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開元年間,一道急詔,由驛馬飛遞嶺南羅浮山。道士葉靜能不得不中斷他的清修,奉旨下山,溯湘水北上,取道洞庭湖,出荊襄入關進京。
行經洞庭,正當其地大旱,湖水銳減,沿岸露出闊達數裏的泥沙灘。葉靜能望著茂茂行葦,心中忽有所動,吩咐在此地駐留一日,隔天再走。等到船隻泊岸,隨從們得到一日假期,紛紛上岸吃酒尋樂去了,葉靜能遣開僮仆,獨自沿泥灘信步而行。
由於幹旱的原因,泥沙隻有微微濕氣,龜裂的泥地上,大片大片野草瘋狂生長,草叢中偶爾可見擱淺廢棄的漁船。葉靜能麵色凝重,越走越遠,驀然全身肌肉一緊,停下腳步,俯低身子,慢慢撥開雜草。
令人駭異的一幕出現了。
地表的泥沙,隆起成一個人臉的形狀,眼耳口鼻,莫不宛然如同真人,正自一脹一縮,有節奏地搏動著,好似極其痛苦的模樣。
葉靜能長眉倒豎,臉生怒容,舉掌向那“泥臉”額頭一拍,轟然劇震,腳下大地倏現裂紋,臉形泥沙應掌震散,像水一樣流泄而落,露出一個中年男子蒼白的臉孔,雙目緊閉,額上青筋鼓起,看不出是死是活。
葉靜能伸出食指點上男子眉心,罡氣刺激之下,那男子猛地睜開雙目,瞳光渙散,好一會兒才漸漸凝神,眼珠轉動,怔怔瞧向葉靜能。
葉靜能皺眉道:“你是何人,何以會被困在此處?”
那男子好似猝然驚醒,可是整個身子都埋在地下,半點也掙紮不動,大急道:“救命!救命!”
葉靜能道:“莫要著急,我自當救你,你且告訴我,你是什麽人?”
那男子神智終於漸複,見葉靜能羽衣星冠,忙道:“仙長救命,仙長救命!在下李鷸[yù],祖籍敦煌,乃是朝廷敕封的邵州刺史!”
葉靜能愕然。中宗神龍年間,他曾在朝為官,出任國子祭酒,如今雖然退居山林成了閑雲野鶴,但朝局新聞,依然有所關注。他也聽說過李鷸之名,此人在幾年前入主邵州,據說官聲不甚出色,外間因傳以“名實不副”之譏。身為地方長官、朝廷要員,卻怎麽會被埋在這洞庭湖畔的泥土中?
聽了葉靜能的疑問,李鷸不答反問道:“敢問仙長,今天是幾月幾日?”
葉靜能道:“開元丙辰年八月……”
尚未說完,李鷸失聲道:“什麽丙辰年?你說現下是……”
“現下是開元四年。”
李鷸頓時再度失神,臉上現出很怪異的神色,有些將信將疑,更多的則是驚恐。
葉靜能道:“事情原委究竟如何,煩請足下據實相告,我才好救你出來。”
李鷸忙道:“是,是。”定了定神,才又道:“在下一個月前……不,那、那是開元二年五月,在下奉詔赴邵州履任。五月十七,來到了這洞庭湖上,那天日朗天青,我……唉,我久在關中,乍見這湖光山色,動了附庸風雅的迂性子,意欲舍舟上岸,登臨遊賞一番。也不知為什麽,甫一上岸,便鼻衄流血,遊賞固然未能遊成,趕路也不大方便了,隻好就地歇宿。當天夜裏,我隻覺周身難受,無論如何也睡不踏實。起初隻道是水土不服之故,可是沒過多久,遍體發冷,竟像浸在湖水裏一般。我當即想要起身,卻發現無論如何也睜不開眼睛,四肢手足,就此一動都不能再動了。仙長……”他看向葉靜能,眸子中射出強烈的懼意,“你說……那是什麽緣故?我又為什麽會埋在地裏?”
葉靜能道:“照你所說,多半是中了妖物暗算。這‘水縛’之術,天下絕毒,能將你永囚湖底,萬世不得脫出。想來此妖道行不夠,未得精要,施術之時,將你的三魂一並禁錮了。否則你知覺不失,困在湖底兩年,心智必受損傷。”說話間伸手一引,泥土翻湧,將李鷸全身翻出地麵。
這番話直把李鷸聽得駭悸欲絕,自忖倘若果然知覺不失,能清清楚楚感知被埋在泥土裏,漫說兩年,恐怕用不了二十天,就要精神崩潰。
葉靜能沉吟片刻,接著道:“如此說來,而今的邵州李鷸,當是妖怪幻化。”
李鷸訝然道:“什麽邵州李鷸?”
葉靜能歎道:“這兩年來,邵州刺史,一直由李鷸擔綱。”
李鷸身體僵硬,倚在土堆上,一時無法站起,聽了這話,先是張口結舌,忽而明白過來,氣得全身發顫:“這……這……豈有此理!他們怎麽能把妖怪當作是我,難道人和妖都分辨不出嗎!簡直荒謬絕倫!”
葉靜能道:“世上是非不辨、人妖不分的事情,原也是常有的。鷸公……”他看著李鷸,頓了一頓道:“你身上邪術方解,切莫動氣,以免損傷真元。照貧道推想,當日那妖怪必是舐了你滴落水中的鼻血,因而可以幻化成型。如今要澄清真相,揭破妖偽,還需借你幾滴熱血一用。”
李鷸咬牙切齒道:“但能雪此恥辱,昭啟真相,休說幾滴熱血,便取了我這條性命又何妨!”
葉靜能道:“如此,得罪了。”取出一柄青玉小刀,在他臂上一劃,蘸血疾書成符,貼在草叢中一塊巨石上。血符一貼,那塊不下千斤之重的巨石,竟像一隻受驚之鳥,倏然離地飛起,帶著漫天的泥草沙土,呼嘯而去,眨眼沒入青雲,消失無蹤。
李鷸何曾見過這等異象,瞧得目瞪口呆。隻聽葉靜能道:“妖物即將顯形,事不宜遲,咱們即刻謁見張燕公,請他同去邵州,做個見證。”
張燕公就是封燕國公的張說,因與當朝宰相姚崇不和,開元元年,以中書令、公爵之尊,被外放到嶽州作刺史。雖然暫時失勢,但碩才令望,仍為天下景仰,能使動此公出頭,這件“真假刺史”案匪夷所思的真相,可以更令人信服。而恰好李鷸被困之地,正屬嶽州轄境,張說責無旁貸,非替他出這個頭不可。
於是兩人同謁鈴閣,途中李鷸請教法諱,方得知這位“仙長”竟是中宗朝名動公卿的禦前法師葉靜能。感激欽佩之餘,不由得生出無限感慨:畢竟天無絕人之路,若非葉法師奉旨朝覲,正巧路過洞庭,恐怕我將永遠不能重見天日。
張說聽了葉、李二人陳述,奇詭荒誕,難以置信,可是兩人言之鑿鑿,事情來龍去脈,亦入情入理,委實難斷真偽。茲事體大,他躊躇再三,還是不得不從二人之議,親往邵州一趟,讓“真假刺史”當麵對質。
到了邵州郡衙一看,隻見層層兵馬,警戒森嚴,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張說等人來得突然,事先未曾知會,竟給擋在轅門外。等了好半天,邵州的別駕、司馬才領著一眾僚佐迎出門來,人人麵帶愁容,與張說見禮。這時李鷸閃身出來,邵州群僚莫不大吃一驚,仿佛見到了天底下最不可思議的東西。
原來數日之前,“邵州刺史李鷸”坐堂議事,忽有巨石從天而降,砸穿屋頂,正砸在刺史身上。群僚忙上前搶救時,卻見巨石之下壓著一頭大黿[yuán],伸頭伸爪掙紮不止,刺史大人卻不知哪裏去了。
這是怎麽回事?
所有人驚駭困惑,茫然無從考索,隻好先喊人移開巨石。可是無論多少健勇壯士,用盡各種辦法,竟無法撼動那石頭分毫。
怪事接踵,刺史失蹤,群僚全無頭緒,到底要不要上奏朝廷,又該如何解釋?商量了幾天,不得要領。正在這時,張說竟帶著李鷸突然出現,群僚哪能不驚?
看此情形,兩方麵一加印證,張說對葉靜能的話已經信了八九成,說道:“此事原委究竟如何,葉法師,請你揭曉吧。”
於是葉靜能向邵州眾人轉述了李鷸的遭遇,如何奉詔啟程,如何遭妖物暗算,如何被拘縶湖底,自己又是如何將他救出,末了指著李鷸道:“這位才是朝廷敕封的本州刺史李鷸大人,至於這個……”又向那巨石之下的大黿一指,“水妖沐猴而冠,如今原形畢露,眾位大人當可明鑒。”
這時,李鷸家人聞聲趕來,李鷸情緒激動,抱著妻兒放聲大哭。
一樁懸案就此水落石出,當即由張說領銜具表上奏,詳陳事情始末。不日上諭下達,慰勉李鷸,著仍領邵州牧;葉靜能洞奸除妖,另有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