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說:國家和人民的願望相同。

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

〔曹操曰:《司馬法》曰:“進退惟時,無曰寡人也。”〕

曹操說:《司馬法》上說:“戰時的進退要根據戰機來決定,沒有必要再回來征求國君的同意。”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曹操說:中的“此五者”就是指以上所說的這五種情況。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軍形篇第四

〔曹操曰: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曹操說:“形”,就是軍隊的實力情況。我動彼應,敵我雙方相互觀察、了解彼此的情況。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敵之虛懈也。〕

曹操說:把自己的軍隊管理好,來等待敵人出現漏洞。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

〔曹操曰:見成形也。〕

曹操說:因為敵軍顯露了一定的軍形。

而不可為。

〔曹操曰:敵有備故也。〕

曹操說:原因是敵人有了防備。

不可勝者,守也;

〔曹操曰:藏形也。〕

曹操說:力量不足所以防守。

可勝者,攻也。

〔曹操曰:敵攻己,乃可勝。〕

曹操說:敵人在進攻我方時暴露出弱點,就可以打敗他。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餘也。〕

曹操說:我所以防守,是因為力量不足;所以進攻是因為力量有餘。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於九地之下;因天時之變者,動於九天之上。〕

曹操說:依靠山河丘陵有利地形進行防守。適應天氣的變化發起進攻。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當見未萌。〕

曹操說:應及時發現取勝的時機。

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爭鋒也。〕

曹操說:那是經過交鋒取得的勝利。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視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曹操曰:易見聞也。〕

曹操說:這都是容易見到和聽到的。

古之所謂善者,勝於易勝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勝也。〕

曹操說:能及時發現有利的戰機,就容易取勝。要攻打那些能夠戰勝的敵人,不攻打那些不能戰勝的敵人。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曹操說:敵人兵力還沒部署好,戰勝他看不出顯赫的功績。

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曹操曰:察敵必可敗,不差忒也。〕

曹操說:能夠看清敵人的弱點,所以不會出意外。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

曹操說:這是有智謀與無智謀的表現。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

曹操說:善於統率軍隊的人,首先加強自己軍隊的治理,創造不可被戰勝的條件;保證法令、製度的實行,不放過打敗敵人的時機。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曹操曰:勝敗之政,用兵之法,當以此五事稱量,知敵之情。〕

曹操說:能否取勝,如何用兵,應當依據衡量這五方麵後所掌握的敵情來決定。

地生度,

〔曹操曰:因地形勢而度之。〕

曹操說:根據地形的情況來度量。

度生量,量生數,

〔曹操曰:知其遠近廣狹,知其人數也。〕

曹操說:知道了土地麵積,就可以推算人口的數目。

數生稱,

〔曹操曰:稱量敵孰愈也。〕

曹操說:衡量一下,看敵我雙方哪一方更強。

稱生勝。

〔曹操曰:稱量之數,知其勝負所在。〕

曹操說:衡量的結果,就知道勝負屬於哪一方了。

故勝兵如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曹操曰:輕不能舉重也。〕

曹操說:處於劣勢的軍隊不能貿然進攻處於優勢的敵人。

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曹操曰:八尺曰仞。決水千仞,其高勢疾也。〕

曹操說:八尺叫仞,掘開八百丈高處的積水,它的氣勢多麽大,速度又是多麽快啊!

兵勢篇第五

〔曹操曰:用兵任勢也。〕

曹操說:指揮戰爭要善於用“勢”。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曹操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

曹操說:較高的軍事組織形式叫做“分”,基層的組織形式叫做“數”。

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

〔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曹操說:用軍旗指揮部隊叫做“形”,用鑼鼓傳遞號令,叫做“名”。

三軍之眾,可使畢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曹操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

曹操說:先出兵從正麵進攻叫做“正”,後出兵襲擊叫做“奇”。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虛實是也。

〔曹操曰:以至實擊至虛。〕

曹操說:用最雄厚的兵力去攻擊敵人最薄弱的環節。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從傍擊不備也。〕

曹操說:“正”就是從正麵抵擋敵人;“奇”就是出奇兵從側翼攻敵不備。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複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嚐也。

〔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曹操說:從無窮如天地以下,都是用它們來比喻“奇正”戰術變化無窮的。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曹操曰:發起擊敵。〕

曹操說:對地方發動攻擊。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

〔曹操曰:險,猶疾也。〕

曹操說:“險”就是迅速有力。

其節短。

〔曹操曰:短,近也。〕

曹操說:“短”就是近的意思。

勢如弩,節如發機。

〔曹操曰:在度不遠,發則中也。〕

曹操說:離敵人近,箭就容易射中。

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

〔曹操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

曹操說:看起來隊伍中的戰旗好像亂了,這是故意做給敵人看的假象,實際上在用鑼鼓指揮部隊,保持著隊伍的整齊。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曹操曰:卒騎轉而形圓者也。出入有道,齊整也。〕

曹操說:士兵和騎兵不管在陣中如何穿插回旋也不混亂,這是因為進退都有一定的路線來保持隊伍的整齊。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

〔曹操曰:皆毀形匿情也。〕

曹操說:這些都是為了偽裝和隱藏我們的真實軍情。

治亂,數也;

〔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數為之,故不亂也。〕

曹操說:隻要將領組織指揮得好,軍隊就不會混亂。

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曹操曰:形勢所宜。〕

曹操說:軍形和態勢就應該這樣。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

〔曹操曰:見羸形也。〕

曹操說:故意顯示出軟弱的樣子給敵人看。

予之,敵必取之,

〔曹操曰:以利誘敵,敵遠離其壘,而以便勢擊其空虛孤特也。〕

曹操說:用小利來引誘敵人,使敵人遠離他的營地,趁機用兵攻擊敵人最薄弱的地方。

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曹操曰:以利動敵也。〕

曹操說:用小利來調動敵人。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曹操曰:求之於勢者,專任權也。不責於人者,權變明也。〕

曹操說:在創造和利用態勢上下工夫,主要是靠權變;不過高要求部下,就得精通權變的方法。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曹操曰:任自然勢也。〕

曹操說:利用他們本身就有的力量。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虛實篇第六

〔曹操曰:能虛實彼己也。〕

曹操說:能夠正確了解、判斷、處理敵我雙方的虛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