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麵分析是什麽?
有人說要看宏觀經濟指標,比如 GDP、CPI、PPI 和 M1、M2 之類的數值;有人說要研究行業特性,區分行業處在夕陽還是新興或者成熟;有人說要研究公司的股權結構、管理層構建、盈利模式……
市場上教大家如何進行基本麵分析的方法很多,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基本麵分析看似複雜,其實著實簡單,隻要會當淩絕頂,定能一覽眾山小。不管宏觀經濟研究,還是中觀行業分析,抑或是微觀公司研究,所有的研究都基於一點——常識。
常識是什麽?就是常見的知識,隻要是有思考能力的人,沒有任何高大上的學曆、研究能力,都能想得通、看得明白的道理。
在說清道理之前,需要明白自己的股票屬於哪個行業、風格、指數,如此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如果連這個都不清楚,就像無頭的蒼蠅,再怎麽努力都是到處亂撞,找不對正確的方向。
軟件可以直接解決這個問題。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在通達信軟件裏,同時按住“Ctrl” 鍵和“R” 鍵,就能顯示出該股票所屬的行業、風格和指數。
圖7-2 中國平安所屬板塊(來源:招商證券通達信軟件)
以中國平安(代碼:601318)為例,它屬於保險行業,深圳板塊,是行業龍頭,同時是滬深300指數和中證100指數的成分股。通過這個對話框,還會看到其他信息,比如中國平安是證金持股標的、基金重倉等信息。
繼續說基本麵分析,舉個簡單的例子。證券公司的利潤一部分來源於傭金,即客戶交易成本的一定比例,如果市場火爆,交易活躍,證券公司的營
收和淨利潤就會增加;如果市場冷清,死氣沉沉,證券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就會降低。
所以,當市場由熊市轉為牛市的時候,投資者就會對證券公司的業績有增長的預期,進而搶購籌碼,表現在股價上就是先於指數止跌反彈,通常會引領牛市的第一波先鋒軍。
從2014年7月底到2015年4月底的這輪牛市,證券公司(代碼:399975)在180多個交易日裏漲幅超過240%,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隻有140%左右。證券公司(代碼:399975)不僅漲得多、漲得快,而且先於上證指數約2 個月見頂。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在2018年的熊市中,證券公司(代碼:399975)在當年10月19日見底並率先反彈,而上證指數直到2019年1月4日才開始反彈,其間證券指數的表現也要優於上證指數。
由牛熊市的轉換到業績預期,進而影響到股價波動,這樣的邏輯是每位股民必須要知道的常識,即便黃發垂髫都能在這樣的輪回中獲利匪淺。市場總是在牛市和熊市輪回中,如果十年一次牛熊轉換,抓住兩三次就能搭上財富的列車、實現人生的逆襲。
再說一個公司分析的例子。
圖7-3 分眾傳媒002027(2017年12月18日—2019年5月9日)
根據股票軟件顯示的公開資料(通達信軟件按 F10鍵可以查詢),分眾傳媒(代碼:002027)是2001年注冊成立的媒體廣告公司。分眾傳媒在全球範圍內首創電梯媒體,目前已經覆蓋120座城市,擁有110萬張電梯海報和18萬塊電梯電視。
分眾傳媒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占領了電梯這一場景後,投入海報、電視等媒體工具進行廣告投放,收取金主爸爸的廣告費。
既然靠收廣告費過日子,那麽有兩個問題必須解決:一是金主爸爸的財力決定營收;二是用戶的關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業績。
先來思考第一個問題,誰會做廣告呢?
不用猜,直接看分眾傳媒的財務報告可知,主營業務按行業分類,前九名的金主行業分別為:日用消費品、互聯網、交通、通信、房產家居、娛樂及休閑、雜類、商業及服務。這些金主中前五個行業貢獻了分眾傳媒80%以上的收入,因此它們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分眾傳媒的營收狀況。
於是,影響分眾傳媒營收的邏輯就出來了,金主有錢了會多做廣告,分眾傳媒營收就會增加;金主日子過得緊巴巴,就會減少廣告投入,分眾傳媒的營收就會受影響。
金主的收入由什麽決定?當然是經濟周期和行業周期,廣告主會在經濟下行時縮減廣告開支、延長付款期限,因此分眾傳媒的營收狀況是滯後於經濟周期和行業周期的。
這個邏輯在股價上也有體現。
在2019年年初的反彈中,分眾傳媒的反彈力度和上證指數的反彈力度基本一致,說明股價隻是市場平均表現,而很多其他個股已經翻倍了。為什麽分眾傳媒表現平平?2019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給出了答案:淨利潤同比下滑71.81%,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1.78%。
通過上麵的分析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分眾傳媒的營收會在經濟好轉、金主的營收改善之後才能好轉,因此買分眾傳媒的股票要等經濟整體企穩之後才是最佳選擇。
分眾傳媒隻是廣告行業的一個例子,舉一反三,其他廣告類上市公司也應該是類似的情況。
繼續說第二個問題,關於用戶關注度。
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力量。對於廣告行業來說,用戶的關注就是金錢。
廣告行業需要吸引用戶關注度,用戶的關注在哪裏,錢就會奔向哪裏。分眾傳媒將用戶鎖定在電梯這個場景內,幾乎所有城市白領、有電梯的小區居民,都要被動接受分眾傳媒的廣告,公司稱城市主流人群日均傳送到達為5億人次。能夠獲得這樣一個身份特質鮮明、集中,且用戶畫像清晰的龐大用戶群體關注,得賺多少銀子。
在城市占領的電梯越多、布局的城市越多,分眾傳媒的受眾就越多,同一個廣告,看的人越多當然分眾傳媒的要價就會越大。另一方麵,用戶關注電梯廣告越多,廣告的有效送達率越高,分眾傳媒的廣告價值就會越大。
分眾傳媒的盈利模式很清晰,但這種模式並不能一勞永逸。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關注度逐漸轉移到手機上,即便坐電梯,也有可能在玩手機,這或許是對分眾傳媒最大的衝擊。
以上這些對於行業、公司的分析基本屬於常識,不涉及任何專業的推理計算和行業研究。其實類似的邏輯還有很多,比如航運業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比較大,國際關係和諧、經濟繁榮、貿易往來較多,那麽航運業就會受益,一旦經濟形勢低迷或者國際關係緊張,進出口貿易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航運業上市公司的營收狀況。
航天軍工業的訂單主要來自國防和政府,一旦政府壓縮軍費開始,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就會受到影響。如果爆發動亂甚至戰爭,軍備的需要將呈現級數增長,軍工類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反而會更好。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基本麵分析沒有那麽難,賺錢的道理和邏輯或許就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