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
〔曹操曰:無所依也。水毀曰圮。〕
曹操說:在這種地帶紮營沒有依靠。被水衝壞的地帶叫“氾地”。
衢地**,
(曹操曰:結諸侯也。)
曹操說:要結交諸侯。
絕地無留,
〔曹操曰:無久止也。〕
曹操說:不能長久停留。
圍地則謀,
〔曹操曰:發奇謀也。〕
曹操說:要采用巧妙的計謀。
死地則戰。
〔曹操曰:殊死戰也。〕
曹操說:要拚死戰鬥。
塗有所不由,
〔曹操曰:隘難之地,所不當從;不得已從之,故為變。〕
曹操說:狹窄難走的道路不應該走;如果不得不走的話,要根據情況隨時變化。
軍有所不擊,
〔曹操曰:軍雖可擊,以地險難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則利薄,困窮之兵,必死戰也。〕
曹操說:有的敵人雖然可以攻擊,但是由於地形險要也難以久留。停留下來就會失去繼續前進所能得到的利益,及時戰勝了戰果也不會很大,因為敵人一旦被圍困得走投無路就會殊死抵抗。
城有所不攻,
〔曹操曰:城小而固,糧饒,不可攻也。操所以置華費而深入徐州,得十四縣也。〕
曹操說:城池很小卻很堅固,糧草儲備又十分充足的話就不能攻打,我當時之所以放棄華、費兩縣不打,而選擇**攻打徐州,結果得到了十四個縣,就是這個道理。
地有所不爭,
〔曹操曰:小利之地,方爭得而失之,則不爭也。〕
曹操說:對於那些得到了也沒有什麽好處,又容易很快失去的地方,就不要去爭奪。
君命有所不受。
〔曹操曰: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
曹操說:如果對於作戰有利,在具體行動上就不必受國君命令的限製。
故將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謂下五事也。九變,一雲五變。〕
曹操說:說的是“有的道路不能經過”以下的五件事。“九變”也有人說是五變。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當難行權也。〕
曹操說:形勢對自己有利時,要考慮到不利的一麵,形勢對自己不利時,要考慮到有利的一麵,而不應當草率地使用這種計謀。
雜於利,而務可信也;
〔曹操曰:計敵不能依五地為我害,所務可信也。〕
曹操說:估計敵情時不能單純地把“五地”看成對我軍有害,而應該看到對敵人也同樣有害。這樣就可以增強勝利的信心。
雜於害,故患可解也。
〔曹操曰:既參於利,則亦計於害;雖有患,可解也。〕
曹操說:遇事既考慮到有利的一麵又考慮到有害的一麵,即使有災難,也可以得到解除。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
〔曹操曰:害其所惡也。〕
曹操說:要打擊敵人最怕打擊的地方。
役諸侯者以業,
〔曹操曰:業,事也,使其煩勞,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曹操說:“業”就是事情。使敵人筋疲力盡,就像采取敵來我走,敵走我來的方法那樣。
趨諸侯者以利。
〔曹操曰:令自來也。〕
曹操說:設法使敵人自己來送死。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設備也。〕
曹操說:要居安思危,經常戒備。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
〔曹操曰:勇而無慮,必欲死鬥,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
曹操說:勇敢而沒有謀略,隻知道一味死拚的將帥,不容易使他屈服,要設伏兵捉住他。
必生,可虜也;
〔曹操曰:見利畏怯不進也。〕
曹操說:因為怕死,就算遇上有利的戰機也不敢前進。
忿速,可侮也;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憤怒侮而致之也。〕
曹操說:對於那些性情急躁、容易發怒的將帥,可以采用輕視怠慢的手段激他發火上當。
廉潔,可辱也;
〔曹操曰:廉潔之人,可汙辱致之也。〕
曹操說:對於那些重視個人名譽的將帥,可以采用各種手段侮辱他,使他中計。
愛民,可煩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愛民者,則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則煩勞也。〕
曹操說:出兵攻打他必然會救護的地方,憐愛百姓的將帥必然會率領軍隊日夜兼程趕來營救,那麽他的軍隊就會疲憊不堪。
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軍篇第九
〔曹操曰:擇便利而行也。〕
曹操說:選擇便於軍隊行動和作戰的地形行軍。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穀,
〔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
曹操說:靠近水草,對行軍作戰有利。
視生處高,
〔曹操曰:生者,陽也。〕
曹操說:“生”就是陽。
戰隆無登,
〔曹操曰:無迎高也。〕
曹操說:不要仰攻占據高地的敵人。
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
〔曹操曰:引敵使渡。〕
曹操說:引誘敵人過河。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
〔曹操曰:附,近也。〕
曹操說:“附”就是靠近的意思。
視生處高,
〔曹操曰:水上當處其高也;前向水,後當依高而處之。〕
曹操說:在近水地帶行軍打仗也應該在高處駐紮,前邊向水,後邊靠山。
無迎水流,
〔曹操曰:恐溉我也。〕
曹操說:防備敵人決水來淹我們。
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
〔曹操曰:不得已與敵會於斥澤之中。〕
曹操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與敵人在鹽堿地帶作戰。
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
〔曹操曰:車騎之利也。〕
曹操說:便於戰車、騎兵行動。
而右背高,前死後生,
〔曹操曰:戰便也。〕
曹操說:這樣,對戰鬥有利。
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比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曹操曰:黃帝始立,四方諸侯無不稱帝,以此四地勝之也。〕
曹操說:黃帝剛稱帝時,各地的部落首領也紛紛稱帝,黃帝就是用這四種帶兵的原則戰勝了他們。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
〔曹操曰:恃滿實也。養生向水草,可放牧養畜乘。實,猶高也。〕
曹操說:依靠給養的充足和向陽的高地。“養生”是說駐紮在有水草的地方,這樣可以放牧、喂養戰馬。“實”就是高的意思。
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漲也。〕
曹操說:唯恐走到河心的時候河水暴漲。
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曹操曰:山深水大者為絕澗,四方高、中央下者為天井,深山所過,若蒙籠者為天牢,可以羅絕人者為天羅,地形陷者為天陷,山澗道迫狹、地形深數尺長數丈者為天隙。〕
曹操說:山深水大的是絕澗,四麵高峻中間低窪的是天井,深山中煙霧彌漫的是天牢,可以網羅隔絕人行的是天羅,地勢低窪的是天陷,山澗中的道路狹窄,地形如同深數尺、長數丈的裂縫的是天隙。
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曹操曰:用兵常遠六害,令敵近背之,則我利敵凶。〕
曹操說:一般行軍打仗的時候,都要遠離這六種有害的地形,讓敵人靠近它,這樣做對我們有利而對敵人有害。
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林木、翳薈者,必謹複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曹操曰:險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葦者,眾草所聚。山林者,眾木所居也。蘙薈者,可屏蔽之處也。此以上論地形也,以下相敵情也。〕
曹操說:“險”,是一麵有高山,一麵有深穀的險要地形;“阻”,是河流交叉的水區;“潢”,是積水成池的湖澤;“井”,是低下出水的窪地;“葭葦”,是蘆葦叢生的草地;“山林”,是樹木雜陳的山地;“翳薈”,是草木茂盛可以遮陰的地區。這以上論述的都是地形,以下論述的是觀察敵情。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曹操說:占據的地形有利。
眾樹動者,來也;
〔曹操曰:斬伐樹木,除道進來,故動。〕
曹操說:砍伐樹木,開道前來,所以搖動。
眾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結草為障,欲使我疑也。〕
曹操說:敵人在草叢中設障礙,是想讓我們疑慮不定。
鳥起者,伏也;
〔曹操曰:鳥起其上,下有伏兵。〕
曹操說:鳥飛起來的地方,下麵一定會有埋伏。
獸駭者,覆也。
〔曹操曰:敵廣陳張翼,來覆我也。〕
曹操說:敵人擺開陣勢,張開兩翼,是想從兩翼包抄、偷襲我們。
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益備者,進也;
〔曹操曰:其使來卑辭,使間視之,敵人增備也。〕
曹操說:敵軍的使者言詞卑恭,是想刺探我方的動向,實際上是在背後積極備戰。
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曹操曰:詭詐也。〕
曹操說:這是詭詐。
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
〔曹操曰:陳兵欲戰也。〕
曹操說:擺陣是準備交戰。
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
〔曹操曰:士卒之疲勞也。〕
曹操說:士卒疲勞了。
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
〔曹操曰:軍士夜呼,將不勇也。〕
曹操說:士兵夜裏咋呼,說明他們的將帥不夠勇敢。
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軍無懸缻,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