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中毒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它的危害,我身邊的親朋好友中也出現過許多例,我也有一位直係親屬因此離我而去,令人痛心。煤氣中毒不像疾病,不像心梗、癌症、不可抗拒的創傷,它是可以預防的。有的時候在搶救室看到因為一氧化碳(CO)中毒而死亡的患者,真的覺得很痛心、很惋惜。
每年都在宣傳安全知識,但每年都會有許多案例,有的還是全家中毒。在急診搶救室裏工作的醫護人員都親眼見過那種悲傷、那種不甘、那種無奈、那種痛心疾首、那種悔恨不已。其實大家都知道怎麽預防,都明白一氧化碳的危害,但為什麽還有這麽多的慘劇發生呢?許多搶救及時恢複健康的病人都說過這麽一句話:我覺得就一會兒,應該沒啥事。所以,年輕人要回家告訴家裏人或者長輩,給他們提個醒,天冷了使用煤氣要注意安全。對還在用爐火取暖的家庭而言,一定要安裝一台一氧化碳報警器,並一定要保證報警器的質量。
煤氣中毒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缺氧,其嚴重程度與碳氧血紅蛋白(COHb)的飽和度呈比例關係。
1. 輕型。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為10%~30%。中毒的早期症狀表現為頭痛、眩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神誌尚清醒的中毒者,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後,症狀會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後遺症。
2. 中型。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30%~50%,在輕型症狀的基礎上,可能出現虛脫或昏迷。皮膚和黏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如搶救及時,可迅速清醒,數天內完全恢複,一般無後遺症。
3. 重型。發現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或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時間越長,預後越嚴重,常留有癡呆、記憶力和理解力減退、肢體癱瘓等後遺症。
臨床可根據一氧化碳接觸史、突然昏迷、皮膚黏膜呈櫻桃紅色等做出診斷。職業性中毒常為集體性的,生活性中毒常為冬季生火取暖而室內通風不良所致,同室人也有中毒表現。
發現有人煤氣中毒後,要迅速將病人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臥床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就醫。
煤氣中毒的預防
1. 應廣泛宣傳室內用煤氣時應有安全設置(如煙囪、小通氣窗、風鬥等),說明煤氣中毒可能發生的症狀和急救常識,尤其要強調煤氣對嬰幼兒的危害和後果的嚴重性。煤爐煙囪安裝要合理,沒有煙囪的煤爐,夜間要放在室外。
2. 不使用淘汰的燃氣熱水器,不使用超期服役的燃氣熱水器;燃氣熱水器請專業人士安裝,不得自行安裝、拆除、改裝燃具。冬天洗澡時浴室門窗不要緊閉,洗澡時間不要過長。
3. 開車時,不要讓發動機長時間空轉;車在停駛時,不要過久地開放空調;即使是在行駛中,也應經常打開車窗,讓車內外空氣產生對流;感覺不適即停車休息;駕駛或乘坐空調車如感到頭暈、發沉、四肢無力,應及時開窗呼吸新鮮空氣。
4. 在可能產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一氧化碳報警器是專門用來檢測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的裝置,能在濃度超標的時候及時報警,有的還可以強行打開窗戶或排氣扇。
關於煤氣中毒的誤區
1. 一氧化碳僅在燒煤時產生。一氧化碳不僅在燒煤時產生,其他情況下也可能產生。如燒炭(取暖和吃燃炭的火鍋)、使用燃氣熱水器、汽車發動機等燃油發動機的運轉、煤氣管道泄漏、工業上的冶煉及鑄造以及采掘爆破等,都能在環境中產生一定濃度的一氧化碳。總之,任何含碳物質的燃燒都可以產生一氧化碳。如果在一定的環境中形成一定濃度(0.005%以上)的一氧化碳,就能導致該環境內的人畜中毒。
2. 燃燒的煤變紅,就不產生一氧化碳。這一錯誤認識是使人喪命的最常見原因。不少人看到燃燒的煤球變紅後就放心地敞開爐蓋,或者把燒紅了、不再冒煙的無煙囪煤爐搬到屋裏,然後蒙頭大睡,從而嚴重中毒。請記住,隻要有含碳物質燃燒,就有一氧化碳產生,就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3. 通風環境良好就不會煤氣中毒。其實一氧化碳能強行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使其失去運送氧氣的能力,發生窒息性中毒。由於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有強大的結合能力,其親和力比氧氣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230~270倍,所以血液中即使存在少許一氧化碳,也能與氧氣競爭血紅蛋白。而空氣中隻要有一氧化碳,就有可能被吸入體內。也就是說,即使環境通風良好,但如果一氧化碳的產生量多於它的排出量,仍然可能被患者吸入體內導致中毒,甚至發生死亡。不要以為安裝了風鬥,房間四處漏風就可以萬事無憂,要考慮一氧化碳的產生量。
4. 燒開水可以防煤氣中毒。民間流傳的防止煤氣中毒的方法有燒開水、在爐子上擺放水果皮等,這些都是無效的。最有效的煤氣中毒的預防方法是,減少環境中的一氧化碳來源及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這樣才能把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降至安全水平。
洗澡也有可能煤氣中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搬進了樓房,冬天來臨,不再擔心因煤爐取暖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其實家用燃氣熱水器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也是屢屢發生。家用燃氣熱水器燃燒時會產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醛類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浴室通風不暢,有害氣體濃度逐漸上升,隨著燃燒時需要消耗大量氧氣,人就會缺氧。當燃燒不充分時,便會產生更多的一氧化碳,發生中毒。
當您在洗澡時出現頭暈頭痛、眼花耳鳴、惡心嘔吐、心慌乏力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洗澡,關閉熱水器,開門對流新鮮空氣,趁神誌清楚時呼救。
日常生活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 購買正規合格廠家生產的熱水器。
2. 熱水器不可自行安裝、拆卸、修理等。
3. 洗浴時最好打開排風扇。
4. 洗浴時應將門窗打開一點,留一條縫。
5. 定期檢修熱水器。
在車裏開空調睡覺很危險
汽車的空調有兩種模式,其一是內循環模式。內循環模式是關閉了車內外的氣流通道,不開風機就沒有氣流循環,開風機時吸入的氣流也僅來自車內,形成車輛內部的氣流循環。
車內冷氣或者暖氣如果隻是開內循環模式,汽車內空間狹小,密閉性又特別好,導致外界的新鮮空氣很難進入車內。在密閉條件下,車內的空氣通過空調進行內部循環,得不到更新。密閉的車輛停止時開空調,發動機排放的尾氣會聚集在車輛周圍,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會隨空調換風氣流進入車內,造成車內人員中毒。
當然,有時不開空調也可能存在危險。特別是在夏天,氣溫高,車內溫度也會隨之升高,待在車子裏很容易發生中暑。在這樣的高溫下,體溫也會上升,體內水分散失的速度也會加快,就可能會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直至死亡。
別這樣開空調
1. 在車內開空調睡覺。發動機長時間處於工作狀態,如果氣缸內的汽油燃燒不充分會產生高濃度的一氧化碳,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2. 內循環一開到底。長時間使用內循環,易致缺氧頭暈。開空調時,最好先用外循環,溫度降低後,再切至內循環,每隔一段時間切換一下內、外循環。
3. 夏天把溫度調得很低。長時間吹太冷的空調容易導致頸肩痛,車內外的溫度差大易導致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