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之所以壞,是因為總想不勞而獲,侵占別人的利益。但是,壞人不會把“壞”字掛在臉上,反而一副親熱樣,就像賣保健品的甚至喊老人爸爸媽媽。這個道理在保險業內是一樣的,每家保險公司都在標榜自己的服務和售後,現實情況是,總有部分保險公司和工作人員讓客戶從交錢之前高高在上的上帝掉到交錢之後的地上。

不同公司服務真的不一樣,先說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曆。

2018年年底我給自己追加了一款百萬保額的定期壽險,再三囑咐客服寄送紙質版合同,回訪的工作人員滿口答應。可左等右等,還是見不到合同的影子。最後打了七八次電話,比答應的時間晚了好幾天,差點過了猶豫期才給寄過來。

所謂“猶豫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即使購買了某種保險產品也可以反悔退貨,反悔之後可以全額返還保費,所有保險的合同中都有這一條款,一般情況下在10—15天左右。別小看晚的這幾天,其實是某些無良保險公司的伎倆。一旦過了猶豫期,客戶的權利將遭受重大損害。前幾年某些代理人,為了傭金和業績,故意截留合同過了猶豫期。

退一步說,晚寄送幾天合同其實也不影響什麽,這麽一個小細節代表了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答應的小事都不能做到,以後理賠怎麽能讓客戶放心呢?

這還不是過分的,更有甚者,剛買的保險,業務員直接拒絕退保。

就在我買保險後不久,家人通過某壽險公司電話渠道買了一份終身重疾險,對方說得天花亂墜,明確表示說猶豫期內可以免費退保。

當時家人也沒有谘詢我,就直接付款購買了。

這家公司合同寄送倒是挺及時的,後麵的服務真的是差極了。看完合同家人感覺不合適,決定在猶豫期內退保,對方的業務員竟然直接說不能退。

不買不知道,誰買誰嚇一跳。

這樣的保險公司聽說過、沒見過,這次也是領教了,幸好家裏還有我這懂行的。我教給家人兩個招式,直接秒殺該業務員,對方還親自打電話賠禮道歉。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分享之,或有裨益。

請記住,這兩招是筆者從從業者那裏學到的獨孤九劍,無論什麽保險公司、什麽無賴業務員,隻要用這兩招,都會乖乖低頭“認罪”,如果態度惡劣,說不定惡有惡報,受到上峰的嚴厲處罰。

第一招是直接與總部溝通。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業務員?無非兩個字——利益。電話銷售業務員,其工作的目的就是通過電話尋找客戶、銷售保險、成交賺取傭金,如果沒提成了,他怎麽生活?保單牽扯到銷售的收入,誰也不想讓煮熟的鴨子再飛走。

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業務員,未必不會這樣做。所以,有些業務員就使出了威逼利誘的法子,能不讓客戶退保就不退保。除了損失提成,業務員還要搭上郵寄合同的快遞費。遇到像我家人這樣一位客戶,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會虧錢,誰心裏會舒服?

如果客戶都這樣,一個月下來恐怕工資都不夠快遞費。所以,這裏提醒大家,買保險一定要慎重決策,避免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自己的利益,不能讓的堅決不讓。口頭上說、合同上也規定猶豫期可以無條件全額退保,這本就是合同要件,怎麽能置若罔聞?

跟業務員談可能是雞同鴨講,完全不可能達成一致。那麽,就換一種方式,真的遇到相似的情況了,直接跳過業務員,找到該保險公司總部電話(一般是955開頭的五位數號碼),找到投訴部門,說清緣由即可。總部員工雖然與業務員是一條船上的,但對製度更為敬畏,遵紀守法意識和服務意識較強,最重要的,他們的利益與查處違規成反比,這些人在具體某一個保單中拿不到收入。隻要是合情合理的訴求,一般都會照章辦事,不會摻雜私人情感。對他們來說,製度就是指令,按令執行即可,無他;如果不按製度辦事,也無他,跟著一起受罰,所以,不會站在業務員的角度。

在這裏要對兩點做專門提醒:一是在打總部電話時,一定要說清楚投保人的姓名、產品名稱、繳費時間、業務員工號等關鍵信息,問清處理時間周期,避免保單過了重要期限;二是做好證據留存,比如在與業務員和總部工作人員電話時進行電話錄音,如果整個公司的服務都很差,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那麽就用第二招最強有力的武器。

第二招是直接撥打銀保監會(局)的投訴電話。

保險公司是金融機構,是持牌機構,業務準入是特許經營,如果不遵守監管部門規定,就會被處罰。每家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監管機構,銀保監會(局)就是每家保險公司的行業監管機構,沒有一家公司敢明目張膽違反監管機構的規定。

同時,查處違規行為也是銀保監會(局)的職責所在,看看它的介紹便知:銀保監會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 朱皓 .心理契約視角下曲靖銀保監分局職工激勵製度研究 .雲南財經大學,2020.】

看看銀保監會這金字招牌和職責便知,這才絕對是保險消費者手裏的尚方寶劍,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應為消費者做主。

保險業高速發展過程中聘用了一些不合格的代理人,這批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業的形象。為了改善消費者的認識,監管也做了很大努力,其中最重要的轉型就是處理投訴完全站在了消費者這一邊。

不信?

看看業內經常流傳的一則小故事便知:某業務員約定某日晚上八點與客戶處理理賠事宜,晚上八點該業務員按照約定與客戶通電話,結果客戶自己把這事忘到了後腦勺,打起了王者榮耀的排位賽。

正當關鍵時刻,業務員的電話來了,原本的優勢被逆轉,客戶的角色被反殺,最終導致客戶吃了敗局,丟了排名。業務員百般解釋,客戶仍難消怒氣,一氣之下便打了銀保監會消費者投訴維權電話12378,將該業務員投訴了。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銀保監局居然受理了。

故事的結局比較圓滿,這名業務員也是王者榮耀的高手,隨後帶領該客戶組隊,贏得了比賽,重新拿回了排名,客戶撤掉了投訴。

如此奇葩的投訴都能受理,並且站到客戶一邊,那些正常的投訴更不在話下了。不管這則故事的真實程度有多少,隻是想告訴大家:自己的權利一旦受到侵害就應該堅決維護。這裏提醒大家一句,銀行的工作人員侵害了您的權利,同樣可以撥打這個電話維權。

自己的權益要維護,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權益就不要麻煩監管部門了。某地保險公司為占領市場,售賣一款人身保險,以該公司的品牌和產品的低定價,很快在客戶當中贏得了口碑和市場。

業內還流傳這樣一則故事:某日公司收到一則來自監管機構受理的投訴,某女性客戶當初沒找到該產品,未投保,導致如今出險無處索賠,認為是公司的責任,要求該公司按照正常程序索賠。

無論從法理上還是從情理上,這事的來龍去脈及責任都很清晰,保險公司完全可以有理有據地拒絕這名客戶的無理要求。可事情的結果卻令人唏噓,保險公司花錢息事寧人,安慰自己說“這名客戶幸好當初沒買咱們的產品,否則賠得更多”。

依法維權是每位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但不能濫用權力,更不能像這位客戶一樣耍賴、撒潑。希望看到的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和監管層,也引以為戒,共同維護保險的公序良俗。

任何市場都包括買方、賣方和監管者,市場規則需要大家共同維護,這樣才能實現帕累托改善。保險市場的口碑被一些人做壞了,需要保險人做出更多努力和犧牲,監管者也是其中之一。

此時,監管機構更應該秉公執法,把一碗水端平,關注消費者,也要關注從業者。如果矯枉過正,那麽市場效率同樣會受到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