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賊擒王”是三十六計中針對戰爭最快捷、最有效的打擊方式之一。顧名思義,它是指與敵軍對戰時,先擒敵軍首領,勢必三軍會亂,以此有效地打擊敵軍士氣。所謂“蛇打七寸”,“擒賊擒王”是見效最快的方式。敵軍失去統帥,無異群龍無首,這樣便能不戰自潰。

此計謀便是設法引誘主帥脫離部眾,或使主帥與部下無法接觸與聯係。利用主帥的性格特點,如對方貪好酒色,像三國時期的曹操,單兵私會張繡的嫂嫂,若不是悍將典韋以死相抵為他爭取時間,可能便無後來三國鼎立之盛世。所以要先打擊敵方首領,而後再消滅其羽翼,如此這般便如搗無虎之穴,敵軍必兵敗如山倒。

此計的含義有以下三種:

1.將帥之分。俗話說:“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統帥的作用之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他是部隊的核心,假若左膀右臂被斬可借東山再找,但若無頭則注定敗局。所以如要擊垮一個組織,首要便是擒其魁首。

2.一擊致命。俗話說“打蛇要打七寸”,因為蛇的心髒位於“七寸”之處,隻要將蛇的心髒打壞,蛇就不能存活了。同樣,無論做什麽事情都不能隻看表麵,而是去尋找問題的核心要害以及關鍵之處,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

3.攻心為上。所謂的攻心計,便是抓住其最致命的弱點。漢朝劉邦大敗逃跑,項羽抓住劉邦一家老小,欲讓其俯首稱臣,否則便烹煮其一家老小。不要管這是否狠毒,戰爭本就是如此,最大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可以不擇手段。對待敵人的仁慈,就是對待自己的殘忍。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摧毀敵人的中堅力量,捉住或擊殺敵人的首領,就可以瓦解他的整體力量。就像龍離開大海到陸地上作戰一樣,陷入了絕境。

通常一場戰爭中,最快速、最有效結束戰鬥的方式就是擒賊擒王,即抓獲一支部隊的統帥、一個國家的元首。在古代戰爭中,敵方的旗幟被砍折,便表明己軍勝利,如象棋中紅方的帥與綠方的將就是最好的詮釋。

後金時,努爾哈赤攻城略地擴大領地,在政治上堅持借助明朝的聲威,以此來號召女真各部,壯大自己的實力,逐漸統一了滿洲各部。隨著努爾哈赤的地盤越來越大,海西各部的首領很是羨慕。他們公開向滿洲提出領土要求,卻遭到努爾哈赤的拒絕。

雙方冤仇就這樣結下了。火氣十足的那林孛羅與布齋糾集哈達、烏拉、輝發各部貝勒,召集扈倫四部的兵馬掠奪了滿洲的戶布察寨。當時葉赫部的那林孛羅、布齋,還有烏拉部首領滿泰、布占泰都輕視努爾哈赤,認為其隻是無名的“常胡之子”。如今這個“常胡之子”卻一下子成為滿洲的大首領甚至晉升為都督,於是在嫉妒、羨慕、仇恨的心理驅動下,在秘密會談後,眾部落決意聯手滅女真國。

以葉赫為首集結的九部聯軍,號稱三萬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九月,分兵三路,浩浩蕩蕩,直奔佛阿拉而來。

努爾哈赤剛聽聞九部聯兵攻打滿洲的時候,內心十分焦急,未料到對方可短時間聚集九部兵力。反觀自家,兵力隻及敵軍的一半,顯然處於劣勢。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努爾哈赤派了最有經驗的武理堪前去偵察。某天夜裏,偵察兵武理堪急忙趕回報告:“九部聯軍從紮喀方向出發,在傍晚時分已經來到渾河北岸。他們打算吃過晚飯連夜朝我們進發,明天一早恐怕就要刀兵相見了。”

努爾哈赤席地而坐,腦中思考如何退敵,畢竟九部聯盟的軍隊整整是自己的兩倍,以自身的實力來說還不能跟他們相抗衡。其實九部聯軍中除葉赫部將自己視為肉中刺之外,其他部落與自己無血海深仇,所以隻要直取領頭羊葉赫部,其他軍隊也就會不戰而逃了。可如何讓葉赫部與聯軍分開呢?他想到了古勒山。古勒山與黑濟格城相距很近,地勢險要,如果在那裏設兵埋伏,再派一支部隊引出敵軍,葉赫部的葉赫貝勒布齋和那林孛羅定會帶兵出擊。而且將葉赫部誘至古勒山下,以伏兵對其突襲,敵軍勢必會大亂,那時候憑著自己的兵力單單對付葉赫部的軍隊還是不成問題的。倘若我軍大敗葉赫部的話,其餘幾部也就好對付了。

努爾哈赤對身邊人說:“傳我命令,全軍休息,天亮的時候出兵。”說完自己就睡下了。將領一時愣在那裏,雖心生疑惑,還是馬上把這個命令傳了下去。

天明後,努爾哈赤整裝待發,統部集結於渡口處的拖克索平坦大地上,讓士兵把身上的護腕、護脖,甚至盔甲都撤了下來,於是大軍真的輕裝出發了。待丟盔卸甲到達古勒山後,在山上設下了埋伏。

九部聯軍日夜兼程終進滿洲境內,首先攻打紮喀寨。但因其地利優勢,身處險要,久攻不下。無奈之下,九部聯軍隻得調頭攻打黑濟格城,並在城外安營紮寨。

努爾哈赤領軍登上距黑濟格城不遠的古勒山,先占領有利局勢。此前,努爾哈赤一直比較擔心九部聯軍會搶先自己一步占據這裏,於是他用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的方法迷惑敵軍,敵軍果然上當了,他們認為努爾哈赤是在擺幌子,所以並沒有急於先出兵。

努爾哈赤派勇將額亦都率領精兵百人,到黑濟格城附近挑戰。布齋見滿兵來得如此突然,心生疑惑,命令放棄攻城計劃,全軍擊殺來襲滿兵。

兩軍戰到一處,打了幾個回合後,額亦都掉轉馬頭佯裝敗陣帶軍朝回跑。那林孛羅不知是計,朝士兵大喊道:“給我追,別讓他們跑了!”將士們追逐滿兵到古勒山下。這時,額亦都突然又把馬頭掉轉回來,朝敵軍衝過去,接連砍殺了九人,敵軍先頭部隊頓時混亂起來。額亦都掉頭又跑,布齋領頭率兵上山追去。

努爾哈赤在山頭觀戰,見部下額亦都已來到山頂,布齋率兵在其後緊追不舍,便大喊:“放滾木、礌石!”轟隆隆一陣巨響,滾木、礌石不斷地朝半山腰砸去,而此時率兵追趕的布齋正好來到這裏。巨木正好滾到布齋坐騎的頭部,布齋摔在地上,還未掙紮爬起,被山上衝下來的一名叫吳談的滿洲兵一刀刺死。

見布齋被殺,各部首領鬥誌大減,再也無心戀戰,沒等那林孛羅喊撤兵就紛紛策馬逃離了戰場。

古勒山以崎嶇陡峭著稱,蘇克素護河就在山下,河的西岸是一片沼澤地,三萬士兵擁擠在一路,好像一條長蛇。存在將士心裏的恐懼,使長蛇陣很快潰不成軍。

努爾哈赤見聯軍敗陣逃走,就命令吹響螺號。霎那間,伏兵四起,努爾哈赤身先士卒,大喝一聲帶著士兵殺了過去。滿洲軍就像猛虎下山,直逼聯軍,馬上便將聯軍的退路截斷了。

九部聯軍被打得滿地找牙,隻顧埋頭死逃,見前麵也有滿軍堵著,一時間在空間不大的地方繞起圈來,霎時間山穀中鬼哭狼嚎。

九部聯軍在這場戰爭中傷亡慘重,倉皇逃命的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因戰馬陷入泥潭,狼狽地想逃走,卻被烏拉部長滿泰之弟布占泰活捉。

這是一計典型的“擒賊擒王”計策。“擒賊擒王”的核心戰略便是最快速有效地打擊對方的主力部隊,以此來威懾其他部隊,此法尤其適用於聯盟軍的戰爭。曆史上很多這樣的聯盟軍隊看似人員浩浩蕩蕩,部隊眾多,實則各部各懷鬼胎,且通常有一個詬病:牆倒眾人推。核心部隊一旦被打敗,便是兵敗如山倒,樹倒猢猻散。所以“擒賊先擒王”這一計策適用於對付敵方軍隊眾多,看似眾誌成城,實乃一盤散沙的聯盟是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