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門一窗一世界”,門窗就好像是建築物的眼睛,故宮裏的房間多,自然“眼睛”也多,而且這些“眼睛”長得都很炫,上麵還裝飾了許多“花裏胡哨”的圖案。

宮裏的門和窗大多采用的是槅扇,也稱槅扇門或槅扇窗。槅扇裏,最富於變化,也是工匠們可以大做文章的部分就是槅心。尤其是皇帝,他為了凸顯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會“光明正大”地在槅心處藏進很多小心思。

比如,他會在最重要的宮殿門窗上采用一種很有格調的槅心圖案—“三交六椀菱花”。這種圖案由三根木條(欞條)相交而成,如果以相交處的圓心為中心來看,這就是一個六片花瓣組成的菱花,而在每個三角形的中間都有一個圓形,就好像碗一樣,因此得名“三交六椀菱花”,古人取名真是又美又形象。這種槅心圖案為最高等級,有專家認為三根欞條相交,代表天地相交而萬物生,聽起來很有寓意。

三交六椀菱花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又會根據宮殿性質做出一些小改變,如太和殿是三交六椀菱花,中規中矩,莊嚴肅穆,因為這是宮裏舉行重大典禮才會開啟的宮殿,等級最高,所以用這種圖案。

而中和殿的等級雖低於太和殿,但也位於中軸線上,所以用的是“三交六椀嵌艾葉菱花”形,有了艾葉的加入,看起來就沒有太和殿那麽莊嚴。又如養心門,它使用的依然是“三交六椀菱花”式,但整體呈圓形,叫“三交燈球嵌六椀菱花”。

三交六椀菱花是門窗圖案裏的最高等級,比它稍低一等的是“雙交四椀菱花”形,三交少了一交,變雙交,經典代表就是《甄嬛傳》裏那個喊著“臣妾做不到”的烏拉那拉皇後所住的景仁宮。它的特點是兩根木條(欞條)相交,交點以菱花做釘並分散出四片花瓣,形狀像四個圓碗,故名“雙交四椀菱花”形。

這種雙交形製還有正交和斜交之分,斜交就如同上麵所說的景仁宮,正交的例子在太和門西側的廊廡。

除了上麵那些千變萬化的“碗+菱花”的圖案外,宮裏很多屋子也會使用普通的木條來裝飾槅心。比如橫豎結合,如同一個個小豆腐塊的圖案,這叫正方格,它還有個“兄弟”,叫“斜方格”。

同時,有一種圖案看起來普通,但名字非同尋常—“一碼三箭”。它的特點就是在槅心的中間部分穿過三根木條,就像三支箭。據說這種樣式的得名取自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時,也會穿四支或五支“箭”。

宮裏還有用一些複雜圖案來做槅心的,比如“燈籠錦”,它中間的燈籠心麵積大,透光性好。

再如“步步錦”,它的特點就是欞條從外往裏逐漸縮緊,其實它最初就是叫“步步緊”,後來取吉祥寓意把“緊”改為了“錦”。在“步步錦”的圖案中會經常用到一個裝飾—“臥蠶”(見右圖),顧名思義,它兩頭微微凸起,就像一條臥著要吐絲的春蠶一樣。

在故宮的絳雪軒,還有非常經典的“卐”字紋團,在“卐”字周圍通常還會點綴上“壽”字、蝙蝠等圖案,寓意萬壽無疆、萬福大德。

最後隆重介紹禦花園摛藻堂的“冰裂紋”,它就像初春時大地回暖,冰裂開的樣子,名“冰裂紋”。這種圖案經常被用在書房的門窗上。

關於冰裂紋的寓意,說法比較多,有人認為這是春天到來,大地複蘇的象征,有希望之意;還有人說用在書房上,是鼓勵讀書人要堅持,要懂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故宮裏的門窗圖案千變萬化,既有等級的區分、吉祥的寓意,又兼顧了美感。這些圖案一遇到陽光就會“開花”—窗格的圖案灑在地麵上,非常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