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文字演化史的角度來看,東西方文字的發展曆程截然不同。西方文字是從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再到拚音文字的發展過程。西方文字從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巴比倫楔形文字開始,經腓尼基人加工後,由古希臘人發展成為一種完善的字母文字,後來演化為羅馬文字(即拉丁字母文字),進而再產生出當代西方各類文字。

漢字的發展則是另一種曆程。這種象形文字在幾千年的曆史中,先是由甲骨文、金文到秦小篆,再到漢隸書,之後其書寫形式才基本定型。從本質上講,漢字是一種音節文字,除了直接的表意漢字外,大量的形聲字都是由表意的部分(詞素或字根)和表音的部分(詞素或字根)組合而成。漢字在結構上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的原始古樸風格。雖然今天的現代漢字擁有一個拉丁字母注音係統,但在筆畫、字根、字型、字意和讀音等方麵,與西方文字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語言文字體係。

文字按其出現的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文字;另一種是人工文字,如書寫壯語的壯字,書寫景頗語的景頗文。自然文字在人類文明史中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自然文字起源於圖畫,並且經過了表意階段和表意和表音共存的階段。但世界上幾種重要的自然文字都進入了拚音文字階段。例如,蘇美爾象形文字發展成了楔形音節文字;赫梯象形文字發展成了愛琴海音節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發展成西部閃米特音節文字,又進一步發展成希臘音位文字、希伯來音位文字、拉丁音位文字,等等。唯獨漢字沒有進入拚音文字階段,這是一個非常引人關注的問題。

然而,在近代西方文化向東擴展時,由東西方曆史發展不同道路所形成的語言文字,必然會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導致一場文化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