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的大新公司主席陸孝佩有四十多年商戰經驗,他認為如果想讓自己的事業成功,就必須熟讀《孫子兵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商業競爭尤為激烈,但是大新公司卻打敗了其他對手,獲得了香港匯豐銀行的承建權,就是成功地運用了《孫子兵法》。在企業管理中成功運用《孫子兵法》的還有台灣企業家陳茂榜,他將《孫子兵法》中的“五事”精確地轉換成了管理企業的五大要素:所謂的“道”就是企業的目標,“天”就是天賜良機,“地”就是有效的市場競爭力,“將”就是要有得力的幹將,“法”就是要有嚴明的紀律。“五事”並重,便是他事業成功的法寶。近些年來,關於《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應用的書籍不計其數,可見人們對《孫子兵法》的重視程度。

《孫子兵法》不僅在國內的影響深遠,在國際上的影響也很大。近幾十年來,《孫子兵法》在歐美以及日本等國掀起了一股強大的熱潮。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英國著名的軍事家蒙哥馬利曾經說過:“《孫子兵法》應該被列為世界上所有軍事學院必修的課程。”英國學者利德爾·哈特在他所寫的《戰略論》中也提到孫武所說的“全勝”思想,他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為行軍作戰中最完美的戰略。”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在他的著作《大戰略》中也說道:“孫武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有著完整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他短短的幾篇論述就可與兩千多年後的克勞塞維茨的著作相媲美。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對戰爭中雙方的相互關係,還有戰爭中雙方存在的各種問題和限製有如此深刻的闡述。而且他那個時候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當前的環境中仍然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美越戰爭期間,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很堅決地要退出戰爭,原因就是他將《孫子兵法》中“夫兵久而對國之有利者,未之有也”作為自己的行動主張。美國共和黨主席阿特伍德也說過:“《孫子兵法》是我一生僅見最博大精深的戰略件,每天都會讀一讀,而每讀一次就會不由得肅然起敬起來,也愈發覺得自己的渺小。”

《孫子兵法》不僅為外國的軍事戰略家嘖嘖稱奇,也為外國商界人士所應用。在日本,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有人將《孫子兵法》應用到商業競爭和企業管理上了。日本著名的東洋企業總裁大橋武夫就將《孫子兵法》中“上下同欲者勝”的原理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不僅將已經瀕臨破產的企業救了回來,而且將其發展成了一家成功的大企業。在他的領導下,該企業的發展蒸蒸日上,曆久不衰。他不僅將《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思想與自己的經營理念相結合,並且還將自己在商戰中應用《孫子兵法》的方法編撰了一本《兵法經營學》,以供後人借鑒學習。

孫武在《孫子兵法》的“計篇”中說:“兵者,詭道也。”當然並不是說在戰爭過程中一定要使詭計,而是在更加具體地闡述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是“五事”和“七計”:“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兵者,詭道也。”其中“詭道”僅是指將士在戰場作戰。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是要在“五事”的基礎上施行,還涉及“七計”中敵我雙方之間的較量。“多笄勝,少笄不勝,而況於無笄乎!”“少笄”“無笄”,必然失敗,所以說,單憑“詭道”是不能改變必然失敗的命運的。

還有其中提到的“陰謀”,並不是我們現在單單想到的陰謀詭計。其中的“陰”字就是要絕對保密的意思,“謀”是謀略、計謀,算計敵人,在真正的行軍打仗中當然無時無刻不在用“陰謀”。在《孫子兵法》中,欺詐和陰謀通貫全篇,所以我們要研究《孫子兵法》中的“欺詐”和“陰謀”,就要時刻記住“欺詐”和“陰謀”隻是用在和敵人針鋒相對的戰場上的,絕對不應該把它們應用到非戰爭領域的人際關係中。當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學懂《孫子兵法》,就會識破邪惡之人的陰謀詭計,這確實也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與智慧有時候可以說是兩條平行線,有時候也是兩條相交的線。學習《孫子兵法》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水平,但是,如果把其中所講的“陰謀”應用到你的同事或家人身上的話,那就沒有什麽道德可言了,也就降低了你應有的智慧水平。古人說得好:“小智非大智之類也。”“小智,大智之賊也。”所以說,用智慧讓自己學會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就如同《聲律啟蒙》中的詩句一樣: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所學必有用武之地,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領域才算功成,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