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目中就能看出本計策的意思,盡管說這是一條每個人都會用的計策,但很多人都不明其真諦,多把它用在造謠、誹謗上。而這也說明了“無中生有”確實是一條運用比較廣泛的策略,它可以在管理中充當試金石,也可以在交往中充當調和劑,還可以在職場中做鏟除異己的毒辣計策,最後還可以運用在商業中為己方贏取利益,還可以打擊競爭方。這麽說可能過於模糊,舉例來說,現在很多明星都在運用這條計策製造新聞炒作自己;在管理中,領導可以運用“無中生有”的計策來測試員工是否誠實,以及是否有主見;在交往中開上一些無中生有的小玩笑可以調節氣氛,也可以利用“無中生有”讓友誼更加堅固;在職場中,可以運用“無中生有”除掉自己升職的障礙。
無中生有之計有三種含義:
1.憑空捏造。把不存在的東西說成事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陷害他人而消滅異己,為自己謀取利益。
2.以假代真。把假的東西裝扮成真的,化假為真,假借真的東西從中撈取好處。
3.無事生非。在敵方波瀾不驚的情況下,製造虛假消息或者情報誘惑對方耳目,使其發生混亂,然後我軍乘機而入,達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用假象欺騙敵人,但不是作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虛變實。也就是說,開始用小的假象,接著用大的假象,最後再讓假象突然變成真相。
“無中生有”是非常靈活的一計,可以說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難辨真假。用這條計策很容易誘使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從中獲利。一般來說,“無中生有”這一計對於思維簡單的人不怎麽管用,反而是對於思維慎重、性格多疑的人非常有效,容易擾亂其思維,讓其對假的或者沒有的東西信以為真。
北齊時期,大街小巷的孩子們都在傳唱一首歌:“百升正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樹。盲眼老公頭顱落,饒舌老母不得悟。”這首詩傳到了北齊後主高緯的耳朵裏。高緯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朝中大權都是被他的寵臣祖珽把持。他問祖珽這首詩的意思,祖珽就煞有介事地介紹起來:“百升合起來就是一斛(斛是古代計量單位),明月指得光,高山說的是高家江山。而槲樹說的就是斛律氏,盲眼老公說的是我(祖珽雙目失明),饒舌老婦說的是陛下的乳母。這謠言聽起來實在叫人害怕。”高緯一聽,這不是說大將斛律光要造反,推翻高氏江山嗎?高緯雖然害怕,但是性格軟弱,對要不要除掉斛律光猶豫不決。為了讓高緯下定決心,祖珽買通了丞相府的一個僚佐,讓他誣告斛律光秘密調集軍隊進逼京師,家藏兵甲器械,豢養幾千家丁,圖謀不軌。高緯得知這個消息後,下定決心要除去斛律光,但是如何動手呢?祖珽便對他說:“陛下送他一匹好馬,告訴他明天您將去東山遊玩,希望他一起去,那樣他就會入宮拜謝了。”等到第二天斛律光剛進皇宮,就被抓住殺掉了。
其實,這首詩是北周間諜在北齊都城傳誦的。因為那個時候,北周打算進攻北齊,但是懼怕斛律光這位大將,所以才散布謠言陷害他。當然歌謠隻有前四句,最後的兩句是祖珽自己加上的,因為斛律光為人正直,不齒於祖珽的胡作非為,祖珽因此記恨他,所以一直想找機會除掉他,正巧城中流行這首歌謠,於是祖珽便編造一些無中生有的東西,借高緯的手殺了斛律光。
在曆史上宋太祖也曾利用過“無中生有”計收斂錢財。
北宋初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將領手中的兵權。其他將領看到後開始想方設法地囤積錢財。對此,宋太祖又開始憂慮,將領們手裏的錢財太多,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一種威脅,於是宋太祖又想到了一個“杯酒收錢財”的方法。
宋太祖先送給幾位大將每人一塊土地,讓他們在上麵修建住宅。因為這塊地方是皇帝所賜,所以將領們不敢怠慢,立刻大興土木,修建府第。等所有府第竣工後,宋太祖便大擺筵席招待這些將領。宴席上,宋太祖和眾將領推杯換盞,把他們灌得酩酊大醉。宋太祖讓他們的兒子來宮中接人,然後對將領們的兒子說:“你們的父親說願意捐給朝廷十萬緡(一千錢為一緡)錢。”等這些將領們醒來詢問家裏人自己是怎麽回來的,在皇上麵前有沒有什麽失禮的地方時,才知道了捐錢的事情。雖然他們都很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但畏懼皇帝的“金口”,還是都乖乖地上繳了十萬緡錢。
宋太祖怕手下人聚財太多,影響皇權,但是作為皇帝的他怎麽能伸手向將領們要錢呢?於是,宋太祖就用這個“無中生有”的計策把錢財拿到了手中,既不傷到皇上的尊嚴,還能讓朝廷得到好處,將領們又無話可說,真是一石三鳥,高妙無比啊。
“無中生有”這一計也經常用於陷害他人,秦檜就是用這一計害死了抗金名將嶽飛。
南宋初年,宋高宗偏安於臨安一隅,他沒有想著如何抗金,而是想一心議和,取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所以阻止宋金議和的嶽飛就成了他的障礙。他手下的奸臣秦檜因為某些事情記恨嶽飛,也在一旁煽風點火,高宗更堅定了除去嶽飛的念頭。秦檜便著手展開謀害嶽飛的活動。他先是誣陷嶽飛的得力將領張憲意圖謀反,還謊稱嶽飛的兒子嶽雲給張憲寫過信,將兩人一起關入了大牢之中。
在大牢裏,秦檜的爪牙對兩人實施了酷刑,逼他們承認謀反的事情。但是兩人咬緊牙關,對於謀反的事情拒不承認。秦檜的爪牙沒轍,隻好偽造了一張謀反的供狀。秦檜又找人把嶽飛騙到了臨安,將他關入了大理寺的監牢裏。秦檜委派禦史中丞何鑄負責嶽飛的案子。何鑄積極地審訊調查,但是找不出任何真憑實據。何鑄將這一結論告訴秦檜時,秦檜勃然大怒,責備何鑄調查不利。何鑄覺得很委屈,認為自己確實是認真調查了。良久,秦檜告訴何鑄:“這樣做是皇上的意思。”何鑄一聽就明白了秦檜的險惡用心,感到不快。秦檜見何鑄不合作,就把他撤下來,改派諫議大夫萬俟主持審理。萬俟是依靠秦檜升遷的,對秦檜可以說是感恩戴德。但是他用了諸多手段後,仍舊審不出個所以然來。參加審案的其他官員都上書高宗,說嶽飛無罪。嶽飛坐牢期間,宋金兩國達成議和,南宋向金國俯首稱臣,割地送錢,秦檜陷害忠良、對外屈膝的醜惡嘴臉暴露無疑。南宋大將韓世忠義正詞嚴地問秦檜嶽飛謀反的證據在哪裏,秦檜吞吞吐吐地說:“莫須有。”就是說或許有的意思。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檜無話可說。1124年,嶽飛被秘密殺害,那時,他隻有三十九歲。
一紙“莫須有”的罪名,讓忠臣良將嶽飛身死,也讓秦檜成為千古罪人。他雖然用無中生有之計達到了目的,卻難免千年留罵名,直到今天,在杭州,秦檜的銅像依然跪在嶽飛墓前,被世人唾棄著。
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一個認知,那就是時間是印證真偽的最佳工具,所以在運用這條計策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時間差。另外,全部是謊言的謊言容易被人揭穿,所以聰明人都會用四分真實六分假象來迷惑對方。
應對“無中生有”也有一定的原則。在麵對別人用無中生有來對付自己或是朋友時,切記要冷靜處理,不可一時頭腦發熱,釀成苦果。如果冷靜亦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可以用沉默讓事情暫時過去,待事情平息後,再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