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耶穌會士賀清泰(Louis de Poirot,1735—1814),出生於法國,長於意大利。他於1756年進入佛羅倫斯耶穌會學院學習,1766年加入耶穌會,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來華。不久即進入清宮廷供職,任如意館行走,是當時最受清乾隆皇帝重用的西洋畫家。[31]他還精通漢文、滿文,1793年任馬嘎爾尼訪華時的中方翻譯,1803年擔任中俄之間的滿文翻譯。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賀清泰在北京去世,享年80歲。在華44年,他是耶穌會在華的最後餘存人之一。

賀清泰最為著名的成績是《聖經》翻譯,他晚年退隱北京天主教北堂,致力於翻譯《聖經》。他以拉丁文本為依據,將大部分《聖經》(《舊約》除《雅歌》及部分先知書以外全部譯出,《新約》全部譯出)譯為非常通俗的漢語官話,即漢語白話。譯本完成於1803年(清嘉慶八年),名為《古新聖經》,每章後都附有簡單的注釋,共34卷,史稱“賀清泰譯本”。

賀清泰還翻譯了滿文的《聖經》,他的滿文聖經手稿收藏於日本東洋文庫。

關於賀清泰漢文《聖經》譯本,共有三處文字記錄。一是出現在徐宗澤的《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一書中。二是馮瓚璋先生於1947年整理的《北平北堂圖書館暫編中文善本書目》中,記載了《古新聖經》的收藏情況。三是天主教思高學會的雷永明神父(Gabriel Maria Allegra,1907—1958)於1935年來北京後,在北堂圖書館閱覽了賀清泰的《古新聖經》,用照相機拍攝,以做思高聖經翻譯之參考。該拍攝版本輾轉北京、澳門、香港等多地,絕大部分遺失,但香港思高學會仍存舊約的《撒母耳記上》17—31章和《撒母耳記下》全部。筆者就是在香港思高學會看到該局部拍攝照片的譯本。

賀清泰在兩篇序言中詳細說明了他的漢文《聖經》翻譯原則。[32]他以拉丁文欽定《聖經》譯本——武加大譯本——的譯者耶柔米(St.Jerome,340—420)[33]的行動為依據和準則。因為耶柔米當年就是用拉丁文的口語翻譯了《聖經》,因此,賀清泰也用了漢語白話來翻譯聖經。賀清泰譯本簡單通俗,偶有北方俚語,章節編排與拉丁文《聖經》不甚相同。

下麵抄錄賀清泰譯本、和合官話譯本、思高譯本中的《新約全書》《撒慕爾紀下》進行對比。

賀清泰譯本:無,《眾王經第二卷》第1章第1—15節[34]

1撒烏耳死了後。達味殺敗了亞瑪肋克的人。回轉西蛇肋克。在那裏住了兩天。2第三天。有一人從撒烏耳的營盤來。他的衣服扯破了。頭上撒灰塵。到了達味跟隨前。伏地叩頭。3達味問。你從那裏來。答應。從依斯拉耶耳兵營逃來。4達味又問。事情如何。你告訴我。他說。從戰敗逃跑的多。在那裏死的民也眾。撒烏耳同他的兒子約那大斯都死了。5達味望送信的少年人說。怎知撒烏耳同他兒子約那大斯兩個死了呢。6送信少者答應。我忽到熱耳玻耶山上見撒烏耳胸挨著他的槍。仇敵的車。馬。兵剛剛趕上他的時候。7他望背後回頭見我。呼喚。我答應。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