秦軍擊潰,國都邯鄲也被秦國攻下。趙國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李牧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中,著實可悲。但從客觀的角度說,李牧的死卻是秦趙交戰的必然。李牧之死對趙國來說,其損失不可說不大。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說,這件事帶來的教訓是用人應該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樣才可以做到無視或者利用敵方的反間計了。

秦末諸侯起義中,劉邦先入函穀關,占據關中,之後項羽才入關。此前楚懷王曾與諸侯約定,誰先打入函穀關,誰就做關中王。但是當時項羽力量龐大,劉邦就是先入關也不敢稱王,但他並不是沒有稱王的野心。

項羽的亞父範增看出了劉邦的野心,多次警告項羽殺掉劉邦,但是項羽重義氣下不了手。後來,在“鴻門宴”上,範增屢次暗示項羽下手,項羽依舊沒有動手,反而讓劉邦逃脫。範增氣得明斥項莊暗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公元前204年年初,楚軍多次切斷了漢軍的糧道,範增再次勸項羽乘機殺了劉邦,項羽還是沒有動手。劉邦來向項羽求和,項羽很快同意了。範增說:“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為了防止範增一再勸說項羽殺害自己,劉邦派謀士陳平對項羽跟範增使用離間計,散播範增和漢王有勾結的謠言。項羽真的中計,居然以為範增勾結了漢軍,便奪了範增的兵權。範增一看項羽剝奪了他的兵權,知道自己不受信任,一怒之下告老還鄉,臨走的時候說:“天下大勢已經定了,君王你好自為之吧!”結果範增在告老還鄉的路上因為病發而死。

範增意料得不錯,他死後兩年,項羽的軍隊就被漢軍包圍擊敗,項羽也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曆史上的“楚漢戰爭”以劉邦勝利告終,從此開始了輝煌一世的大漢王朝。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說:“項羽有個謀士範增卻不能信任,所以才被我消滅啊。”

間諜一般都是由人來充當,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事件、物件等也可以被利用作為間諜,起到破壞離間作用。

民國時期,某市博物館被盜,幾件鎮館之寶都不見了。警察來現場勘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絕對不是一個人做的,一定是一群偷盜的行家團夥作案,因為破壞保安係統、打開保險鎖、車子接應等,至少需要四五個人才行,一般的小偷做不到。

為了尋到這些珍貴的東西,政府開始懸賞,博物館館長也接受了采訪。

他說:“這次丟失的十三件物品個個價值連城,尤其是那個翠玉戒指,它是舉世無雙的精品,喜好收藏的人一定不要收藏,因為那個戒指實在是太好,任何人都能看出它的與眾不同和非凡價值。”

這期采訪播出後不久,案子就被破了。

作案時沒有留下任何線索的盜賊團夥為何會被發現呢?原因就在那枚翠玉戒指上。就是這枚戒指導致了盜竊團夥內部不和,最終內訌,自相殘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最終被一網打盡。

其中一個受傷的盜賊說:“當時我和一個同伴進入博物館,我隻拿走了十二幅畫,沒拿別的東西。但是博物館館長說丟了戒指,其他同夥非要我們交出戒指,連我的朋友都不信任我了。但是我真的沒有見到什麽戒指啊,我沒有拿啊!”盜賊情緒有點失控。

博物館館長驗收了失而複得的十二幅畫後,說:“他確實沒有拿戒指,因為這個戒指是我亂說的,根本沒有。”

一枚子虛烏有的戒指離散了一個盜賊團夥,可見物的“離間”效果也非同凡響。

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