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小青
大青、小青是被推測為山中精怪的不明之物。關於它們的記錄,主要集中在廬江郡一帶。
跋涉在廬江山林曠野的行人,有時會聽到人群悲泣之聲,聲音構成複雜,男女老少悉備,然而循聲搜查,卻根本找不到任何人影,哪怕哭聲近在咫尺,仿佛發聲之人觸手可及,舉目四顧,依然一無所見。
哭聲出現的地點不固定,大多是在山區。詭異的是,每次哭聲出現後,短時間內附近必有死亡事件發生,不論是因事故而死、病死還是坐法被殺,總之哭聲起處,一定有人喪命。更古怪的是,每次發聲的“人群”規模不盡相同,哭泣的聲音也隨之大小不一,哭聲的大小,與死者的家境狀況呈現出某種神秘的相關性:哭聲大時,附近出現喪亡的往往是大戶人家;哭聲越是低微零落,死者的家境越貧寒。
野婆
宋代邕州、宜州(今廣西南寧、河池)以西,多為蠻獠部族居處,其地窮崖絕穀,密林榛藪,怪影出沒不定。相傳有一種名為“野婆”的怪物,形似人類老嫗,西晉張華《博物誌》載:“日南有野女,裸袒無?。”據見者描述說,此物滿頭枯發亂似稻草,紮成一個頭髻,跣足**,腰腹皮膚鬆弛,下垂過膝,遠遠看去,像是一根融化了一半的蠟燭,狀極醜陋。
野婆最好偷盜嬰兒,它力氣奇大,能手格猛虎,尋常五六個精壯漢子完全製它不住。兼且捷若猿猱,飛走於嶔崖峭壁,如履平地,闖入山寨民居盜嬰,當真是防不勝防,無可抵禦。但這怪物有一種奇特的自尊,不怕人打,唯怕人罵,若給人撞見,大罵一通,往往就不堪詬責,憤憤地擲還嬰孩,羞愧而去。有時就算成功把孩子偷走了,逃到半途,卻忽然疑心人類是不是在背後罵它,竟致折返回去,憑窗窺伺。原本丟了孩子的父母正自傷心絕望,驀地望見野婆抱著嬰兒,趴在窗子上探頭探腦,忙破口大罵,野婆一看“你們果然在罵我”,於是照例憤憤地交還孩子,羞愧而去。
傒囊
這種精靈生長在山間,模樣很可愛,像個不著寸縷的小孩子,似乎無法自行移動。看見人類時,會伸出小手求“牽牽”,要人類帶它走。
嘉禾三年,東吳丹陽太守諸葛恪有一回到山間打獵,就遇到了這麽個別致的小東西。那東西下半身連在泥土裏,上身赤條條的,不會說話,見了諸葛恪,一味張著小嘴嚶嚶而鳴,著急地伸著小手,要求諸葛恪拉它。諸葛恪伸出手一拉,那小東西很歡快地跳出土來,隨著他走了幾步,忽然倒地而死。
沒有人知道傒囊為什麽會這樣做,至少在向生畏死的人類麵前,這是很難理解的。也許這種東西很蠢,也許死亡對於傒囊隻是一個過程,又或者,它隻求刹那自由,隻求掙脫宿命的樊籠,哪怕隻有一瞬,哪怕代價是生命。
王蛇
蚺蛇
南地萬重林穀深處,生有一種遠古魔獸,名喚“赤蟻”,大逾巨象,力負萬鈞,雜食虎豹,尤其可怖的是,此獸全身上下為熾烈的大火所團裹,所經之地,石木焦枯,噍類無存,其強大霸道,幾乎無可匹敵。但天地萬物循環,終始相克,縱赤蟻之強橫,亦不免淪為一種更恐怖怪物的食糧,古書記載:
紅柳娃
山嶽孫青精
“山嶽孫青精”是看上去有著人類外貌的妖怪,穿黃衣,狀如老陰之人。它的左臂時時佇立著一隻怪鳥,那鳥錦毛五彩,炳絢輝熠,華美無方。遇到行人時,抖手將鳥放出,行人從未見過這樣漂亮的大鳥,忍不住駐足觀看,隻看得片刻,忽然遍體生寒,暴病不起,不消數日,必死無疑。
魔魂吞屍精
“魔魂吞屍精”是道書所載天不收、地不管、五嶽不禦、山海不拘的七十二種精怪之一,貌若妙齡少女,目澄秋水,皓玉凝肌,嬌魂瘦影,婉媚無雙。常於夜華之下,褰衣步月,哀惻歎息,惹人輕憐,見者莫不色授魂與。此妖精擅幻術,能以妖氣幻化宮庭樓宇,引人深入,宮殿之中絲竹管弦,珍饈方丈,恍惚好似天上人間。誤入者目眩神迷,逍遙忘返,終於精氣喪盡而死。妖物出沒之處,骷髏填地,幹屍滿穀,鳥獸不近,生機悉絕,但幻術遮掩下,一切腐臭死氣,皆成溫柔綺靡。
山膏
上古時代,行旅翻越山嶺途中,有時會莫名其妙遭到惡語辱罵。
“你這賤役!”一個豪壯的聲音突然響起,回**山林。
行旅嚇了一跳,大聲道:“什麽人?”
“你這死狗,叫喚什麽?”
“是誰在那裏罵人!”
“你個矬鳥!”
“你是誰?有種你出來!”
草木簌簌而動,隻見一頭通體毛發鮮紅的豬狀怪物,像團火焰般罵罵咧咧疾衝而出,往山徑中央一站,抖擻精神,對著一臉懵騰的行旅汙言穢語,極口大罵。
這怪物就是“山膏”,《山海經·中山經》載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豚),赤若丹火,善詈。”山膏天性喜歡罵人,且長於罵人,除此之外,倒也別無妨害。行旅若遇上此怪,不必同它糾纏,隻需不加理會,徑自趕路,出了山膏領地,便聽不到它的罵聲了。
水木精靈
清朝以關外乃是“龍興之地”,需妥善保護為由,朝廷築起綿延數千裏的“柳條邊”,封鎖山海關,不輕許關內漢民出關,所以老百姓去往關外稱作“闖關東”。關外人煙稀少,山藪間多異物潛伏蠢動,怪異之事就格外多。
話說關東有兄弟二人,都是獵戶出身。有一次馳馬入山打獵,正走在路上,長草叢中鑽出一個身材極短小的小老頭兒,高不滿三尺,蒼髯皓眉,一身儒生打扮,形貌奇特,攔在兩人馬前,向兩人連連拱手。
兄弟倆看得有趣,兄長問道:“老爺子要幹啥?”老頭兒也不答話,搖搖腦袋,吐氣如箭,直向兄長的坐騎噴去。馬匹“噅喇喇”驚嘶挪步,調頭欲逃,兄長忙勒住轡頭,大怒道:“老東西,作死嗎?”彎弓搭箭,照那老頭兒一箭射去。老頭兒身矮腿短,又是一把年紀,身手居然矯捷靈動得很,輕輕讓過咫尺射來的勁箭,返身便逃,跑起來足不沾地,眨眼沒了蹤影。兄長哪裏肯罷休,“駕”地大喝一聲,打馬追去。弟弟心想,以兄長的能耐,對付這麽個小老頭兒還不是手到擒來?因此並未跟去。
他在原地左等右等,等了好半天,遲遲不見兄長回轉,心裏奇怪,一緊馬鐙,循著兄長的馬跡找到一棵樹下。隻見兄長仆倒在地,脖子抻長了好幾尺,像個發酵後拉長了的麵團一樣軟塌塌地擰著,臉孔朝向背後,情狀極其詭異。弟弟大驚下馬,去搖兄長的身子,兄長毫無反應,伸手在鼻下一探,氣息全無,已經死了。
正在這時,窸窸窣窣,那小老頭兒又從灌木中鑽出來,張嘴向弟弟吐氣。弟弟隻覺寒氣灌麵,心中一陣迷糊,知道中了妖法,暗叫一聲不好,飛身上鞍打馬狂逃。未跑出一裏地方,脖子上下忽然奇癢無比,他忍不住拿手爬搔,一搔之下,脖子竟然開始伸長。他驚惶駭異,意識越來越模糊,唯有緊緊摟著馬頸,任由自己的腦袋耷拉下來,幸而老馬識途,負著主人逃回家中。弟弟的脖子雖變得又長又軟,居然得以不死,隻不過從此再也無法挺起頭顱,隻能用木板做成夾板,套在脖子上加以固定。
多角獸
杭州境內,號稱蒼穹之眼的天目山巍峨聳峙,山中榛莽森列,古木叢生,其中有一種沙木,出產尤多。此樹也叫“正木”或者“杉木”,株型高大筆直,質地輕軟,耐腐防蛀,最適合構建椽枋柱梁,又或造船造橋,是當地一種主要的建築木料。
天目山林密山深,乃是獸類之藪。別的野獸倒還罷了,唯獨豪豬這種動物,特別喜歡在樹縫間構巢作窩,深為進山采木的木工之患。人要取材,豬要護窩,上百年來,人豬之間也不知來來回回鬥了多少次,殺傷豪豬雖多,人吃的苦頭也不少,而且豪豬沒有天敵,繁衍極快,人類下了很大的本錢,終究無法徹底鏟除。
有一年,山民忽然發現,山中豪豬竟爾絕跡了,不知是集體遷徙去了哪裏,還是遭遇了什麽變故?大家也無心分辨,木工們奔走相告,蜂擁進山搶伐木材。
有幾個工人組成一隊,帶足了幹糧清水和工具,準備趁著沒有豪豬阻撓的良機,深入山脈腹地,去尋一批最上乘的木材。一行人曉行夜宿,在山裏走了幾天,由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山客導引著,進入了一條植被葳蕤的山穀。
深山之中,草木芃芃,根本沒有人徑,全靠摸索著前行。眾人在那穀地間捫蘿躡石,深一腳淺一腳,走兩步抬頭眺望眺望,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良材。忽聽一聲驚呼,有個工人停步不走,眼睛瞪得銅鈴一般,伸手斜指上方。
眾人隨他所指一看,隻見遮天蔽日的老樹枝椏間,藤蔓牽纏,兜掛著一個形貌奇異的龐然巨獸。那獸的體型幾同大象相仿,全身密密麻麻生滿了成百上千隻灰黑色的短角,頭上另生一角,殷紅似血,足有三尺多長。
眾人誰也沒見過這種異獸,一時不敢靠近。遠遠瞧了一會兒,見它纏裹在無數藤蔓中間,一動不動,依稀是死了。慢慢上前仔細一看,果然已死去多時。想來是從山崖上跌下,落在樹冠上,但為藤蔓所困,它體型雖巨,無奈在空中無所施力,以至於吊在半空,生生餓死。
花魄
江西婺源張公山上,有個姓謝的書生結廬讀書。一天早起,聞茅舍外林鳥啁啾,似有鸚鵡棲遲,欣然出門觀賞,在林間信步而行,忽見樹梢之上,臥著一個小如花草的袖珍女郎。那女郎身軀隻有手掌長短,眉目如畫,**,肌膚光潔如玉,眉目之間卻似乎滿蘊著極大的愁苦。
書生驚為天物,見她花容慘淡,不禁憐惜,輕輕把她捧在手裏,帶回居所,安置在一個竹編的小籠中。女郎亦無懼色,亦不加抗拒,有時開口說話,聲音輕軟,殊不可識。書生每天對著這小小的女郎,神魂顛倒,奈何言語不通,不能交流。
一日,書生把竹籠擺在窗邊,自去料理瑣務,那天陽光極好,到得傍晚回轉之時,發現女郎竟被曬成了一具幹癟的屍體,書生大慟。
翌日有好友來訪,這位好友所學極博,見了女郎屍身驚道:“此物何處得來?”書生據實相告,言下哀哀無已。好友笑道:“不必悲傷,我有法子令她起死回生。”書生大喜,忙問其詳,好友道:“你可知這是何物?”書生茫不能答。好友道:“這女郎名為‘花魄’,倘若一棵樹上吊死過三人以上,冤苦之氣凝結,就會化生此物。既為草木之屬,自然以水土為本,把她泡在水裏,便可複生。”
書生忙取水澆灌,女郎肌膚舒展,果然緩緩蘇醒。從此以後,書生益發珍之如掌珠,細心照料,不容再有差池。
但他那好友是個天生多舌之人,離開之後,逢人便說書生得了一個玲瓏女郎,一時間傳為異事,鄉人聞之,坌集來看。書生不勝煩擾,又深恐這些粗魯俚民圖謀不軌,傷害甚或偷走花魄,思前想後,終於決定把她放生。
山和尚
杭州府於潛縣境內多山,清朝時,有個叫譚升的村民翻山進城探親。行至半途,暝煙四合,林鳥歸巢,天色已然黑了,而四外荒山野嶺,如何能夠止宿?譚升不由得著急,舉首四顧,遙見前山林麓嫋嫋升起一縷炊煙,忙拔腿疾行,總算借著太陽落山前的最後一絲餘暉趕到了地頭。
山坳裏搭著一座茅草小屋,屋外寬敞敞圍了一圈柵欄,板門半掩,燈火熒熒,幾個漢子正自盤腿坐地吃喝談笑。見到譚升在外探頭探腦,有人便停杯罷飲,出來相問,譚升告以迷路至此,求借宿一宵,那幾個人十分豪爽,當下把他讓進屋子同飲共食。末了幾人都站起身來,要出去做工,原來他們是在這山上燒炭窯的工人。
譚升生平第一遭獨宿深山,聽著山風簌簌,夜梟啼鳴,難以成寐。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沙沙”響起,靜夜之中,格外清晰,直向茅屋而來。那夜月色清朗,照得山腰林木,曆曆可見,譚升還以為是炭窯工人回來了,起身一看,隻見一個皮膚黑青的矮小人形站在柵欄外,一雙血紅的眼睛正冷冷盯著自己,他嚇了一跳,大聲問道:“什麽人?”
那東西一聲不吭,俯下身子,張口便咬,柵欄所用的竹子甚粗,但那怪物咬起來,簡直像啃黃瓜一樣,應聲斷碎,毫不費力。譚升大駭,慌忙起身關門,可憐那茅屋實在簡陋得很,連門閂都沒有,譚升脊背頂在門上,耳聽柵欄“喀嚓喀嚓”碎裂的聲音,心裏七上八下,張皇無措。怪物牙齒極利,片刻把柵欄咬穿一個大洞,走到門前,猛地一撞,譚升隻覺大力湧來,身子連帶那扇門“嘭”地飛了出去。就在這要命的時候,人聲喧嘩,一批工人輪班回來了,譚升扯破了嗓子大呼救命,那怪物稍一猶豫,終於顧不上吃人,反身一扭,從柵欄的破洞鑽了出去。工人們撂下擔子,齊聲喝罵疾追,無奈山中夜行,人始終不及怪物迅速,眾人越追越遠,翻過一座山脊,那怪物已蹤影全無。
方輝
王虺
劇毒的九頭蛇,不需咬人,見者立死。明代人鄺露的筆記《赤雅》載:
王虺,江北曰虺,江南曰蝮。首大如臂,背青腹赤,有齒極毒,齧人立死。大招南有炎火蝮蛇、蜒、鰅庸、短狐、王虺、騫。九頭者曰雄虺。《天問》:“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不須齧人,見之立死。”猶叔敖之兩頭蛇也。予謂見者踏殺之,亦成佳事。《吳都賦》雲:“雖有雄虺之九首,將抗足以此之。”可謂先得我心矣。書備一笑。
俞兒
山中精靈,是山神的一種,身形如人,高僅尺餘。與水怪“委蛇”一樣,俞兒也是祥瑞之物,見者可成霸業。
文獻記載,最早目擊俞兒的,仍是齊桓公。齊桓公北伐孤竹途中曾有此物現身於道,頭戴寶冠,黃衣朱服,撩起右側的衣裳,騎著一匹小馬,在前疾奔。齊桓公吃了一驚,引弓欲射,又怕錯殺無辜,躊躇不發,問左右道:“你們看,前麵那東西是人還是什麽?”左右隨指而視,皆不能見。齊桓公大惑,不由得又開始疑神疑鬼:難道我出現幻覺了?難道這是征伐不利之兆?他口說指畫,跟隨從說了半天,隨從們麵麵相覷,誰也看不到桓公口中所說的小人小馬在哪。這時管仲說道:
“臣聞登山之神有俞兒者,長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興,而登山神見。且走馬前疾,道也。祛衣,示前有水也。右祛衣,示從右方涉也。”
它策馬疾馳,是在指引道路;撩起衣裳,是提示前方有河流阻道;撩起右側之衣,意思是從河流右方涉過,可保無虞。
郭華小神精
豬毛誇父
《山海經》記載的怪物,主要分布在草木不生的犲山之中,身形巨大,狀如誇父族人,而遍體長滿豬毛。豬毛誇父每次現身,都伴隨著席卷天下的特大洪水,原因不明。
雍和
狙如
《山海經》所載異獸,見於倚帝之山,狀如一種吠聲如狗的怪鼠(鼣鼠),白耳白喙。此獸出現,其國將被卷入戰爭。
《山海經》所載異獸,狀如豬,黃身、白頭、白尾,對風暴的察覺極其敏銳,它的現身,往往預示著天下大風。
山犭軍是一種人頭狗身獸,它們似乎對人類特別抱有好感,見到人類時,會展現怪異的笑容。山犭軍善於投擲,奔行迅疾,速度快如風雷。其種群多分布在《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的“獄法之山”,感知到風暴生成時會自動出現,因此世人將其視為預警大風的標誌。
犰狳
在美洲分布著一種身披鱗甲的哺乳動物,叫作“犰狳”,該動物的中文名稱取自《山海經》記載的一種奇獸,兩者外觀近似:體大如兔,喙長如鳥,目若鷂鷹,蛇尾。
奇獸犰狳見到人後,會自動陷入睡眠,原因不明。而現實世界的犰狳見到人類,或遇到危險時,會將自己蜷成球體進行防禦,部分種類則擅長裝死,希望以此騙過掠食者。
無論是外觀特征,還是遇險時的應對習性,中國上古傳說的犰狳,同現實世界的美洲犰狳均十分相像,令人不禁猜想:是否確有先民,曾親眼見到過這種動物?
當康
肥遺
朱厭
朱厭出沒於《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的“小次之山”,這座山蘊藏有豐富的白玉和赤銅礦藏。根據相關記錄推測,朱厭可能是一種靈長類,狀如猿猴,白首赤足,它被與兵戈之事關聯,盡管人們並不清楚兩者間的具體關係,但毫無疑問,朱厭出現的年份,世間總會爆發大規模戰爭。
軨軨
酸與
酸與實際是一種鳥,其軀幹形態卻類似於蛇。像某些蜘蛛一樣,酸與長有六隻眼睛,此外還有兩對翼翅,以及動物界極為罕見的三足。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酸與隻分布於盛產美玉的景山,它每次出現,當地民眾都會陷入不明原因的巨大恐慌。
升卿
頭戴冠幘的山中巨蛇,目擊者若能大聲喊出它的名字“升卿”,可以獲得好運。呼其名則吉。《抱樸子·登涉》載:
“山中見大蛇著冠幘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
猛豹
這是一種外形似熊的食鐵獸,晉代人郭璞為《山海經》作注時,詳細披露了猛豹的信息:
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
除了啃食銅鐵,猛豹通常以蛇為食,毛短而富有光澤,多見於川蜀地區。據此推測,猛豹的原型或許與馬來貘或大熊貓有關。
讙
雙石屍精
四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