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國貞、國芳、國直等豐國門下的畫匠,還有其他數不清的門生、隨從。文政、天保以後的平民畫壇,充斥著許許多多的歌川派小畫家。如果想要在這個流派以外,尋找主要的畫匠,必須先提及菊川英山、溪齋英泉這兩人。菊川英山是狩野派畫家菊川英二[43]之子,溪齋英泉也是英二的門生,從兩人的名字中,可見兩人是同門的畫家。然而,他們的特色卻大相徑庭。(英泉的美人單幅畫有極少數類似英山的作品,應該是文化末年之作。)
菊川英山的版畫始於文化初年,直到天保年間。自文化初年,鳥居清長離世,喜多川歌麿也相繼逝世之後,英山與豐國兩人足以與北齋抗衡,一時之間,執浮世繪界的牛耳。自文化六七年[44]至文政三四年[45]的十年間,是英山的全盛時期,采用歌麿的畫風與題材,不斷推出三連幅及單幅美人畫,或是柱畫。現在來看他最出色的作品,與二代歌麿的版畫相比,他的畫反而有更多先代歌麿的影子。他的上色也用了淺綠色及黃色,來調和對比的黑色及淺紅色,這一點也使人聯想到清長。如今人們認為英山的價值在於他以溫和的模擬技巧,使人回憶起過去的名師,這不是一個很過分的評價嗎?英山晚年在出版商的請求之下,模仿北齋的筆法,推出名所繪。然而,一覽英山的作品可以發現他的役者似顏繪大多搭配美人,飽含柔和、豔麗的情趣。這點已經足以當成畫家的特色了。根據漆山氏[46]的《浮世繪年表》,菊川英山於慶應三年[47]八十一歲時離世。
溪齋英泉憑借著使人聯想起北齋的漫畫,以及模仿魚屋北溪的藍繪[48]中國山水畫,還有近似廣重的名所繪及花鳥,在西方人的著作裏,被視為19世紀中期的卓越浮世繪師。他的大型直幅畫《鯉躍瀑布圖》,博得外國人的一致讚賞,然而,我更希望他們介紹的英泉作品卻是名所繪及美人畫。美人畫當中,最好的就屬吉原遊女的單幅畫,他精巧地畫出各樓妓女的不同風格,因此博得美名。名所繪近似廣重,筆勢較為豪邁、奔放。這大概是他的性情使然吧。英泉又號一筆庵可候,具有戲作的才華。從其放縱不羈的品性,大概能推測出他的畫工應該也充滿霸氣。縱使英泉盡情創作,描繪各種不同的題材,當時美人、役者繪的畫匠代表仍然是國貞,花鳥、山水則是北齋、廣重等兩大家,武者繪則是北齋及國芳,素描的漫畫方麵,北齋及廣重仍然贏得世人的美譽。處於這些知名畫家之中,英泉終究沒有機會奠定自己的地位。英泉卒於嘉永元年[49],享年五十九歲。
安永、天明年間的名家——勝川春章的流派,繼門生春好(卒於文政十年[50])、春英(卒於文政二年[51]),到了春亭[52](卒於文政三年[53])、春扇[54](二代春好)時衰滅。春亭在《歌舞伎年代記》的插畫,可見鳥居古畫或先師春章的縮影,然而其畫風逐年背離勝川派,後來專注模仿歌川豐國。春扇也曾畫過歌川派的草雙紙[55],最後從版下畫家轉為繪製陶器的花紋。
《歌舞伎年代記》插畫
同時,鳥居派自從天明、寬政的名家——清長——過世之後,鳥居清峰改名為二代清滿,僅繼承家名。清峰直到明治元年[56]八十二歲離世為止,一直從事鳥居派世襲的本業,繪製江戶三座劇場的招牌及節目表,雖然也製作木刻版印刷的美人畫、役者繪,兩者都模仿歌川派的畫風,功力也不如國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