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和南朝製度規定,百姓每年需向國家繳納定額的布、絹、絲、綿之類紡織品,作為賦稅的一部分。所以時風“男耕女織”,除了一家人穿衣蓋被之需,還要備足國家征納,家家戶戶終年紡車不停。
淮南有戶姓楊的人家兒子討親,娶來的兒媳好吃懶做,尤其不耐織績,常常紡織紡到一半,就趴在紡車上睡著了。婆婆為此大為不滿,因為這關係到全家的安全,假如到了征收截止時間,所紡織物不敷應繳之數,官府追究下來,非吃官司不可!因此每每苦口規勸,但不曉得兒媳是天生體弱還是懶性難移,任憑怎樣敦勸,總是屢教不改。有一天,婆婆又一次撞見兒媳坐在織機前瞌睡,終於忍無可忍,拿起織布梭子就打,打得兒媳抱著腦袋逃出了家門。兒媳哭哭啼啼地遊**到淮河岸邊,望著滔滔流水,越想越委屈:這個家是不能再待了,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也不能回,天地雖大,竟再沒有容身之地!慚恚絕望之下,閉上了眼睛,沉河而死。
但懶姑娘的悲慘命運並未就此終結,傳說她死後變成了一種怪魚,也許是生前吃得太胖,這種魚含有大量油脂。在電燈出現之前,中西方沿海地區的居民多有使用魚類和鯨類油脂點燈者,懶姑娘變成的“懶婦魚”,每頭可以刮取上百斤脂膏,自然是理想的燈油來源。
這個故事在古時候常拿來講給女孩子聽,本意是為勸勤懲惰。不過一些民俗和名物學者著眼點不同,他們考察認為,懶婦魚在現實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唐代博物大家段成式對此有一番詳細披述,他說:
據段氏考證,懶婦魚在唐代也叫“奔?”,體型碩大如船,身長可達兩三丈之巨,腹下有乳,頭頂有個圓圓的孔。有時腦袋露出水麵,用圓孔噗嗤噗嗤地噴氣,則頃刻之間,江上必起大風。行船者視此為一種物候,每當見到懶婦魚浮水噴氣,趕緊搖櫓靠岸,以避風雨。
頭頂有孔可以噴氣的大型淡水哺乳動物,無疑是一種鯨類。中國的淡水鯨類,主要是長江江豚和白鱀豚。江豚體型較小,多數不超過1.8米,白鱀豚則可以成長到2.5米,那麽“大如船”所指的,應當是白鱀豚。但“頂上有孔通頭,氣出哧哧作聲,必大風,行者以為候”,卻是江豚的習性,江豚性情活潑,不太害怕接近漁船,漁民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它們的特殊行為,作為預測天氣的參照。暴風雨來臨之前,氣壓降低,江豚需要加快呼吸頻率以獲得足夠的氧氣,這時候,江豚圓圓的腦袋就會高高露出水麵,朝向即將起風的方向,古時的漁民認為這是江豚在“拜風”,江豚拜風,預示著暴風將至,江豚也因此博得了“拜江豬”“追風使”“屯江小尉”的雅稱。
白鱀豚和江豚數量均較稀少,外形又依稀相似,古代學者沒有標本參照,隻靠漁民零散片麵的口述研究,難免將兩者混淆為同一物種。所以懶婦魚的身上才會兼具白鱀豚和江豚兩種動物的特征——它實則是由於古人辨物不明而創造出來的混合形象。
“豚”是“豬”的意思,自古以來,白鱀豚和江豚就有“江豬”之稱。之所以被當成豬,大概跟白鱀豚長長的吻部有關。白鱀豚的吻突既長而圓,從正麵看,酷似豬的鼻子,那些見過白鱀豚的漁民大概會這樣描述:“很胖,身子圓滾滾的,眼睛很小,鼻子圓而長。”其他人聽了,就難免腦洞大開:“唔,那不就是豬嗎?”
懶姑娘變魚的故事也因此演生出另一種版本,說她投河之後,不是變魚,而是變成了類似山豬的怪物,常常潛入農田嚼食禾苗。防範之策,是在田邊懸掛織布的梭子,懶姑娘遠遠望見織梭,想起被婆婆毆打的痛楚,自然不敢下田偷食了:
古時缺少標本,沒有影像,大多數人無緣見到白鱀豚的實體,胡亂猜測,因有指鯨為豬之誤。今天,我們明確了白鱀豚的生物分類,糾正了古人的錯誤,但所能見到的白鱀豚,卻隻剩下了標本和影像。
白鱀豚是世界僅存的四種淡水豚中數量最少的一種。1984年前,宏觀估計全世界(主要在中國)尚有400頭存活;到2002年,已銳減至不足50頭。2004年,長江南京段發現了一隻擱淺死亡的白鱀豚,這也是最後一次野外發現白鱀豚的記錄。2006年,長江淡水豚研究組織痛切宣布,白鱀豚可能已經功能性滅絕——即使還有少數個體存活,也不足以保持種群繁衍了。
它們在長江嬉戲了兩千多萬年之久,挺過了山川變易,挺過了無數次惡劣的氣候劇變,我們這一代人,卻不得不親眼見證這種古老精靈的消失,這是白鱀豚的不幸,更是人類的悲哀。
眼下,長江江豚的生存境況同樣極其嚴峻,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料顯示,1993年長江至少還棲息有2700頭江豚,十五年後,這個數字下降了近一半;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了最新數據,中國現存的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如此岌岌可危的規模,要維持種群繁衍,已經相當吃力。
在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後,守護長江江豚的意義,已不僅止於守護一個物種的生存。一直以來,粗放的經濟開發模式,不斷野蠻掠奪著長江資源,而作為回報,回饋長江的隻有無情的汙染和破壞,長三角地區汙染物排放水平,超過全國平均值的四倍。養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真的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承受了兒女太多的索取和打擊,不堪重負。
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強生態保護修複,而守護江豚,不獨需要上層的決策,更需要你我的支持。
請多多關注江豚保護工作,不要放任冷漠將現實的生物,徹底風化成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