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和、安永是勝川春章及其流派被鳥居派取代,役者繪盛行的時代,及至天明年間,浮世繪這個平民畫壇的中心,再度轉移到鳥居派第四代畫匠清長身上。在浮世繪發展的曆史上,清長與創始者菱川師宣以及錦繪發明者——同時也是中興之祖的——鈴木春信齊名。分別在三大時期占據最重要的地位。歌麿、春潮、榮之、豐國等近世浮世繪的各流派,全都受到清長的畫風影響,浮世繪在清長及直接繼承者歌麿兩人之時,達到巔峰。同時,使浮世繪陷入窠臼、停滯及衰微的,也是他們兩人。

遍覽古今浮世繪,清長描繪的風俗畫美人,容貌及姿勢最為健全、豐腴及豔麗,四肢比例最好看,也最為自然。觀察他的役者似顏繪版畫,在安永年代,有不少模仿勝川春章的痕跡,天明之後,其技巧逐漸圓熟,清長運用他在描繪美人畫人物時,自由、自然的特有筆法,描繪演員在舞台上的姿態。清長喜愛描繪的場景,例如淨瑠璃所作事的圖中,在表演者身後,還畫上一群出語[97]的人。這個時代的出語是富本常盤津[98]的太夫[99],沒有穿裃,而是穿著粗直條紋的外套。天明五年[100],鳥居清滿逝世之後,清長成為鳥居第四代繼承人,從當年的顏見世到寬政十年[101],每年都為三座劇場繪製節目表與招牌。招牌有別於似顏錦繪,采用鳥居派的傳統筆法。到了清長這一代,鳥居派從第一代清信傳承下來的特有畫風,如今隻能在劇場的招牌及節目表上看到它的蹤跡了。

喜多川歌麿在安永、天明年間,也以豐章之名,描繪了不少役者似顏繪,或是劇本、讚賞表演者的封麵圖。然而,這部分並無明顯的特征,故不討論。我隻想澄清《浮世繪類考》的作者認為歌麿不曾畫過役者似顏繪的誤會。鈴木春信沒畫過役者繪,這也是誤解。

及至寬政年代,取代鳥居清長的役者似顏繪大師,是如今日本人也十分熟悉的浮世繪師——初代歌川豐國。豐國曾為歌川豐春的門生,不過初期版畫的筆法及配色都效仿鳥居清長。清長時代的浮世繪師,無論是否為其門生,多半都受到清長的影響,猶如明和年代的浮世繪以鈴木春信為中心,安永年代則以勝川春章為中心。豐國最佳的版畫,大多為寬政年代的作品,直到享和年間,美人畫的人物及容貌,都模仿歌麿的形式,晚年畫風衰退,最後可見追隨國貞等門生的傾向。

豐國的役者單幅畫種類相當多。其中,標題為《役者舞台繪姿》的單人全身站姿圖,與東洲齋寫樂的雲母折齊名,都是大首繪的最佳作品。於是豐國孜孜不倦地每年為各劇場繪製當狂言[102],同時另外描繪他們未穿著舞台衣裳與假發的日常姿態,搭配四季不同的花鳥或是景色。他的新巧思博得世人的極大好評,自從豐國之後,其門生國貞、國政,還有菊川英山,都效仿這種方式,毫無限度地反複使用相同的圖案。在菖蒲花盛開的八橋[103],三津五郎[104]、半四郎[105]、歌右衛門[106],以三幅對[107]的形態佇立著,又或是在兩國,以煙火為背景的屋形船,江戶三座劇場的紅牌演員穿著涼爽的深藍色絞染浴衣,聚在一起飲酒的模樣,感覺百看不厭。

自勝川春章的《繪本舞台扇》《役者夏富士》以來,已經許久無人推出似顏繪本,直到豐國,再度掀起流行的風潮,相關書籍如下。

似顏繪本

《俳優後台通》,一冊,豐國、國政[108]畫,三馬撰,寬政十一年[109]出版。

《戲子名所圖集》,三冊,馬琴[110]撰,寬政十二年[111]出版。

特寫圖

《俳優三樓興》[112],二冊,三馬撰,享和元年[113]出版。

三劇場

《俳優三十二相》,一冊,馬琴撰,享和二年[114]出版。

《役者此手嘉誌和》,二冊,焉馬[115]撰,享和三年[116]出版。

《俳優相貌鏡》,二冊,享和三年出版。

其中,《俳優三樓興》及《役者此手嘉誌和》是最精致的彩色刻版印刷作品。《俳優三樓興》誠如式亭三馬的序文,簡直是春章《役者夏富士》的翻版。然而,圖中的風俗及演員的時代不同,再加上彩色印刷的技術十分精美,有心研究豐國版畫之士,絕對不能錯過。這部繪本的配色與歌麿的《吉原年中行事》相同,在各色之間夾入綠、黃兩色,使整體畫麵呈現溫和的色調。

《戲子名所圖集》

《俳優三十二相》

《役者此手嘉誌和》

從書中選出兩三幅我喜歡的圖吧。上冊是從棧敷[117]後方的走廊上,看到許多禦殿女中,市川八百藏[118]、桐野穀門藏[119]打完招呼後,正要退出,領受美酒,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習慣,我覺得十分有趣。另一幅似乎是在野外高級餐廳的座位區,尾上鬆助[120]正在為胡弓[121]調音,與手持三弦琴的藝伎坐在一起,看著女形的中村七三、鬆元小次郎[122]兩人玩拉箱子的遊戲。另一幅是後台各種有趣的準備畫麵,理容院的店裏,正在梳理尾上雷助[123]及腰的長發,大穀德治[124]泡澡歸來,穿著浴衣,以手巾包著額頭,外衣夾在腋下,模樣也十分有趣。暗夜的天空,下起斜雨的橋畔,中間是阪東又太郎[125]穿著條紋雨衣,折起內衣下擺,塞在腰帶處,門弟三木藏[126]、七藏[127]提著燈籠引路,他們的腰上都係著大煙盒,高高地卷起下擺,塞在腰間,撐著傘一齊往前行,使人感到一股充滿江戶風情的愜意心境。卷末是市川白猿[128]在牛島的隱居處,親筆在燈籠寫下成田屋,送給嵐雛助[129]的情景,相信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軼事。

《俳優三樓興》(一)

《俳優三樓興》(二)

《俳優三樓興》(三)

《俳優三樓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