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六宮有一個外號—“紫禁城八卦中心”,這裏盛產各種宮廷秘聞和野史傳說,它的存在撐起了電視上那些奇幻宮鬥劇的超高收視率。不過拋開這些,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麽皇帝非要給媳婦兒們造12座宮殿來住呢,萬一不夠住咋辦?

東西六宮的設計其實又參考了周代的文獻。相傳記載了諸多周朝製度的古籍《周禮》中就寫道:“宮人掌王之六寢之修。”鄭玄注:“六寢者,路寢一,小寢五。”就是說,天子的臥室有六個,其中,一個是大主臥兼辦公室,叫路寢;另外五個是次臥,叫小寢。

前排最正中就是大主臥路寢的位置,這是天子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其餘五個環繞它的是次臥,供天子坐臥休息。

有意思的是,根據季節的變化,天子要住不同的寢宮:春天住東北寢宮,秋天住西南寢宮,夏天住東南寢宮,冬天住西北寢宮,季夏住中央寢宮。皇帝就像一隻宮中的候鳥,季節變了,他就得遷移。

天子有六寢,相應地,皇後也有六個“寢”和他相配對,隻不過不用“寢”字,而用“宮”字,謂之“六宮”。

它們排列在天子的“六寢”之後,由皇後掌管,其他後妃分住其中,這樣的製度叫“六寢六宮”。

很明顯,紫禁城裏東西六宮之“六”就是從“六寢六宮”演化而來,不過在布局上,明王朝做了一些改動,它將天子的“六寢”去除,同時把皇後的“六宮”由縱向排列,變成了六座單獨的院落分東、西兩排排列。

明代把東西六宮分成縱向兩排排列,除了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外,還有周易八卦的思想滲入其中。縱觀東西六宮的布局,它和坤卦的卦畫長得幾乎一樣。

坤卦由六條短橫線,即三個陰爻組成,每條短橫線就相當於東西六宮的一個宮。我們說“乾坤”,乾代表天、男人、陽剛,而相應地,坤代表了地、女人、陰柔。東西六宮都是女子所住,用“坤”剛好合適。

同時,坤卦的核心思想是順從,《周易·坤卦》的彖辭就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作為坤的大地要隨著天體四時的運行而變化。到春天,長著草木的大地就開始變得嫩綠,到秋天了又變黃。總之,坤陰要順著乾陽,這樣萬物才能和諧共生,否則肯定就亂套了。因此,作為後宮妃嬪,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無條件順從皇帝,如果天天吵架,後宮不寧,皇帝還怎麽處理國事?於是國家也會不安定。

紫禁城的修建是模仿著天帝的皇宮—紫微垣,天帝他也有自己的天後、天妃,這些女人就住在紫微垣裏的“勾陳六星”中。

勾陳六星被稱作天帝的後宮,它長得像個鉤子,又像把大勺。所以,東西六宮也可以認為是皇帝效法天道,模仿紫微垣中的“勾陳六星”而建。

有人認為,這12座宮殿還象征著十二地支,它們縱向地排列在乾清宮和坤寧宮兩邊,就像12顆星拱衛著皇帝和皇後,符合“王者必居其中”的營建思想。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王安石《石榴》裏的一句:“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皇帝被十二宮圍繞不就是那萬花叢中的一點“紅”嗎?不對!他應該是一點“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