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意思是,從鍋底抽出木材,讓煮沸的鍋無燃可燒,最終火會熄滅。一個軍隊也好,一個普通人也罷,都會由幾部分組成。比如食物、家人、情感、空氣、水,這些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敵對方也是一樣。比如說楚漢相爭時,楚軍驍勇善戰,漢軍抵擋不住。但當劉邦將項羽圍至一處,命部隊唱楚歌後,縱使再勇武的猛士在家人麵前也是弱者。這便是“四麵楚歌”一詞的由來。當水沸時,我們應該避其鋒芒,若與之相對,不但無功而返還會被燙傷;但若打擊對方的生存本質,便用釜底抽薪法。
“廣積糧,緩稱王”這句古語詮釋出糧草的重要性,準確地說是糧草為部隊生存的根基,是部隊存活、依靠的本源,也因此我們常常聽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古語。本計的意義有以下幾種分析:
1.治標治本。萬千事物常常大同小異,可分為“標”(枝節、表麵)與“本”(根本、基礎)兩種層麵,就像剪植物的枝葉會讓其更加繁密、茂盛,但如斷其根基的話,這棵樹就腐朽了。
2.奪其所愛。假如說一個人最愛、最在意一件事物,那麽這件事物便是他的弱點所在。有的人是子嗣,有的人是愛人,有的人是事業,有的人是信仰,因人而異。項羽當初中十麵埋伏之計,範增不是沒有提醒其問題所在,但全因為他一生摯愛的虞姬而被騙過去。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所以注定他以悲劇收場,成為後世悲情英雄的典範。
3.挫其心氣。古語雲:“夫戰,勇氣也。”在一場戰爭中,將帥謀略、士兵的能力等是關鍵所在,但士氣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很多戰爭中,戰爭打到最後,最終憑借的是勇往直前的士氣。比如破釜沉舟,當敵軍將後路斷死,拚死相抵之時,最好守關不出挫其銳氣,讓敵軍有勁但無力可使,讓其從心理上瓦解。
不敵其力,而削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不直接攻擊敵人最剛強的部位,而是間接地削弱敵人的氣勢。也就是說通過以柔克剛的方法轉弱為強。
“釜底抽薪”,是指從根本上去抽離它的本質。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對人都是一招妙計。
在軍事上,這條計策指的是將敵人的供給來源切斷,破壞敵人所依靠的有利條件,讓敵方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而一舉戰勝敵人。當麵對的敵軍力量強大時,以太極拳的宗旨以柔克剛,揚長避短,攻其不備。
春秋時期,魯國和齊國屬於鄰邦,齊國齊景公在夾穀時被孔子數落,心中特別不是滋味;這時,齊國賢相晏嬰也已去世,而魯國在孔子等大臣的輔佐下,國政大治,百姓殷實。
齊景公此時開始焦慮,為齊國的未來擔憂,便問大夫黎彌:“你說,從孔子入魯之後,如今魯國國富民強,日後必犯我疆土,這可如何是好?”大夫沉思片刻回答:“若如此,就使計趕走他,離間其君臣的關係。倘若魯國失去孔子,必然孱弱如初。這叫做釜底抽薪。”齊景公不解:“大夫,如今孔子在魯國正風生水起之時,如何讓其離去?”大夫貼耳將自己的謀略講出:“所謂飽暖生**欲,貧窮起盜心。現今魯國國泰民安,局勢一片大好,想那魯定公本是好色之人,如果我國贈其一千美女,讓他夜夜笙歌,天天在美女的石榴裙下,以孔老的一身正氣必會痛斥君主,君臣之間必會起爭執,距離越來越遠。待其見君主死不悔改,孔子還會誠心輔佐嗎?等孔老拂袖離去,君主不就高枕無憂了嗎?”
齊景公一聽拍手稱絕,即令黎彌甄選八十位佳人,找舞姬言傳身教,授以媚術。而後遣美女與百十餘匹寶駒贈予魯國。魯定公聽聞齊國贈其大禮,喜出望外,饒有興致地看佳人的舞技。遮麵下的美女搖臂擺臀,既有少女的羞澀又具備少婦的嫵媚風情,如隕星之餘暉,歌聲乍起,疑是群鶯出穀。魯定公被迷得五迷三道、齒酸涎落。待表演結束之後,使者說:“大王再看看那些良馬吧。”魯定公看著眾佳人欲離去,急忙擺手道:“別看了,佳人如此俊秀,我還看什麽馬!”
此等佳人團體在魯國引起超凡影響,魯國宰相季斯也為美女們的千姿百態而神魂顛倒。待齊使者離開後,定公為表彰宰相多年的功績,成人之美送其30位美女。從此魯國君臣驕奢**逸,終日沉湎於酒色中,對朝政敷衍了事。
孔子的學生子路聽說這件事後,憤怒地對孔子說:“魯君已經無藥可救了,我們離開這兒吧。”孔子說:“就快到國家的郊祭了,如果定公連郊祭都忘了的話,我們再走。”郊祭這天,魯定公雖然沒忘,卻隻是走走過場,又急急忙忙地回去同美女們享樂了。孔子幾次試圖說服魯定公,但毫無效果。孔子感到自己的抱負無法在魯國施展了,最終忍無可忍,帶著弟子們憤然離開魯國,去周遊列國了。
從上可以看出,魯國就像一口煮沸騰的大鍋,看似國泰民安,但真正讓這口大鍋旺盛的是孔子等智臣,他們才是可以讓其沸騰的最為關鍵的“薪”。但魯定公目光短淺沒有意識到,最終讓孔子及其弟子黯然離去。從此魯國開始走向衰敗,而齊國用美女“抽薪”的計謀成功。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串聯漢楚等眾多諸侯國,聯合發動兵變。第一個攻占目標就是當時臣服漢朝的梁國。漢景帝聽聞後龍顏大怒,即遣西漢名將周亞夫親領雄兵三十萬前去平反。這時梁國來報,劉濞聯軍圍攻梁國,本國誓死反抗,如今已傷亡數萬兵馬,形式危在旦夕,請朝廷火速出兵救援。
西漢名將認為:劉濞統領的聯盟軍,驍勇善戰,而今攻得城池更是氣勢逼人。倘若現在與之正麵開戰,一時難分勝負。漢景帝憂心忡忡地問周亞夫該何時出兵。周亞夫道:“聯軍此次出行,路途遙遠,糧草一定供給不足,假如我軍可斷其糧道,敵軍必不戰而亂。”
漢景帝雖然擔憂,但還是命其出發了。周亞夫不愧為西漢名將,頭腦冷靜,搶派重兵把守滎陽(今河南省中北部),因為滎陽為東西二路交匯之地,乃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漢軍進駐滎陽後,兵分兩路襲擊敵後方:命一支襲擊楚、吳等供給線,斷其糧道,帶不走的全部燒掉;而另一邊周亞夫親自率領大軍襲擊敵軍後方重鎮冒邑,占據冒邑後,下令加固營寨,準備堅守。
聯軍後院失火後,劉濞未想周亞夫根本不與自己正麵交鋒,卻迅速抄了自己的後路。劉濞惱羞成怒,即刻命部隊火速到達冒邑,想重占冒邑,打通糧道。數十萬聯軍餓虎撲食地衝向冒邑。西漢部隊卻揚長避短,穩固城池,以逸待勞。聯軍發動數次攻擊,無奈被亂箭射回。這一拖延計謀讓吳王劉濞無計可施,驍勇善戰卻無仗可打的聯軍在兵荒馬亂下已經斷糧數日,隻能幹瞪眼待命。漢將周亞夫見敵兵已餓數天,麵如死灰,銳氣盡失,此時不戰更待何時。於是他立刻集結軍隊,突然傾全力猛攻。敵軍哪裏抵擋住得養精蓄銳的漢軍。聯軍不戰自亂,劉濞落荒而逃,最終在東越被殺。
“釜底抽薪”的“薪”在戰爭中多指糧草,或者敵方的將領。中國有句古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糧草對一支部隊的重要性。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無論是打仗還是生活,糧食都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旦養活軍隊最重要的糧草被燒,或被阻斷,那這場仗從本質上勝負已分。一支一萬人的部隊,是一萬雙可以上陣奮勇殺敵的手,但同時也是一萬張需要充饑填補的嘴。
曆史上赤壁之戰魏軍的慘敗,可以歸功於周瑜的火攻,也可以歸功於諸葛孔明神通的借東風。但最本質、最關鍵的在於周瑜的“反間計”,或者說“釜底抽薪”。眾所周知,曹軍多為北方士兵,善陸戰不習水戰。蔣幹前來勸降,周瑜則借蔣幹之手,用反間計將善水戰的蔡瑁與張允除掉。
在近現代,釜底抽的“薪”的範圍更大了。這條計策無論是在商場還是在情場,甚至在政治舞台上也可以使用。大用有大效,小用有小效。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傳統生意經中的“先嚐後買”就是戰法裏“釜底抽薪”的一種延伸。不過這並不是一種貶義,更像是一種“釜底抽薪”的反例。
“先嚐後買”讓顧客自由體驗,由顧客自身去檢測質量,通過使用、品嚐來評判商品是否合理。消費者通過自身體驗,若評判合理則會產生購買動機。
通常食品比較流行先嚐後買,這來源於購買者的徘徊猶豫的心理。讓購買者品嚐食品是否新鮮、是否甜等,通過自己的味覺決定是否購買。如將商家的食品比作“薪”,那麽則是反其道而行,讓購買者試過才決定購買,從而商家取得真正的“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