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宣德為適應當時基督教的合一潮流,竭力主張在華的英國聖經會、蘇格蘭聖經會和美國聖經會進行合並。1932年7月,三個聖經會在倫敦開會,討論如何促成中華全國聖經總會。會議決定由每個聖經會派6名代表合組顧問委員會。1936年1月3日至4日,聖經顧問委員會在上海召開了討論聖經會合一的專門事工會議。此外,上海、廣州、香港、濟南、天津、北京、太原等地的分教會也派人參加。會議起草了中華全國聖經會憲章,分別送三大聖經會和各地方會審閱。

1937年5月,中華聖經會終於在上海成立了,力宣德任中華聖經會第一任總幹事,誠靜怡為主席,高德斯主教為副主席,俞恩嗣為事務委辦。1944年,因力宣德任衛理公會會督,慕天恩(R.Mortensen)8月在重慶接替為中華聖經會第二任總幹事。直到1949年,中華聖經會的實權一直掌握在美國人的手中。1939年,中華聖經會總部由上海遷到重慶,直到1946年遷回上海。1948年初,由於局勢發生變化,中華聖經會決定廉價傾銷《聖經》,並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又將上海所存各種《聖經》版本和紙型運往香港保存。

這個時期,《聖經》的銷售更為上升。1941至1950年的10年間,新舊約全書銷售了544 012本,新約全書618 491本,聖書分卷12 908 111本,總計14 070 614本。

表9-6 1941—1950年中華聖經會銷售數量統計表[35]

到1950年,三大聖經會基本上結束了在中國的《聖經》翻譯、出版和發行工作。英國聖經會、美國聖經會、蘇格蘭聖經會分別於1814年、1833年和1861年開始了在中國的聖經工作。其工作方式,在早期均重視聖經的翻譯,翻譯了包括文言、白話、方言的許多種漢字和羅馬字版本,僅方言聖經就近30種;後期則注重發行,且發行量越來越大。三大聖經會中,美國聖經會來華時間為第二,出版發行量也居第二。

表9-7 三大聖經會《聖經》中譯本銷售數量統計比較[36]

表9-8 美國聖經會翻譯的《聖經》版本[37]

續表

[1] American Bible Society的漢文譯名有多種,如美國聖經會、大美國聖經會、美國聖經公會等。

[2] John R.Hykes,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in China,New York:American Bible Society,1916,p.3.

[3] John R.Hykes,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in China,New York:American Bible Society,1916,p.6.

[4] 《英美蘇三聖經會在華銷書表》,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鑒》1915年;力宣德:《美國聖經會在華百華事業的大勢》,《美國聖經會百年紀念專刊》,美國聖經會1933年版,上海檔案館U125-0-15,第32頁。

[5] 此言不正確,馬士曼於1810年出版了《馬太福音》《馬可福音》,1811年出版《新約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