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策針對的是作戰雙方在沒有發生衝突之前,或是敵我利益衝突明顯的時候,采用其他方式轉移對方的視線,以實現己方真實目的。其實“聲東”的本意就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勢力或物質讓對方產生疑惑。另外,本計策還有強迫的含義,即對方在我方的引誘下依然不轉移其陣地或視線,如此一來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或勢力強行讓對方轉移,這種強迫包括了物質、勢力、矛盾等。
從其本意上講,“聲東擊西”原本是一種迷惑對方的計策,是軍事上的一種外在虛張聲勢、內在轉移陣地的謀略。但針對不同的指揮者,我們要發揮其靈活性,不能照貓畫虎,隻是學習表麵上的知識,這就像是愛因斯坦所提倡的發散思維一樣,要在各領域內使用同樣一種策略讓對方就範,靈活到讓對方明知道我方本意,卻仍然隻能無奈放棄。
敵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敵人情誌混亂得像叢生的野草,想不到所要發生的事情,這是《易經》萃卦中所說的那種混亂的象征。因此,要趁著敵人不能自主的時候攻取它。
“聲東擊西”的意思是:表現出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這是使敵人產生錯覺以出奇製勝的一種戰術。其實,在戰爭中這樣做就是要引誘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然後乘機取得勝利。這一計讓對方不能推斷出自己的意圖,被假象迷惑。
南宋的時候,臨安出現一位神偷,他每次偷盜完畢,都會在作案現場留下三個字:我來也。所以人們就稱他為“我來也”。“我來也”不做小偷小摸的勾當,隻偷大戶人家,而且屢屢得手,這讓官府非常頭疼。
終於有一天,他在作案的時候被官差抓住。但是因為證據不足難以給他判罪,隻能暫時將他囚禁,然後再做調查。“我來也”非常聰明,他入獄沒多久就想到一個讓自己脫身的方法。
他與看守他的獄卒套近乎,說:“大哥,我是個賊不假,但是根本不是‘我來也’,官府找不到人,就拿我頂罪,要是真這樣了,我一輩子就出不來了。那樣,我在外麵藏著的一些金銀就沒法使用了。這段時間都是大哥你照顧我,我不是那種知恩不報的人,金銀就藏在保俶塔的頂層,你去取吧,取回來自己用。”獄卒果然去了保俶塔,真的找到一包金銀。此後,他對“我來也”更加照顧。
幾天後,“我來也”又對獄卒說:“我在侍郎橋下還藏了一甕金銀,你拿去用吧。”獄卒果然又在侍郎橋下找到了一甕金銀。因為這樣,獄卒越發對“我來也”好了。有一天,他又對獄卒說:“現在二更天了,我有些私事想處理,希望你能放我出去,我保證四更天回來,不會拖累你的。”獄卒拿過他的錢,不好意思推脫,就放他出去了,並多次叮囑他早點回來。私放囚犯,獄卒的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四更天時“我來也”果然回來了,獄卒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第二天,臨安一位巨富來官府報案,說三更時家裏被盜,小偷隻留下“我來也”三個字。縣太爺一聽,自責道:“‘我來也’原來還在逍遙法外,看來那個人不是他,冤枉了好人。”於是下令放了獄中那個人。
不久以後,獄卒某天回家,他妻子說:“昨天四更有人敲門,我去開門卻發現門外並沒有人,隻有一包東西。有人低聲說:‘這是酬謝你丈夫的,不要張揚這件事,否則……’後來我一打開包裹,裏麵全是錢。”獄卒到了這個時候才明白,他所看管的犯人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我來也”,“我來也”所做的私事就是去偷東西,他用了一招聲東擊西巧妙地離開了監獄。
這則故事雖小,卻演繹出了“聲東擊西”的奧妙之處。人們經常會因為貪婪或衝動而中了聲東擊西之計,被轉移了注意力,從而引來禍患。而精明的人則善於引誘別人犯錯,達到出奇製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