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宮的次數多了,總能聽見各種奇怪的講解,不過要說最奇怪的,莫過於在養心殿聽到的那次。記得當時一黑臉大哥剛走到養心門就特神秘地講道:“看見這個中間帶孔的玉璧了沒,這個是當年奶媽給皇帝喂奶用的,因為男女授受不親,所以奶媽得將**穿過玉璧讓小皇帝喝奶,不能讓他見臉!”這裏說的玉璧就在養心門前。

粗聽起來,還真有那麽點道理,但細想想,漏洞百出,皇帝那麽小,抱到這兒風吹日曬地吃奶,著涼了怎麽辦?而且養心殿是成年皇帝住的地方,小皇子們還在繈褓之中,怎麽可能抱到這裏來喂奶呢?

這塊玉璧叫作“銅嵌玉插屏”,它的屏麵和底座都由銅鑄成,屏心處安了一大塊素麵的玉璧,周圍還刻有二龍戲珠的圖案。之所以放在養心殿門口,主要和養心殿以及殿裏的某個人有關。

養心殿可謂是紫禁城裏“逆襲成功”的典範,明朝時,它默默無聞,記載不多,唯有兩次大事讓它露了露臉:一次是嘉靖皇帝為了煉丹,曾在養心殿建過一座磚石無梁殿;第二次是萬曆二十四年(1596),萬曆皇帝因為住在養心殿而逃過了乾清宮的大火。

清朝時,養心殿開始“嶄露頭角”,漸漸有了皇帝的“皇氣兒”,首先是順治皇帝曾在此臨時居住,駕崩也在這裏。

康熙皇帝還將養心殿的西暖閣變成了自己學習西方數學的教室,有時召傳教士來此授課。同時他還在這裏設立了“皇家百寶加工廠”—造辦處,負責禦用物品,比如金器、玉器、銅器、繪畫等物品的製造和加工。據說當時的養心殿聚藏了很多珍寶,有一種“夜光木”最為神奇,它長於塞外的深山之中,能在黑夜發出熒光,“其光可照明”,有了它,養心殿的蠟燭錢都省了。

不過讓養心殿大放光彩的是雍正皇帝,當年繼位後,他決定搬到養心殿居住,自此,清朝的後七位皇帝都在這裏辦公、居住,一瞬間,養心殿成為清朝的政治、軍事和權力機構的中心。

養心殿在清朝是皇帝的臥室兼辦公室,他們常坐在最正中的龍座上批閱奏章,發布旨意和政令,有時批著批著累了,便會抬起頭來轉轉脖子,讓頸椎放鬆下,這一抬,眼光最先看到的就是和他們對著的這塊大玉璧。

看著它,皇帝也許會自責一下:“我怎麽能休息呢!整個國家那麽多事,不能偷懶!”我們常說“麵壁思過”,養心殿這裏的“壁”是“璧”,皇帝看著它就是在“思過”,它警醒著皇帝要時時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是否真的在為老百姓做好事。

同時,這塊玉璧上雕有八條龍,中間圓孔正對殿內寶座上的皇帝,恰好暗含皇帝為第九條龍,乃真龍天子之意!

玉璧為祭天之禮器,在《周禮·春官宗伯》中就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這件玉璧內圓外方,象征天圓地方,實則也是提醒皇帝要心係天下,關心江山社稷。

《孟子》裏曾寫道:“養心莫善於寡欲”,此即為養心殿之得名,它告訴帝王,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欲望。有時我總在想,身為帝王,“寡欲”是件極難的事,就像這塊大玉璧,它時刻提醒皇帝要反思自己,造福天下,這不也是一種“欲”嗎?如果帝王真的沒有任何欲望,那國家會成什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