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國聖經會接受傳教士大會的委托準備聯合翻譯出版和合本《聖經》時,裴來爾突然於1893年4月23日去世,聖經會的工作由他的助手J.E.卡德維爾(J.E.Cardwell)代理。

1893年11月1日,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海格思(John R.Hykes,1852—1921)來到上海,成為美國聖經會的第三任總幹事。他於1873年來華,一直在江西九江一帶傳教。海格思是在上海的美國聖經會任期最長的總幹事。除1903年11月底至1905年3月15日,海格思回美國休假,工作由其助手H.V.S.邁爾斯(H.V.S.Myers)代理[19]外,他在任長達27年,工作成績非常突出。

他在主持聖經會期間,堅持了美國聖經會對施約瑟翻譯《聖經》的支持,促成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深文理和合譯本、淺文理和合譯本和官話和合譯本《聖經》的全部完成。《聖經》發行銷售量以及經費較前兩任總幹事時期有大幅度增加,還建立了《聖經》銷售全國分區製度,取得了《聖經》進入清朝宮廷等多項成績。

施約瑟(Samuel I.Schereschewsky,1831—1908)是《聖經》漢譯曆史上的著名人物,從1862年開始,直到1908年去世,他用了40多年時間為美國聖經會翻譯《聖經》。施約瑟是出生在立陶宛的猶太人,熟悉希伯來文,這為他翻譯《聖經》奠定了語言基礎。移民美國後,他改信基督教,1859年作為美國聖公會最早來華的傳教士之一來到上海。1862年,他來北京開辟聖公會教區,不久就開始了《聖經》翻譯。1866年[20],由艾約瑟、丁韙良、施約瑟、包約翰(John S.Burdon)、白漢理(Henry Blodget)5人翻譯的官話本(Mandarin Version)《新約全書》出版。1872年,三大聖經會均出版了修訂版。1874年[21],施約瑟獨立完成的《舊約全書》由美國聖經會出版。這一譯本價值極高,不但忠實於原文,而且譯文流暢,是《舊約全書》無可爭議的最優版本。[22]1878年,由官話本《新約》和施約瑟的《舊約》合並後出版的《聖經全書》,“曾通行全中國達40餘年之久”[23],成為和合官話本出版前最為通行的聖經版本。1908年,聖經會出版了施約瑟編官話本《聖經全書》的串珠本和淺文理《聖經全書》串珠本。

1881年,施約瑟因中風癱瘓,1886年回美國休養。期間,他一麵修訂官話本《新舊約全書》,一麵靠兩手尚能活動的各一隻手指,在打字機上以羅馬拚音逐字譯出淺文理《新舊約全書》,曆時7年。1895年,他再次來到上海,用兩年時間將拚音譯稿寫成漢語,1902年由美國聖經會印行。這就是施約瑟淺文理譯本(Schereschewsky Wenli Version),施約瑟自謔為“二指譯本”。

在第二次全國大會上,和合譯本委員會選出3個執行委員會,各由5名委員分頭進行工作。深文理委員會由湛約翰(John Chalmers)、艾約瑟、惠誌道(John Wherry,一譯惠誌德)、謝衛樓(Devello Zelotos Shelffield)、韶潑(M.Schaub)負責,於1906年出版《新約全書》。淺文理委員會由白漢理、包約翰、紀好弼(R.H.Graves)、葉道勝(J.Gen?hr)和汲約翰(J.C.Gibson)負責,於1902年出版《新約全書》。1907年4月25日至5月7日,在華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召開了基督教傳入中國百年紀念大會,意識到隨著報紙、雜誌和新式教育的改革,淺文理正逐漸成為社會最廣泛使用的語言[24],沒有必要再翻譯兩種文理譯本的舊約聖經[25]。於是,深文理和淺文理兩個委員會合並,選出5人共譯《舊約》,並於1919年出版了文理和合譯本《新舊約全書》。官話委員會由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富善(Chauncey Goodrich)、鮑康寧(Federick William Baller)、文書田(George Owen)和鹿依士(Spence Lewis)負責。1906年,美國聖經會出版《新約全書》。1919年,它又出版了《聖經全書》,有“神”與“上帝”兩種版本。官話和合譯本是中國基督教新教沿用至今的《聖經》版本,也是出版發行量最大、時間最長的版本,其他兩種和合本都已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