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後宮有多少女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佳麗三千?這些數字雖有誇張之嫌,但皇帝的妻妾一般都兩個以上,比如朱元璋,除馬皇後外,還有19位妃子。康熙的後宮前前後後五六十個女人,就連末代皇帝溥儀,也有一後一妃。不過在紫禁城中,有一個皇帝,他不走尋常路,東西六宮對他來說都是些“空房子”,他一輩子隻愛一個女人,號稱皇帝界的“一夫一妻”。

這個人就是明孝宗朱祐樘,而那個幸運的女人就是他的張皇後。

寫後宮妃嬪,我很少用“愛情”這個詞。對於這些女子,想和皇帝有點愛情真的太難,也太奢侈,她們宮鬥爭寵,更多的,隻是為了能活下去,而不是為愛。

不過對於明孝宗的張皇後,皇帝的愛情真的來了,而且很甜,也很長,因為她的皇帝老公一輩子就隻有她一個女人,他們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偌大的東西六宮就如同擺設一般,除了張皇後,再無其他脂粉。

張皇後是一個從出生就自帶“光環”的女子,典籍裏記錄了她出生時的兩個“神話”。一個是說她的母親金氏某天夢見月亮跑進了肚子中,結果醒來後就懷孕生下了她,“夢月入懷而生”(《明史·後妃傳》)。

另一個是說她曾嫁給一男子,但婚後男子就生了大病,結果當她被選為太子妃後,該男子的病卻突然好了(《罪惟錄》)。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張皇後的“出生異兆”迷信色彩太濃,目的隻是渲染她當皇後的順理成章而已。

張皇後不是月亮投胎,她的父親張巒是一個讀書人,後來憑借優異成績被保送至國立最高學府讀書,成為國子監生。在滿是書香的家庭中,張皇後自幼飽讀詩書,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

成化二十三年(1487)二月初六,張氏與時為皇太子的朱祐樘成婚,當時的兩人如膠似漆,他的眼裏隻有她,而她的心裏也隻有他。

而後,朱祐樘登基,張氏晉升為皇後,兩人一起住在乾清宮。往日的這裏,威嚴、肅穆,伺候的太監宮女一大堆。而現在,這裏隻剩下尋常夫妻的恩愛和甜蜜,據說朱祐樘僅留下了少量的宮人,他內心渴望著平靜,向往尋常百姓家那種夫唱婦隨、一夫一妻的恬淡。

張皇後的廚藝很棒,她會在丈夫忙碌一天後,親自熬上一碗清香的碧粳粥,有時還會再炸一碟花生米,準備幾個小菜遞上。

有人說,皇帝和皇後更多是“利益關係”,但對於孝宗和張皇後,夫妻之愛更多,他們無話不談,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一起看雪、看月、看星星。

孝宗的後宮,出奇地平靜,沒有宮鬥爭寵,有的隻是愛情,正如晚明學者黃景昉形容的那樣:“時張後愛最篤,同上起居,如民間伉儷。”

張皇後在幸福之時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大危機:她還沒有生育子嗣。這對於帝王家來說,簡直是災難,她著急、焦慮,人也日漸憔悴。

當時有很多大臣都為皇帝著急,他們上書請求能多冊立幾位妃嬪,這樣子嗣也會充裕,可孝宗以各種理由拒絕,先是說自己要為先皇守孝,三年期滿再說。後來,又以先皇的陵墓沒修好,起喪的草廬還很新等理由搪塞。

不過好在老天眷顧張皇後,弘治四年(1491),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後來的武宗朱厚照出生了。

這個孩子,不僅成功堵上了大臣們的嘴,而且在她心裏,分量極重,因為這是二人的愛情結晶。

嫡長子的出生讓兩人都很欣喜,他們竭盡所有地去愛這個孩子,可這種愛,或許可以稱作溺愛,為這個男孩成為明朝曆史上一位叛逆的皇帝埋下了伏筆。

關於朱厚照的身世,《明史》《明書》《明孝宗實錄》都記錄了一個“疑案”,說是某天,一個叫鄭旺的人稱太子朱厚照並非張皇後所生,而是自己的女兒、當時為宮女的鄭金蓮所生(鄭旺妖言案)。

曆史的真相或許隻有孝宗和張皇後自己知道,但我更寧願相信,這個孩子,是上天的恩賜,是對無情帝王家的一種“慰藉”。在這之後,她為他又接連生了一子三女,可惜都沒有活下來。

弘治十八年(1505),36歲的孝宗卒於乾清宮,可想而知,當時的張皇後是有多撕心裂肺,他走了,她還活著,陰陽相隔。

張皇後是幸運的,她真的嫁給了“愛情”,關於她,故事還在繼續,那是她坎坷的後半生,但我真的不忍去續寫,一個帝王家的女人,能得到愛情,太不容易,我希望大家記住的,是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