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曰:在難地心並也。〕
曹操說:在有苦難的地方,士兵能夠齊心協力。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
〔曹操曰:拘,縛也。〕
曹操說:“拘”就是像捆在一起一樣團結。
不得已則鬥。
〔曹操曰:人窮則死戰也。〕
曹操說:人要是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就會拚死作戰。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自得力也。〕
曹操說:不用做過多的要求,他們自己就能做到。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計。一本作至死無所災。〕
曹操說:禁止迷信和謠言,消除使人疑惑的事情。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
〔曹操曰:皆燒焚財物,非惡貨之多也;棄財致死者,不得已也。〕
曹操說:燒毀自己全部的財物,不是嫌自己的東西多;拋棄錢財去死,是因為迫不得已。
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
〔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計。〕
曹操說:士兵都抱著必死的打算。
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曹操曰: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此言專難不如權巧。故曰:雖方馬埋輪,不足恃也。〕
曹操說:“方”就是拴馬的意思;埋車輪是不想讓車動。這是說,單靠消極禁止很難收效,不如因勢利導,易於事半功倍。所以說,雖然使用拴馬埋輪的辦法,也是靠不住的。
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曹操曰:強弱一勢也。〕
曹操說:使強者和弱者都能一致奮戰。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曹操曰:齊一貌也。〕
曹操說:使龐大的軍隊顯示出整齊一致的樣子。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曹操曰:謂清淨幽深平正。〕
曹操說:說的是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問題要深刻,處理事情要公正。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曹操曰:愚,誤也。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
曹操說:“愚”是迷惑的意思。可以和士兵共同享受成功的快樂,卻不可以和他們事前考慮行動的計劃。
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曹操曰:一其心也。〕
曹操說:統一士兵的思想。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曹操曰:險,難也。〕
曹操說:“險”是艱難的意思。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曹操曰:人情見利而進,見害而退。〕
曹操說:人之常情是看見有利就前進,看到危險就後退。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
〔曹操曰:使相及屬。〕
曹操說:讓軍隊相互聯係。
“爭地”,吾將趨其後;
〔曹操曰:利地在前,當速進其後也。〕
曹操說:有利的地形在前麵,要急速行軍繞到敵後搶先占領。
“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
〔曹操曰:掠彼也。〕
曹操說:奪取敵人的糧食。
“圬地”,吾將進其塗;
〔曹操曰:疾過去也。〕
曹操說:迅速通過,離開這裏。
“圍地”,吾將塞其闕;
〔曹操曰:以一士心也。〕
曹操說:用這個辦法使士兵死戰的意誌一致。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曹操曰:勵士心也。〕
曹操說:用這個方法鼓勵士兵的鬥誌。
故兵之情:圍則禦,
〔曹操曰:相持禦也。〕
曹操說:遭到進攻就會堅決抵抗。
不得已則鬥,
〔曹操曰:勢有不得已也。〕
曹操說:這是形勢所迫。
過則從。
〔曹操曰:陷之甚過,則從計也。〕
曹操說:陷入非常危險的地區,士兵就會聽從指揮。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曹操曰:上已陳此三事,而複雲者,力惡不能用兵,故複言也。〕
曹操說:上已經陳述過這三件事情,現在再說一次,是特別討厭在這種情況下用兵,所以再一次強調。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曹操曰:上四五事也。曹操曰:謂九地之利害。〕
曹操說:也有人說是指上麵這些事情。說的是九種地理環境的利與弊。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
〔曹操曰:霸者,不結成天下諸侯之權也。絕天下之交,奪天下之權,故已威得伸而自私。〕
曹操說:所謂霸王,就是那些不使天下諸侯結成聯盟,不使他們權勢擴大的人,因而要破壞他們的結盟,削弱他們的權勢。做到這一點,威力就可以伸展,自己的意圖也可以實現。
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賞罰,雖用眾,若使一人也。〕
曹操說:“犯”是用的意思。能夠講清楚賞罰的規定,雖然指揮眾多的士兵,也能像指揮一個人一樣。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曹操曰:勿使知害。〕
曹操說:不要讓他們知道危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曹操曰: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孫臏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曹操說:士兵一定會進行殊死的戰鬥,所以在亡地是不會失敗的。孫臏說:指揮作戰,忌諱不把軍隊放在危急的境地中。
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
並敵一向,千裏殺將,
〔曹操曰:並兵向敵,雖千裏能擒其將也。〕
曹操說:集中兵力向敵人進攻,即使行軍千裏,也能捉住敵軍的將帥。
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曹操曰:是成事巧者也。一作“是謂巧攻成事”。〕
曹操說:這是辦事巧妙的人啊!有的書上寫成:巧妙進攻敵人,就能完成大事業。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
〔曹操曰:謀定,則閉關以絕其符信,勿通其使。〕
曹操說:確定了作戰的時間,就要封閉關口,廢除通行證件,不準敵人的使者往來。
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
〔曹操曰:誅,治也。〕
曹操說:“誅”是治理的意思。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曹操曰:敵有間隙,當急入之也。〕
曹操說:如果敵軍的防守有空隙,必須迅速地進攻。
先其所愛,
〔曹操曰:據便利也。〕
曹操說:占據有利地形。
微與之期。
〔曹操曰:後人發,先人至。〕
曹操說:比敵人後出發,卻要比敵人先到達。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曹操曰:行踐規矩無常也。〕
曹操說:執行計劃,沒有一成不變的。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曹操曰:處女示弱,脫兔往疾也。〕
曹操說:少女表示軟弱,脫兔表示行動迅速。
火攻篇第十二
〔曹操曰:以火攻人,當擇時日也。〕
曹操說:用火進攻敵人,應該選擇有利的天時和日子。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
曹操說:靠打進敵人內部的人做內應。
煙火必素具。
〔曹操曰:煙火,燒具也。〕
曹操說:煙火,就是用來放火的器具。
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
〔曹操曰:燥者,旱也。〕
曹操說:燥就是幹旱的意思。
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
〔曹操曰:以兵應之也。〕
曹操說:派兵接應。
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
〔曹操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曹操說:看到局勢有利於進攻就前進,知道有困難就撤退。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
〔曹操曰:不便也。〕
曹操說:這樣不利。
晝風久,夜風止。
〔曹操曰:數當然也。〕
曹操說:自然規律就是這樣。
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
〔曹操曰:火佐者,取勝明也。〕
曹操說:用火來輔助進攻取勝的效果明顯。
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複還也。或曰:賞不以時,但留費也,賞善不逾日也。〕
曹操說:就像水被止住一樣,再也不能流回去。也有人說,獎賞不及時,隻是白白浪費了財力、人力。因此,獎賞一定不能過時。
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曹操說:迫不得已才使用武力。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曹操曰:不而以己之喜怒得用兵也。〕
曹操說:不能以自己的喜怒而用兵。
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用間篇第十三
〔曹操曰:戰者必用間諜,以知敵之情實也。〕
曹操說:兩軍作戰之時必須使用間諜來探知敵人的虛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