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是借路的意思。這裏的“假”通“借”,“伐”指的是攻占,而“虢”是春秋時期一個小國。“假道伐虢”的意思是先利用甲作為跳板,去消滅乙,消滅了乙之後,再回頭把甲也消滅了。或者以跟對方借道為名,卻采取消滅對方的措施。
一般,“假道伐虢”有三種表現:
1.借助別人的條件達成自己的目的。
2.借機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對方的內部。比如,處在兩個國家之間的小國,如果受到了威脅,其中一個國家就可以利用保護之名將其控製。當然,這是需要以不侵犯對方利益為誘餌的,等到控製了這個小國,它的利益就是你說了算。
3.一石二鳥。就是用甲做跳板,消滅乙,然後再回頭消滅甲。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地處敵我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當敵方威脅它屈服的時候,我方要馬上出兵援助,並趁機把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去。相對於處於困境的國家,如果隻有空話而沒有實際援助,是不能贏得信任的。
中國的國土遼闊,勢必會滋生出很多夾縫中的小國,這種小國的地位很微妙。將其視為盤中肉的大國一麵想用武力解決它,一麵卻用不侵犯它的利益來誘騙它,趁它心存僥幸之時立即把力量滲透進去,不戰而屈人之兵。而這是典型的假道伐虢。此計的關鍵部分在“假道”,也就是很合理的借口和理由,讓敵麻痹,不能明白“假道”的真正意圖,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勝。
三國時,荊州刺史劉琦病故,劉備被眾人推舉為牧守,占據了荊州諸郡。曹操為了離間孫、劉兩家的關係,特表奏漢獻帝冊封周瑜為統領南郡的太守。這個統領南郡太守不過就是虛職一個,因為至今荊州還被劉備占領著。果然周瑜中了曹操的奸計,特命魯肅去參見劉備索要荊州。劉備聽聞東吳魯肅前來索荊州,驚慌失措。
這時諸葛亮對劉備說:“主公不必憂慮,我自有良策,到時候魯肅一提荊州之事,您就大哭,然後我與他周旋。”等魯肅前來,椅子還未坐熱,已經開門見山地說荊州問題。劉備也不愧為實力派,魯肅第二句話還未說劉備已經號啕大哭,反而將魯肅弄糊塗了。
諸葛亮看魯肅一臉茫然地看著主公,為其開腔:“起初主公向吳侯借荊州時,承諾取西川便給予。但仔細一想,益州劉璋是我主之弟,同為劉氏同胞,倘若君臨城下對其討伐,恐成千古罪人;倘若不占,不得言而無信於東吳,必還荊州,那我們又安棲何處?假如不還荊州,於吳侯的麵上又不好看。我主進退兩難,所以大哭。”魯肅畢竟是個長者,看劉備如此潑皮,有苦難言,便隻好妥協於諸葛亮提出的延期歸還荊州的請求。
周瑜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魯肅再去荊州,依照周瑜的吩咐對劉備說:“吳侯十分同情您現在的處境,與眾將商議後決定替您起兵攻取西川。待我軍占領西川後,再用此交換荊州,我們替你打下來,這樣就不會被世人恥笑了。前提就是待我軍從此通過時,如方便的話請支援些糧草,別無他求。”
劉備一時為難苦惱之時,軍師孔明卻高興地趕忙答應:“十分感謝東吳的幫助!待吳軍到來,勢必犒賞三軍。”
魯肅計謀得逞,拂袖離去。待其離去,劉備向諸葛亮詢問東吳的真正用意。諸葛亮答道:“此乃周瑜小兒的‘假道伐虢’之計。雖征討西川,實乃輕取荊州。周瑜此次必敗無疑!”
當周瑜帶五萬精兵整裝待發來到荊州,本以為劉備會打開城門,簞食壺漿迎接他,然後乘機掩殺過去。未料忽聽一聲炮響,城上無數士兵一齊豎起刀槍,嚴陣以待。吳軍背後也殺聲四起,皆言要活捉周瑜。周瑜方知上了諸葛亮的當,怒氣填胸,箭瘡複發,墜於馬下,倒地而亡。
一直以來劉、孫兩家都因荊州鬧得啼笑皆非,也因周瑜一心想占荊州,路人皆知。在此種情況下,周瑜聲稱借道荊州取西川,很難不引起諸葛亮的懷疑。“假道伐虢”可謂妙計,但一旦被識破就變成了將計就計。
林則徐不僅是中國近代的著名愛國者,而且是一位體察民間疾苦的清官。他在擔任湖廣總督期間,湖北發生百年不遇的大旱,莊稼枯死,米價騰貴,許多農民流離失所,甚至饑餓而死。林則徐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於是發起活動,讓各級官員自願捐錢,以便購糧平價出售。
不料過了數日,竟無人捐款。林則徐大為憤怒,他知道這些官員平日花天酒地,於是便貼告示說:“本部為緩解百姓饑荒之苦,三日後定於設壇祈雨,上自督撫,下到縣官,皆應照例戒齋三日,不能吃葷,不能喝酒,以示敬天誠心之意。”
三日後,林則徐在官壇上開始祭祀,祈天求雨。帶祭祀結束後,林則徐命眾官坐於蘆席之上,對大家說:“平日裏我們這些父母官養尊處優,我今天與諸位都不張傘打扇,坐於烈日之下來體驗一下農民稼穡之苦如何?”
眾官自然不好推辭。於是眾人在炎炎烈日之下坐了接近三炷香的時間,皆汗流浹背,叫苦不迭。
林則徐聽聞眾官的抱怨,便提議:“天氣炎熱,不可無茶。”眾人口幹舌燥、急不可耐地將奉上的茶全部喝下,林則徐也喝了一碗。不一會兒,大家開始嘔吐。
林則徐吐完後說道:“吐完都不可動,有人檢查,看看你們是否虔誠。”結果不出所料,除林則徐吐的是粗茶淡飯之外,眾人皆為酒肉腥葷之物。
林則徐擲地有聲地問道:“齋戒祈雨,是何等重要的事,你們竟敢這樣不誠。天不降雨,就是你們激怒上天所致,現在諸位有何話說?”
眾官無話可說,麵麵相覷,都表示願意盡力捐錢。就這樣,林則徐很快籌到一筆巨款,賑濟災民,平抑糧價。
林則徐用“假道伐虢”之計,借齋戒祈天求雨之名,伐眾官捐錢之實。他開始叫人在茶中放入嘔吐之藥,眾官員吐出葷腥之物則說明他們生活富裕,有足夠的能力捐錢賑災。他運用智謀讓本不甘捐款的眾官員最終出錢,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