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提到自己在講授一門關於意誌力的課程時,人們的反應幾乎千篇一律:“哦,這正是我需要的。”現在,人們比過去更關注意誌力。所謂意誌力,就是控製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我們知道,意誌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係和事業成敗。我們也知道,應該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麵麵,包括吃什麽、做什麽、說什麽、買什麽。

然而,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誌力薄弱——“自控”隻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美國心理學協會稱,美國人認為缺乏意誌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很多人覺得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內心充滿愧疚。另一些人則覺得,自己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著,一時衝動而非審慎抉擇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即便是自控力很強的人,也覺得掌控生活是件令人筋疲力盡的事。人們不禁會問:生活真的需要如此艱難嗎?

作為斯坦福大學醫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我的任務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做出有利於健康的選擇。通過多年來觀察人們改變想法、情緒、身體狀況和習慣的種種努力,我發現,人們對意誌力的很多理解存在問題。這不僅阻礙了他們走向成功,也為他們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盡管科學研究已經為人們解釋了很多問題,但顯然大眾還沒有接納這些真知灼見。實際上,人們為了能夠自控,仍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我屢次發現,大多數人采取的方法不僅毫無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導致自毀或失控。

因此,我決定開設“意誌力科學”這門課。這門課是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項目,麵向廣大公眾開放。這門課匯集了心理學、經濟學、神經學、醫學領域關於自控的最新洞見,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抓住重點、管理壓力。這門課還闡述了人們為何會在**前屈服,以及怎樣才能抵擋**。此外,它還提出了理解自控局限性的重要性,以及培養意誌力的最佳策略。

令我欣喜的是,“意誌力科學”很快成為斯坦福繼續教育學院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第一次開課的時候,聽眾紛至遝來,我們不得不換了四次教室,才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座位。斯坦福最大的一間階梯教室裏擠滿了企業高管、教師、運動員、醫療保健人員和對意誌力感興趣的聽眾。學生們把自己的配偶、子女和同事帶進課堂,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經驗。

我的初衷是希望這門課惠及更多人,無論他們上課的目的是戒煙、減肥,還是償還債務、做更稱職的家長。但看到課程效果時,我仍然覺得很驚訝。4周的課程結束後,課堂調查顯示,97%的學生表示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更好的理解,84%的學生表示課上講授的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意誌力。課程結束時,參與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曆,包括如何克服30年的嗜甜症,如何終於遞交了退稅表格,如何不再對孩子們大聲嚷嚷,如何堅持進行一個運動項目。大家普遍認為自己狀態變好了,也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了。教學評價稱這門課能改變人生。學生們則達成了清晰的共識:對意誌力科學的理解有助於他們培養自控力,讓他們更有精力去追逐最重要的東西。科學的洞見對於戒酒者和戒網癮者同樣有效。自控的策略有助於人們抵製各種各樣的**,比如來自巧克力、電子遊戲、購物和已婚同事的**。學生通過這門課實現了個人目標,比如跑馬拉鬆、開創事業、應對失業和家庭矛盾的壓力,以及周五早上可怕的單詞測驗(也有母親把孩子帶來上課)。

當然,正如任何一位誠實的老師都會說的,我也從學生身上學到了很多。如果我喋喋不休地講述一個科學發現有多神奇,卻不解釋它對提升意誌力有何幫助,學生們就會昏昏欲睡。他們會及時反饋,告訴我哪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很有效,哪些方法則效果甚微。這是實驗室研究無法做到的。他們創意十足地完成每周作業,向我展示將抽象理論帶進日常生活的新方法。這本書結合了最優秀的科學理論和課上的實踐練習,不但融入了最新研究成果,更匯集了數百位學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