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四次進入中國,每次都涉及《聖經》翻譯。作為基督宗教的唯一經典,《聖經》的《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和亞蘭文寫成,《新約》是用希臘文寫成的。基督宗教在傳播過程中,又形成了不同語言對“唯一尊神”的不同譯寫稱謂,拉丁文為Deus,希伯來文為Elohim,希臘文為Theos,法文為Dieu,德文為Gott,英文為God,等等。635年(唐貞觀九年),聶斯脫利派敘利亞傳教士阿羅本從波斯抵達長安,傳教譯經。1625年(明天啟五年)在西安附近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顯示,他們將世界的造物主翻譯為“阿羅訶”[1]。學者認為,這是景教傳教士根據敘利亞文“Elaha”或“Eloho”音譯而成的。[2]“阿羅訶”一詞借用自佛經《妙法蓮華經》,指佛果。由於唐朝佛經翻譯的極度興盛,景教的《聖經》翻譯大部分詞匯均借用於佛教。隨著唐朝末年景教的消失,“阿羅訶”這個譯名沒有得到更多的傳播。

明朝末年,天主教再次來到中國。在翻譯《聖經》的過程中,傳教士麵臨的重要問題是如何翻譯基督宗教的唯一尊神。1584年(明萬曆十二年),“歐羅巴人最初用華語寫成之教義綱領”《天主聖教實錄》在華刊印[3],意大利耶穌會士羅明堅將“Deus”譯為“天主”[4],沿用了耶穌會遠東教區視察員範禮安在日本天主教會中使用的譯名。[5]範氏認為,在遠東地區不宜采取以前在其他地區的直接傳教法,而應先學習當地語言,並盡量熟悉當地社會的禮俗民意。[6]學者一般認為,“天主”一詞出於《史記·封禪書》中所載“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7]。

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首次刊印了天主教教義綱領《天主實義》,第一個用“上帝”翻譯詮釋了“Deus”。[8]《天主實義》是中國天主教最著名的文獻,刊印多次,影響很大。本書在用大量篇幅論證佛教、道教和儒家與天主教的相似性後,認為在公元1世紀的《聖經》時代,中國人聽說過基督福音書中所包含的真理。或是由於使臣的錯誤,或是因為所到國家對福音的敵意,最終中國人接受了錯誤的輸入品,而不是他們所要追求的真理。[9]利瑪竇力圖讓中國人以及外國傳教士相信,從中國曆史的一開始,中國人就記載了中國所承認和崇拜的最高神,曾對真正的唯一尊神有某種了解的願望,也曾被“上帝”之光照亮過。[10]天主教中的造物主“Deus”,就是中國古代經典中所記載的“上帝”:“天主何?上帝也。”[11]

為了建構漢語世界中的天主教宇宙唯一主宰論,利瑪竇訴諸中國古代經典[12],力圖從中國先秦典籍的記載中,論證宇宙至尊隻能出於一,中國古聖先賢所崇敬者乃“上帝”[13],而非蒼天。中國經典已證明,中國古代聖哲早已認識到宇宙至尊為“上帝”,中國經典中的“上帝”,與西方所尊崇的宇宙唯一真神“天主”,名稱雖異,實則同一也。“吾國天主,即華言上帝”,“吾天主,乃古經書所稱上帝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