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工作急需專職幹事。1875年,美國聖經總會派古烈(Luther H.Gulick,?—1891)來到東亞,管理中國和日本有關聖經的工作。他非常富有傳教經驗,更長於商業經營,是美國聖經會的最佳人選。他於1875年1月離開舊金山,1月29日到達橫濱,1876年正式在上海建立了美國聖經會。
1878年,美國聖經會雇用了第一個外國售經員約翰·索恩(John Thorne)。據說他是個非常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於1849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在那裏掙了大錢,但旋即失去。他計劃從中國回到他自己的祖國英國,在新加坡時,聽說上海已經被太平天國占領,敏銳的商業頭腦使他來到了上海。1873年,他是被稱為“上海的商業王子”的巨富。1877年,他再度失去了一切財富。於是他開始學習中文,希望能從事傳教事業。為了銷售散發《聖經》,他到過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山西、陝西、江蘇,甚至當時極為偏遠的四川和甘肅地區。1887年他退休回美時,美國聖經會已有52個售經員,銷售量達252 875冊,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16]。
1889年4月,古烈因健康原因離開中國,後於1891年4月8日去世。離任期間,其助手詹姆斯·達爾澤爾(James Dalziel)代理工作。任職的14年期間,古烈積極推進了《聖經》的漢字版本、方言漢字版本和方言羅馬字版本的翻譯和修訂工作,修訂了廣州土白本《四福音》《使徒行傳》《讚美詩》,上海土白本《新約》;翻譯了《羅馬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和《民數記》,福州土白《聖經全書》;首次翻譯了《創世記》《出埃及記》《申命記》《讚美詩》《以賽亞書》和《但以理書》,寧波土白本《約伯記》《以賽亞書》。
1890年10月,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裴來爾(L.N.Wheeler,1839—1893)來到上海,成為第二任總幹事。他是一名專職從事基督教文字事業的著名人物,曾創辦了長達百年的著名基督教刊物——《教務雜誌》(Chinese Recorder)。1891年,美國聖經會有5名外國售經員和45名華人售經員。1892年,外國人增加到9人,華人增加到52人。
1890年是《聖經》在華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年。5月7日至20日,在華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的蘭心劇院,舉行了有445名傳教士出席的第二次在華外國傳教士全國大會。大會共有17個專題報告,其中5個與《聖經》的翻譯出版問題有關。為了消除各種譯本中差會宗派觀點的分歧,使《聖經》的翻譯更加趨向統一,大會對當時流行的深文理譯本(High Wenli Version))、淺文理譯本(Easy Wenli Version,Sample Wenli Version)和官話譯本(Mandarin Version)都成立了特別委員會,以英文修正譯本(English Revised Version)為底本,提出了“聖經唯一,譯本則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的原則[17],即根據深文理、淺文理和官話三種漢語文體,分別出版一本大家都認同的“和合譯本”(Union Version)。經費由美國聖經會、英國聖經會各承擔2/5,蘇格蘭聖經會承擔1/5,完稿的譯本必須歸聖經會。這種共同協議、分工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避免了《聖經》翻譯中的雜亂現象。對於中文《聖經》的翻譯工作,大會取得了一些一致的意見。這些被認為是“大會的最大成功”。
表9-2 古烈和裴來爾時期(1875—1893年)《聖經》印刷、發行量及經費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