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晝夜溫差增大的情況,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上感冒,引起發燒。特別是對於小孩子發燒後是穿衣服還是脫衣服,長輩經常會告訴我們:感冒發燒了要多穿衣服——“捂汗”,不要著涼,不要吹風,汗出了,燒就退了,病也自然就好了。這是個老觀念,我們應該適時地改一改了。

發燒三個階段

1. 體溫上升期:在體溫上升期時我們會覺得冷,甚至打寒戰。這是體溫調節中樞對我們身體所發出的指令。這個時候應該保暖,應該多穿、多蓋,避免再次著涼。

2. 體溫高峰期:當體溫達到了高峰期時,我們其實就不會再覺得冷了。這時應該適當地減些衣服,同時可以用溫毛巾擦拭腋下、頸下、前胸及後背,進行物理降溫,一定不能用酒精去擦拭。如果這個時候還是一直捂著,就會導致身體高熱不退,這也是小兒發生高熱驚厥的常見原因。

3. 體溫下降期:這個時候會大量出汗,嚴重者可致脫水,所以需要注意多飲水。

所以發燒的時候應該是:冷了穿,熱了脫。發熱不是病,隻是症狀。優先使用口服退熱藥,不推薦兩種退熱藥交替使用。

激素退熱,百害而無一利!退熱貼效果不明顯,也不推薦灌腸退熱。

不適合兒童的退熱藥,有尼美舒利、安乃近、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西藥,小柴胡等中藥。3個月以下的幼兒建議采用物理降溫。

發燒的時候能否運動

有人認為:輕傷不該下火線。感冒發燒時運動運動,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對的。人在發燒時,不能進行運動,特別是不能進行劇烈運動。這是因為,發燒時,人體內熱量增加,而劇烈運動會加速肌肉組織的分解代謝,產熱也隨之增加。也就是說,人在發燒時進行運動,就是熱上加熱,等於“火上澆油”。

發燒時可以泡澡,洗澡水要略高於體溫,但不能泡太久,同時注意室溫、注意保暖。感冒發燒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建議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和稀粥,同時需要多喝水。

發熱時,體溫增高,常有口渴喜冷飲的症狀,特別喜歡吃西瓜、冰激淩等冷飲食品。但食這類冷飲後,胃會急速緊縮,容易致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不吃主食,導致營養不良的病症。所以,發燒時不宜吃涼飲冷食。

灌腸退燒,危險

所謂“灌腸退燒”,就是把藥物通過導管從肛門注入到腸管內,以此來達到降溫的目的。我們不推薦插管灌藥,主要是因為副作用多:

1. 寶寶的腸壁薄弱,有穿孔、出血風險。

2. 藥物成分複雜,劑量五花八門,容易造成肝腎功能損傷。

3. 沒有皮試環節,會增加過敏風險。

所以,如果藥品說明書中沒有寫明可以直腸給藥,同時還有其他退燒方式替換,就不要輕易對寶寶進行灌腸退燒,各大正規醫院也不推薦!

孩子發燒時,有些食物不建議吃

孩子發燒時,有些食物不建議吃。比如橘子,發燒時吃會導致“上火”,加重發熱。但橘絡,就是橘子瓣外麵那一層白白的、發苦的東西,它是可以吃的。第二個不能吃的是魚肉,以帶魚為主,帶魚會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使腺體分泌旺盛,會加重病情的。

退熱貼騙了多少父母

當我說出退熱貼不好的時候,會有很多商家出來罵我、抨擊我,但我還是要讓大家知道這個真相。在任何文獻,包括我國和國外的醫學文獻裏,沒有一個說退熱貼可以給孩子降溫、可以防止孩子被燒壞的。家長們總覺得孩子一發燒貼個退熱貼,可以降溫。

其實退熱貼隻有一個作用,就是貼在孩子腦門上告訴大家,我們家孩子發燒了,別的作用沒有。很多孩子貼退熱貼,腦門貼紅了,貼得發癢起疹子,出現了過敏反應體溫卻根本降不下來。所以退熱貼並不會起到降溫的作用,也不會起到退燒的作用。

我們可以在孩子發燒時用溫水幫其擦前胸後背,擦一擦腦門,擦一下身體——不能用酒精,這能起到降溫作用,退熱貼是沒有這個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