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的本意是從本源上解決問題,找出進攻方的後方弱點,從而迫使對方放棄進攻。孫子曾經對田忌說:“要理順亂絲和結繩,不能用拳頭打,隻能用手指慢慢解開;排解搏鬥糾紛,隻能動口勸說,不能上前動手。麵對敵人,應當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敵人被牽製住時,圍困就可以自解。”這些話放到現在,用唯物辯證法來闡述便是:抓住主要矛盾。
使用“圍魏救趙”這一策略的時候,需要注意三個方麵:
1.避實擊虛。用兵的規律是攻打敵人的薄弱之處而不是堅實之處。
2.以攻為守。敵人來打時,一味地抵禦一般隻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要利用一切機會發動進攻,變被動為主動。
3.以迂為直。戰爭中,最直接的戰鬥方式不一定最有效,就如同爬山,離山頂最近的路不一定最好,也許某些路雖然遠點,卻更具有安全性。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進攻敵人兵力集結的部位,不如打擊敵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打正麵的強敵,不如攻打後方或側翼的弱敵。
對敵作戰要靈活,不能硬碰硬。敵人強大,就要想辦法躲過他強橫的地方,並且分散他強大的地方;敵人弱小,就要抓住時機消滅掉,不讓其有任何逃跑的機會。
公元前345年,魏惠王出兵攻打趙國,報丟失中山的仇。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邊的一個小國,後來變成了魏國的領土,但是趙國乘魏國國喪期間搶占了中山,激怒了魏國上下。魏國大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是個小地方,而且距離趙國很近,要想報仇的話,與其去直接奪回中山,還不如去攻打趙國的首都邯鄲,這樣不僅奪回了中山,還給了趙國沉重的一擊。魏王聽完龐涓的意見後非常高興,立刻撥給龐涓五百戰車,任命他為將。龐涓率軍直奔趙國邯鄲,將邯鄲圍了起來。趙王求齊國來救援,許諾解圍後以中山之地相送。齊國便令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帶兵去救趙國。
孫臏跟魏國大將龐涓本是同門,都熟悉兵法,龐涓出師後侍奉魏國。他認為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孫臏,因此非常嫉妒孫臏。後來龐涓就將孫臏騙來,用惡毒的刑罰折磨孫臏。孫臏裝瘋賣傻才逃過一劫,並被齊國使者所救。
田忌和孫臏到達趙國的時候,田忌想直接向邯鄲進軍,孫臏製止他說:“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貿然迎戰沒有好處,不如我們轉而去攻打魏國。那龐涓就隻能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必然自解。我們再在中途伏擊龐涓,一定能獲勝。”田忌覺得有理,就按照孫臏說的辦。龐涓果然率軍回救魏國,在歸途中受到齊軍的伏擊。因為魏國士卒長途跋涉,疲憊異常,所以被齊軍打得潰不成軍,龐涓也狼狽地逃回魏國。齊軍大勝而回,趙國的邯鄲之圍也解了。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十三年後,齊魏兩國再度交戰,這次龐涓兵敗自刎,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
其實,“圍魏救趙”的戰術不僅能運用在戰爭中,也可應用於其他地方。
西漢漢惠帝的時候,平陽君朱健智慧超群,為人正直,而且敢說真話。太後的寵臣辟陽侯想和朱健結交,但是朱健不肯迎合。朱健的母親去世時,因為家境貧寒,他沒有錢給母親辦喪事,辟陽侯知道後就送去了一百兩黃金。其他人看到辟陽侯送錢,也紛紛送給朱健錢財。
後來,朝廷有人告發辟陽侯,惠帝為此大怒,宣布要處死辟陽侯。呂太後雖然寵愛他,但是因為羞愧,不敢去求情。而朝廷裏的官員很多人都受過辟陽侯的傷害,更沒有人為他說話了,反而都希望辟陽侯早點死去。
辟陽侯讓人去找朱健,希望朱健可以出手搭救。朱健卻回答說:“你犯的是死罪,我不敢管。”但是暗地裏,朱健卻去求見惠帝的寵臣閎孺,對他說:“天下人都知道你得到惠帝的喜愛,現在辟陽侯快要被處死了,人們都說是你在惠帝麵前說了他的壞話。要是辟陽侯真的死了,呂太後肯定會遷怒於你,而且還會想方設法殺了你,那麽你也離死不遠了。與其等死,你不如去為辟陽侯求情,這樣皇帝就會放了辟陽侯。如果真這樣,太後也會寵信於你,你以後就得到了太後和皇帝兩個人的寵信,何樂而不為呢?”閎孺聽完這些,內心恐慌,就按照朱健說的去做。惠帝真的聽了他的話放了辟陽侯。
朱健想救辟陽侯,卻不能自己直接出麵求情,那樣的話,很可能他也被連累殺頭。大臣們對辟陽侯有所怨恨,自然也不會出麵幫助。要是找閎孺,以朱健的地位,就算是說得口吐蓮花,閎孺都不會去為辟陽侯求情的。所以,朱健故意說些讓閎孺害怕的話,以呂太後為後台,這樣,他就不得不為辟陽侯求情了。朱健這一招“圍魏救趙”用得真是恰到好處。
太平天國後期,因為領導集團內訌,革命力量被削弱了很多。1860年,清朝派和春等人帶領數十萬大軍進攻太平天國的都城南京。清兵人馬眾多,將南京層層包圍,情勢十分危急。為了解救南京,洪秀全召集諸位將領商量對策,但是大家一時間都想不到什麽好的辦法對付清軍。
這時候,年輕的將領李秀成對洪秀全說:“現在清軍兵馬眾多,我們不能與其硬碰硬。希望天王可以撥給我兩萬兵馬,讓我偷襲清軍的屯糧之地杭州。這樣敵人一定會率兵去杭州救援。天王可以乘這個時候突擊,而我也會立刻帶兵回到南京,這樣我們就對清兵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從而解南京之圍。”聽完這些話,翼王石達開也表示願意帶著一隊人馬協同作戰,其他將士都認為方法可行,有兩位王爺率兵突圍,勝利的把握提高了很多。但是洪秀全為人好猜忌,懷疑李秀成和石達開是想乘機逃脫,所以一直沒有表態。
李秀成知道洪秀全所想,立刻跪倒在地上淚如泉湧:“天王,天國現在危在旦夕,我如果有二心,對得起這些拚死的將士麽?”石達開也跪在了地上,苦苦懇求。
洪秀全見此局麵,終於同意二人出兵。這年正月初二的時候,因為正值過年,重重圍住南京的清軍自恃兵多,也略有鬆懈。
半夜時分,石達開、李秀成各率領一隊兵馬從敵人封鎖薄弱的地方突圍。清軍見是小股部隊突擊,沒當回事,也沒有派人去追擊。
兩支隊伍突圍後,兵分兩路,石達開向湖州方向走,李秀成則奔赴杭州。到達杭州後,李秀成發現杭州是清軍的重要糧草基地,守備森嚴,他發動的幾次進攻都失敗了,隻好堅守陣地,不輕易進攻。轉眼三天過去了,李秀成心裏萬分焦急。突然,一場大雨毫無預兆地下起來,城內的守軍因為李秀成的軍隊久攻不下,又是個下雨天,便都躲進屋子休息。因為這幾天總是要防備李秀成的攻擊,守城士兵都非常疲倦,倒地就睡。李秀成借助這場大雨,派一千多人偷偷爬上城牆,打開城門。大軍衝入城內,將城裏的守軍一網打盡。李秀成這樣就攻破了杭州。
為了讓圍困南京的清軍知道杭州失守的消息,李秀成下令燒毀清軍的倉庫。和春聽到消息之後火速回杭州救援。洪秀全見敵人部分人馬離開南京,便下令出擊。李秀成燒掉清軍糧倉後,馬上帶兵抄近路回到南京。此時石達開也帶著部隊回到南京,兩路兵馬在一處會合,而且巧妙地避開了回救杭州的清軍。
這時,城內外的太平軍對南京的清軍已經形成夾擊之勢,清軍根本沒有想到形勢會變成這樣,在太平軍的合擊之下,陣腳大亂,死傷無數,南京之圍也因此得解。如果不是“圍魏救趙”這個計策,恐怕太平天國會更早被滅亡了吧。
無論是平陽君還是李秀成,都通過“圍魏救趙”這一計策來找回失地,最終贏得勝利。一場戰爭也好,一盤棋也好,即使布置得再縝密,也有它的弱點與短處,圍魏救趙正是通過打擊敵方的短處來緩解我方承受的壓力,以此來造成對方的慌亂和行動上的錯誤,最終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