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大清第一家族醇親王府中氣氛格外壓抑。原來,曾經的攝政王載灃,他的妻子也就是溥儀的生母,以及溥儀的奶奶都一起被叫到紫禁城裏,受到端康太貴妃的一頓訓斥。

當時溥儀已經退位,在紫禁城小朝廷裏繼續當著他的“皇帝”,而圍繞著小朝廷的權力爭鬥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自從隆裕太後死後,端康也就是已故光緒帝的妃子瑾妃想效仿慈禧太後,對小朝廷、對溥儀進行絕對操控。但是溥儀並不怎麽聽端康的話,有時還會出言頂撞端康,說自己是皇帝,不應該聽任何人的話,氣得端康說不出話來。這天,端康把溥儀的一家子人叫到了宮裏,讓他們逼溥儀跟自己道歉。

事後,溥儀生母回到醇親王府裏,越想越氣,越想越覺得這是奇恥大辱,所以索性拿了塊鴉片,兌著水吞了下去。吞完鴉片後,溥儀生母拉著她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溥儀的親弟弟——14歲的溥傑,在醇親王府裏做最後的巡視。當轉到差不多時,她的兩眼開始發直,隻聽她對溥傑說:“你哥哥是大清的皇帝,你要幫助哥哥恢複祖業,別像你阿瑪那樣沒有出息。”說完不久,她就死了。

溥儀曾說,溥傑和他長得非常相似,隻是比他小一號而已。這對親兄弟雖然有著極其相似的外表,關係也最為親近,但是兩人的命運卻有著天壤之別。

當年慈禧太後決定毒殺光緒皇帝,就強行指派三歲的溥儀為皇位繼承人。自此之後,溥儀就搬進了紫禁城住。而溥傑再見到哥哥溥儀時,已是八年之後。這天,九歲的溥傑和家人進宮“會親”,會親結束後,溥儀和溥傑就開始在宮裏玩捉迷藏,在玩捉迷藏的時候,溥儀突然就發現溥傑的衣袖裏竟然是黃色的。溥儀一直被教導,隻有皇家才能用黃色,所以非常生氣,大聲訓斥溥傑為什麽敢用黃色的衣袖。溥儀一發脾氣,溥傑嚇得話都不敢說了,這次訓斥讓小小的溥傑心裏明白了,溥儀不僅是他的親哥哥,更是皇帝。

所以,自此以後,溥傑再見到溥儀,從來都是尊稱他為皇上,而溥儀則叫他的名字——溥傑。

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溥傑都是以溥儀陪讀的身份,在宮中陪伴溥儀。

溥傑也牢牢記著母親臨死前說的話,幫助溥儀。當時溥傑成了溥儀身邊最親近的人。甚至,溥傑娶的第一任妻子,也是溥儀曾經選妃的對象。但是,這個女人卻讓溥傑的前半生變得痛苦不堪。

● 溥儀、溥傑合影

這個女子名叫唐怡瑩——她是瑾妃的侄女。唐怡瑩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嘴巴也很甜,深受瑾妃的喜歡。在她少女時代,因為瑾妃的緣故,所以能經常入宮。其實,瑾妃也有另一個意圖,那就是撮合她和溥儀,瑾妃一來希望自己的家族中再出一個“帝妃”,二來也是希望可以借她來達到控製溥儀的目的。

溥儀也很喜歡這位妹妹,兩人可以說青梅竹馬。但是,到了溥儀選妃時,瑾妃忽然變卦了,不同意溥儀娶唐怡瑩為妃。這事非常蹊蹺,據張學良說,是因為瑾妃覺得唐怡瑩為人不檢點。其實,專家認為瑾妃之所以變卦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當時局勢已經變了。她意識到溥儀已經失勢,唐怡瑩如果嫁給溥儀,隻會讓她的人生變成悲劇。但是當時唐怡瑩並不了解瑾妃的用意,所以還對此事耿耿於懷。

那麽,沒有嫁給溥儀的唐怡瑩,嫁給了誰呢?那就是時常陪伴在溥儀身邊的溥傑,皇帝的親弟弟。但這段婚姻注定不幸福,女的懷著皇後夢,最終不過是個福晉,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溥傑則覺得唐怡瑩脾氣大,大小姐作風實在不好相處。

而很快,唐怡瑩便讓溥傑的人生變成了灰色。

張學良曾自述他和唐怡瑩的第一次見麵:1926年的春天,25歲的張學良在北京飯店見到了溥傑夫婦。那時唐怡瑩22歲,溥傑19歲,兩人結婚不過一年。

唐怡瑩見到張學良後,便慫恿溥傑邀請少帥張學良來家裏做客。溥傑當時沒有多想,就同意了。而到了張學良來到溥傑家時,唐怡瑩竟捧出厚厚一剪貼本,都是近幾年來報紙上有關張學良消息的新聞剪貼、照片。

這一舉動無疑表明,唐怡瑩對張學良已經心生好感多年。據張學良回憶稱,當時在溥傑的臥室裏,他和唐怡瑩就做了對不起溥傑的事情。

很快,張學良和唐怡瑩的戀情就傳遍京城。溥傑知道後,一則是非常憤怒,同時心中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了地。畢竟這個女人並非自己所愛,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很多年後,溥傑到東北軍中,張學良向他坦白了自己和他妻子的戀情。溥傑則說:“我不在乎,她不找你,也會去找別人。”溥傑說的話沒錯,1931年冬,唐怡瑩又和浙江軍閥盧永祥之子盧小嘉走到了一起,甚至兩人後來還用卡車運走了溥傑家中的大批財物去變賣,來逍遙快活。

所以連張學良多年後對唐怡瑩的評論都是“混蛋透了”。

經曆過第一次婚姻的失敗,溥傑一心想要出國,他甚至對哥哥溥儀說,隻要出國了,就應該能改變他目前的所有不幸,開始新的人生。

那時,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開始了他的複辟計劃,這時他急需一批將來可以為自己所用的人來掌握軍政大權輔助自己,親弟弟溥傑自然成了溥儀的一個人選。於是溥傑終於有機會前往日本軍事學校學習軍事,一來可以為哥哥效力,實現母親的臨終遺言,二來也可以幫助自己逃脫當時的生活困境。但是,沒想到日本人這個時候卻突然又盯上了溥傑。1932年3月1日,在日本軍隊的支持下,溥儀從北平順利到達東北,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但是溥儀並不隻是想做個傀儡,他有更大的野心。對於溥儀的態度,日本人也並不放心,所以他們開始實行一個計劃,那就是拿溥儀過渡,最終要一個有日本血統的“皇帝”來繼承帝位,實現他們對中國的陰謀統治。

但我們知道,溥儀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沒有子嗣,也不可能會有子嗣。所以,日本人這時就開始把目光放到溥儀的親弟弟溥傑身上。當時日本人得知溥傑的婚姻狀況後,更認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了。

他們計劃讓溥傑娶日本女人為妻,這樣將來生一個有日本血統的男孩,就可以成為“滿洲國”第二代“皇帝”。

很快,溥儀從關東軍給他安排的秘書吉岡安直嘴裏,知道了日本要給溥傑安排一個日本老婆的事。這個消息令溥儀十分震驚,溥儀立馬猜出日本人的意圖。他知道,一旦日本人的計劃成功,溥傑生了日本血統的男孩,自己和溥傑的厄運就會到來。

怎麽辦呢?溥儀當時在日本人的操控下,甚至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關東軍已經把他所信任的大臣們從身邊弄走了。於是溥儀隻好找來他的二妹,借談家事為由,商量溥傑的事情。

聽完溥儀的講述後,二妹也非常著急。兩人隨後商量決定,搶先在北平給溥傑找一個滿族妻子,這樣就可以讓溥傑有理由回絕日本人的要求。與此同時,溥儀緊急將身在日本的溥傑叫到了偽滿皇宮,告誡他,一旦日本人的計劃得以實施,他和溥傑都會有性命危險。

很快,溥儀的二妹就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婉容的表妹,一個暗戀溥儀多年的格格——王敏彤。王敏彤長得纖瘦頎長,眉眼精致,皮膚白皙,是一位漂亮的格格。她自小受母親及長輩的規訓,一舉一動透著大家閨秀的風範。王敏彤曾經對溥儀癡情,但是因為婉容的緣故,一直不敢走近溥儀。現在,二妹想到這個人選,自然是覺得危急時刻,她會出來幫忙。果然,王敏彤母女倆都同意了這門親事。但是事情還是很快被日本人知道了,於是吉岡安直把溥傑叫了去,對溥傑說:“我是來通知你的,關東軍已經開始為你物色日本妻子,希望你能滿意。”溥傑為難地說:“但是皇上在北平已經給我找好了,我也已經同意了。”見此,吉岡安直直接威脅溥傑,告誡溥傑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可以隨便答應和別人的婚事,而應做“日滿親善”的表率。最後,吉岡安直告訴溥傑,這是日本軍方的意思,本莊繁大將將在東京親自為他做媒,為他找一個日本貴族血統的女子。吉岡安直的一番話,是警告溥傑,關東軍的決定是不能改變的,本莊繁大將出馬,代表這門親事是關東軍的最高命令。

當時溥傑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唐怡瑩,那時溥傑和唐怡瑩並未正式離婚。可沒想到,關東軍命令溥傑去北平找唐怡瑩離婚。溥傑找到唐怡瑩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唐怡瑩竟然提出必須賠償一大筆離婚補償款。這事剛好給溥傑一個借口,於是離婚之事就這樣僵持下來。

● 溥儀(中)溥傑(左)和潤麒(右)在東影壁

● 溥儀與溥傑讀看奇聞

見此,吉岡安直親自帶著人馬,來到北平唐怡瑩的寓所,命令日本憲兵把守大門,然後徑直闖入院內,可是卻撲了個空。原來,唐怡瑩早就已經搬到上海去了。最終,吉岡安直找到唐怡瑩的兩個弟弟,逼他們在事先準備好的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名。甚至把當地警察署長找來,也在離婚證書上簽字畫押。就這樣,溥傑拿到了唐怡瑩的弟弟簽署的“情願離婚,情願不要贍養費”的所謂字據。

見溥傑已經完成了離婚的手續,身在日本的本莊繁開始了行動,他物色起了溥傑的日本新娘人選。原本本莊繁打算給溥傑找一位有皇族血統的公主,但是日本皇室的法典不允許,於是他隻能在僅次於皇族的公卿貴族女子中挑選。在一堆貴族姑娘的照片中,本莊繁最後選中了嵯峨家族的小姐嵯峨浩。嵯峨浩這一年二十三歲,當時正在女子學習院學畫畫。嵯峨浩家族屬於日本公卿貴族,地位上僅次於皇族,嵯峨家與天皇還有著血緣關係,並且來往極其密切。

但是,關東軍的安排在整個嵯峨家族引發了軒然大波,所有人都反對這門親事,特別是嵯峨浩的祖母南加子,她堅決反對將心愛的孫女遠嫁東北。可是礙於這是軍部的意思,嵯峨家族也不能直接拒絕。

這個時候,吉岡安直想了個辦法,就是讓兩人都先看看對方的照片。吉岡遞給溥傑嵯峨浩的照片,溥傑一看之下,覺得照片中的嵯峨浩溫文爾雅、美麗嫻靜,外貌有點像當時他很崇拜的寶中戲場裏最紅的明星草笛美子。看完照片,溥傑有點心動,便點了點頭,表示滿意。見此,吉岡安直又拿著溥傑的照片給嵯峨浩,當時吉岡安直的心情非常不安,生怕嵯峨家看完照片不同意。沒想到嵯峨浩看完照片,第一個印象是覺溥傑溫和安詳,雖然戴著軍帽,但五官端正,眼鏡後麵的眼睛聰慧而明亮,與其說像個軍人,不如說更像個學者或文人,她覺得放了心,也表示滿意。

見此,吉岡安直很快就安排兩人相親,相親的地點選在了嵯峨浩的外祖父容所的家裏。

那天溥傑穿了一身筆挺的軍服,來到容所家時,還突然發現大廳門口有一對大型的景泰藍獅子,這是中國常見的擺設。他認出這是頤和園內的東西。後來他進入家中,便變得有些拘謹,除了應酬一些必要的問話外,正襟危坐,沒有什麽話說。他看見嵯峨浩,穿一件繡著百合花的桃色衣裙,含羞地低頭坐著,比在照片上看到的更顯得嫵媚動人。

見到嵯峨浩本人,溥傑其實是滿意的。嵯峨浩對溥傑也很有好感。更具戲劇性的是,之前強烈反對的嵯峨浩祖母南加子,在見到溥傑後也非常滿意,對溥傑讚賞有加,總之這次相親三方均表示滿意。

此時的溥傑已經將日本人的陰謀拋在了腦後,當本莊繁問溥傑對嵯峨浩印象如何時,他竟然說了兩個字——“很好”。本莊繁聽後立刻將溥傑的看法傳達給了嵯峨浩的家人,而嵯峨浩一家對溥傑的看法也不錯,認為他彬彬有禮,能體貼人。而當本莊繁問嵯峨浩的看法時,她羞得滿臉通紅,隻說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了”。溥傑和嵯峨浩的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很快的,兩人就進入到了訂婚階段。

1937年4月3日,溥傑與嵯峨浩在東京完婚。婚禮由本莊繁夫婦主持,溥傑時年三十歲,嵯峨浩二十三歲。日本皇族竹田宮恒德王和王妃也出席了婚禮。從時間看,兩人結婚的速度不可謂不快。婚禮後,溥傑夫婦就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蜜月旅行,之後才回到東京。溥傑在千葉的稻毛海岸租了一處新居,離他上學的步兵學校很近。那是一幢朝陽的日式建築,站在簷下可以展望袖浦一帶的大海,風景秀麗宜人。那段時光成了溥傑和嵯峨浩一生中最美的回憶。

此時,遠在東北的溥儀,在見到兩人婚禮的視頻後,卻開始惶恐不安了。他覺得嵯峨浩這個弟妹是日本人安插在溥傑身邊的定時炸彈,同時擔心兩人生出男孩,自己就會性命不保。

這個時候,溥儀對溥傑非常不滿。而溥傑為了挽回與哥哥的關係,就給遠在長春的溥儀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博得他的諒解。在信中溥傑是這麽描述妻子嵯峨浩、告知他自己婚後的家庭生活狀況的,“浩對於家中諸事,事無巨細,皆親自操作。甚至蓬首敝衣,收拾一切。傑不在家裏,自以簡單食物果腹。傑歸時,將撙節之餘,豐饌為餉。誠傑有生以來初嚐到此種家庭之幸福也”。

意思是嵯峨浩將自己照顧得非常好。與此同時,溥傑還授意嵯峨浩也給溥儀寫了信,希望可以讓溥儀接受嵯峨浩這個弟妹,嵯峨浩是這樣寫的——“得早日瞻仰天顏,敬承聖訓,實浩畢生之大幸也”。短短幾句話不僅表達了嵯峨浩對溥儀的極度尊敬,還表明了自己將與丈夫溥傑前往中國東北。

不久之後,嵯峨浩跟隨溥傑回到東北長春,來見溥儀。那麽,這將會是怎樣一個場麵呢?

溥傑夫婦回到東北後,自然受到了溥儀的冷落,溥儀不再同他說任何心裏話。兄弟兩人第一次出現了嫌隙。甚至,溥儀還以溥傑身份軍銜太低,不宜經常出入皇宮為由,拒絕見溥傑。

當時,嵯峨浩會給溥儀送點吃的,表示對溥儀的尊敬。但是溥儀一口也不吃,遇上非與溥傑同桌吃飯不可的時候,桌上凡是嵯峨浩做的菜,他都等溥傑吃過之後,才在溥傑下筷的地方吃一點兒。這是因為溥儀害怕日本人知道自己不吃嵯峨浩的食物,到時找自己麻煩。所以戰戰兢兢的溥儀隻能假裝坐著,假裝像吃了似的。

事實上,當時嵯峨浩對溥傑完全是正常夫妻的感情,她沒有任何替日本軍方做事的想法。這從溥傑夫婦在東北新居的情況就能看出來,溥傑和嵯峨浩住的是連圍牆都沒有的五間平房,四周雜草叢生,方圓數裏沒有第二戶人家,溥傑夫婦入住房間內的牆壁的漆都是臨時刷的,房間裏更別提電話什麽的。為此,嵯峨浩讓自己從日本帶來的女傭直接找到關東軍,經過交涉,最終日本軍方才給他們圍上了圍牆,裝上了電話。而當關東軍為夫妻倆運來家具時,態度粗暴,完全不懂小心輕放,致使一些好端端的家具,都被砸壞了。此時的嵯峨浩終於明白,自己的丈夫在偽滿洲國,處於何種尷尬的地位。

● 溥傑書法

溥傑也覺得臉上無光,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因為連所謂的康德皇帝溥儀都是個沒有實權的傀儡,自己這個禦弟還能有什麽權力呢?

雖然嵯峨浩沒有替日軍效力的念頭,但是關東軍在溥傑與嵯峨浩結婚還不到一年的時候,開始采取了行動。他們製定了一個《帝位繼承法》,並且逼迫溥儀在上麵簽字通過。

《帝位繼承法》第五條規定:帝子孫皆不在,傳帝兄弟及其子孫。這其實就是說,溥傑和嵯峨浩的後代將可以繼承皇位。製定完《帝位繼承法》,關東軍就等著嵯峨浩能為溥傑生一個男孩,不過,冥冥之中似乎注定日本人的陰謀並不會得逞。

1938年2月26日,嵯峨浩為溥傑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隨著一聲啼哭,吉岡安直第一時間衝了進去,並進行祝賀,當然了,他真正的目的是看看嵯峨浩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結果當然讓吉岡安直異常失望。

見是女兒,溥儀非常開心,溥傑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他給女兒取名“慧生”,意思是智慧高深。當時,溥傑負責偽滿皇宮裏禁衛隊的工作,所以他每天一到下班的點,就趕著回家,守在女兒身邊。這個女兒讓他和溥儀的關係逐漸緩和了下來。

因為是女兒,溥儀對她的態度也格外地好,似乎是這個女兒救了自己一命。所以溥儀用特別疼愛的方式,回饋慧生。每次慧生進宮,吃飯時溥儀都會讓慧生坐在他與溥傑之間。這是其他格格的子女們,都無法享受的待遇。

還有一次,慧生穿了一件底襟很長的衣服進宮,自己踩著了衣服摔了一跤,溥儀急忙跑過來,心疼地抱起慧生,送到嵯峨浩的身邊對她說:“不要給孩子穿這麽長的衣服,太危險了。”溥儀對慧生的疼愛,令溥傑和嵯峨浩感到十分欣慰。

到了慧生一周歲生日,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是要抓周的。當時慧生沒有選擇玩具、吃的,竟然爬到桌子最遠處,拿起了一支筆。溥傑和嵯峨浩見了,都非常開心。溥傑自己喜歡書法,在書法上頗有造詣,所以他見到女兒抓到筆,那種發自內心的歡喜,讓所有在場的人都看在眼裏。當天,他們一家三口還拍照留念。

不過,關東軍當時並不死心,時刻盯著溥傑和嵯峨浩,幾年後,嵯峨浩再次懷孕了。不過,日本人再次失望了。

1940年3月13日,嵯峨浩生下了她與溥傑的第二個女兒,愛新覺羅·嫮生。此後,嵯峨浩和溥傑未再有孩子。

其實,學者對偽滿曆史的研究證明,盡管溥傑和嵯峨浩是一宗軍國主義者包辦的政治婚姻,但嵯峨浩從未從事任何諜報活動,而在七七事變的時候,嵯峨浩還對溥傑表示出對日軍侵略行為的不滿,明顯地認為“日本不對”。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偽滿洲國覆滅,當時有日本官員留在新京的家屬要撤回東京,她們約嵯峨浩回日本。但是嵯峨浩回複日本官員的家屬說:“謝謝您的關心。我要留在這裏,我現在是中國人,請不必擔心。”

但沒多久,溥儀也準備逃亡了,但是因為飛機小,坐不下那麽多人,所以他和溥傑等人先逃,讓剩下的女眷包括溥儀的妻子李玉琴、溥傑的妻子嵯峨浩等坐火車。但是,溥儀、溥傑的飛機很快被蘇聯紅軍攔下,隨後他們一起被送到了伯力收容所,在那裏一待就是五年。五年改造期間,溥傑和溥儀的關係逐漸恢複。兩人一起摘菜,溥儀生活自理能力差,溥傑就盡量幫溥儀。而當時,溥傑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嵯峨浩和兩個女兒。在收容所,隻要有日本戰犯將被遣送回國,溥傑便會千方百計找機會接近他們,告訴他們嵯峨浩住在哪裏,希望他們回國之後,為自己捎個口信給嵯峨浩,讓他們告訴妻子,自己還活著。可是,這些人回去後並沒有見到嵯峨浩。那麽,嵯峨浩當時在哪裏呢?

原來,與溥傑分開後,嵯峨浩帶著女兒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一年後,她們輾轉回到日本,回到日本的嵯峨浩一麵照顧孩子,一麵四處打聽丈夫溥傑的消息,隻要是從中國回去的日本士兵,嵯峨浩都會纏著對方問上好半天。可是,人海茫茫,嵯峨浩一直沒有打聽到關於溥傑的任何消息。

直到1954年8月的一天,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所長把溥傑叫過去,並遞給他一封信,這封信竟然是周恩來總理要求所長轉交給溥傑的。溥傑打開信一看,不禁號啕大哭。原來,這封信是溥傑的大女兒慧生寫給周恩來總理的。慧生寫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上內容是這樣的:“敬愛的周總理,我的中文雖然很拙劣,但請允許我用在日本學習的中文寫這封信,我的父親溥傑久無音訊,母親和我們都很擔心……現在中國與日本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但是我們的家庭是由中國的父親和日本的母親組成的,我們全家人都真心實意地期望中日友好,這一心願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攔的……拜托了,請將這封信連同照片,轉交給我的父親。”

周總理在看完慧生的信後,認為這是對溥傑改造最好的幫助,所以親自做出批示,不僅把信轉交到溥傑手裏,還恢複了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戰犯們與家屬通信的自由。於是,離別九年後,溥傑終於和妻子、女兒取得了聯係。

在後來的通信中,溥傑知道女兒慧生戀愛了,對象是大學的一個同學。但是,她當時卻非常地傷心難受,為什麽?因為對於這場戀愛,慧生的母親嵯峨浩並不同意,理由是既然自己嫁給了中國人,那麽就是中國人了,女兒也是中國人,所以應當嫁給中國人,而且應該是滿族男子。嵯峨浩這種熱愛中國的想法,讓溥傑很感動。

但是,讓溥傑沒想到的是,一天他得到一個噩耗,那就是慧生竟然和日本男友雙雙殉情了。

● 1959年12月9日,獲得特赦後的溥儀離開遼寧撫順

原來,當時女兒寫信給溥傑,告訴溥傑她有個男朋友,她很喜歡他。但沒有提到結婚,也沒有說明她的母親持反對態度,隻是問溥傑她該如何辦?溥傑當時想自己長期不和女兒在一起,也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實在沒有資格來答複她這種問題,因此回信中隻說,他不了解情況,希望她照母親的意見辦。這使得慧生非常失望,她本來希望得到溥傑的支持,結果得不到他的支持,所以隻好走上了絕路。她和日本男友在1957年12月4日19時相約在日本靜岡縣天城山隧道到八丁池之間開槍自盡。五天之後遺體才被人在一棵百日紅樹下發現。兩人依偎著,手槍已經射穿了太陽穴。

對此,獄中的溥傑傷心欲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非常內疚,他覺得自己對女兒的死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1959年年底,撫順戰犯管理所俱樂部裏,“特赦戰犯大會”的橫幅異常顯眼。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走到講台當中,拿出一張紙,念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愛新覺羅·溥儀。溥儀從座位上站起來,痛哭流涕,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麽。旁邊的弟弟溥傑馬上伸手捅他,說:“大哥,大哥,快上前邊去。”溥儀還是站著不動,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能被特赦。溥傑又捅了捅他,他才下意識地往前走,並接過了特赦通知書。

而那次特赦,溥傑並不在列。事後,溥儀找溥傑談話,他認為溥傑之所以沒被特赦,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和日本妻子的問題。這時的溥儀還是認為,嵯峨浩是日本軍方的特務,是企圖拉攏溥傑的,所以他勸溥傑要和嵯峨浩劃清界限。

那天晚上,溥儀和溥傑談了一個多小時,這麽久的談話,是兩兄弟間幾乎沒有的。

一年後,也就是1960年12月6日,溥傑終於也獲得了特赦。在獲得特赦後,出獄的溥傑在北京見到溥儀,兩兄弟抱在一起,哭了很久。

可是,當時溥傑心中始終有個心結,那就是想把妻子嵯峨浩從日本接回來。但是他知道溥儀一定是反對的,所以,他幾次想寫信讓嵯峨浩回中國,最後都作罷。

事實上,當時溥儀家族內部的人都對溥傑要不要接嵯峨浩回來有巨大的分歧,很多人覺得這是立場問題。這個事情直到周恩來總理的一次邀請,最終才一錘定音。

1961年2月12日,周恩來總理邀請了溥儀家族去家中就餐,期間周總理直截了當地說:“溥傑的妻子還在日本,你們是不是該請人家來中國,讓他們一家人團聚呢?”

周總理說完,大家一時沒反應過來,所有人麵麵相覷,見此,周恩來總理就點名問大家意見。首先他問了溥儀,果然,溥儀發表了他不同意的觀點。理由是,他痛恨日本帝國主義,他弟弟溥傑和嵯峨浩這場帝國主義包辦的婚姻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

之後,周總理又問了其他人,不過這時開始有人同意嵯峨浩回國。

在要不要請嵯峨浩到中國的問題上,討論很激烈,見此,周總理讓大家先吃飯。到了飯後,周總理繼續組織大家討論。最後,溥儀在眾人的勸說下,終於同意讓嵯峨浩回來。

之後,溥傑寫信給嵯峨浩,告訴她自己已經被特赦,讓她回中國和自己一起生活。這封信由周恩來總理請人帶到日本,交給嵯峨浩,嵯峨浩很快回信,表示自己願意到中國,與丈夫一起生活,經曆了十六年的分離,她一定要和溥傑共同生活。1961年5月12日,嵯峨浩終於來到中國,她是第一個回到中國的日本人,在國際上影響很大。當天,溥傑親自前往廣州火車站迎接,走下列車的嵯峨浩穿著一身旗袍,手裏捧著慧生的骨灰盒。溥傑輕輕地接過骨灰盒,把它抱在懷裏,就像當年他摟著五六歲的慧兒一樣。這時小女兒嫮生上前叫了一聲“爸爸”,她已經是個二十一歲的大姑娘了。之前溥傑隻能通過照片看女兒,現在他終於見到了真人,一時間熱淚無語。

之後,周恩來總理為溥傑和嵯峨浩一家在北京護國寺52號院安排了住處。這房子原本就是他父親醇親王府邸的一部分,當年醇親王分給了溥傑,但是溥傑一直沒怎麽住過。新中國成立後,房子成了工廠,現在周總理又將房子騰出來給溥傑。房子被粉刷一新,裏麵還安置了沙發,甚至還有很少見的私用電話。為了讓他們生活方便,房子裏還有個保姆照顧溥傑一家人生活。

後來,溥傑在新中國曾作為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維護民族關係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嵯峨浩對中國的感情也越來越深。1980年嵯峨浩在訪日期間得了腎病,在病情緩解後,她便隨溥傑回到中國,寧願放棄在日本接受更好的治療,也不願在日本待著。1987年嵯峨浩在北京友誼醫院病逝,她在遺囑中說,把骨灰一半留在中國,一半灑向日本。

溥儀沒能目睹溥傑和嵯峨浩的愛情走到最後。可能一生受皇帝身份所累的溥儀至死也不能理解,弟弟溥傑政治婚姻下還能存在著真實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