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頗文字:漢藏語係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聖經譯本

景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大多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少部分信仰基督教。景頗族包括五個主要支係:景頗、載瓦、勒期、浪俄和波拉。景頗支係的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載瓦、勒期等四個支係的語言比較接近,同屬藏緬語族緬語支,兩個語支的語言差異較大,通話困難。景頗族曆史上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現有的景頗文(克欽語)和載瓦文兩種,都是在基督教傳教士的創製或啟發下,以拉丁字母為基礎創製的拚音文字,景頗文創製於19世紀末,載瓦文創製於1957年。[48]

歐拉·漢森的景頗文聖經翻譯由此開始。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景頗文《約翰福音》出版。它不僅是景頗文的第一本聖經,而且還是第一本西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聖經。1896年,《路加福音》出版。1897年,《創世紀》出版。1898年,《出埃及記》出版。1899年,《俄巴底亞書》至《約拿書》出版。1901年,《詩篇》出版。1902年,《使徒行傳》出版。1903年,《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出版。1912年,《新約全書》出版。1927年,《聖經全書》出版。全部聖經譯本都由傳教士歐拉·漢森翻譯,都由在緬甸仰光的美國浸禮會真神堂出版。[49]

1915年,英國人英若(Imram)在漢森譯本的基礎上編寫了一套四冊的教學課本,經緬甸政府審定後正式推廣使用,初在緬甸景頗族地區推廣。1936年後,隨著基督教勢力在雲南景頗族、克倫族地區的擴展,景頗文也通過教會學校在教徒中推廣開來。[50]其實,文字本身是沒有宗教性的,作為一種用於交流的文化工具,民族文字的建立也便於傳播文化知識。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組織專家學者對這套文字進行了改進。1958年後,政府用這套改進後文字在景頗族地區的小學進行教學和在社會上進行掃盲,其使用麵不斷擴大,現在已經基本規範化,深受景頗族人民的歡迎。目前,景頗文得到了更好的使用和發展:雲南民族學院民語係、德宏州民族師範學校開設了景頗文班,德宏州辦有景頗文版報刊《團結報》和景頗文雜誌《文崩》;出版發行了景頗文的政治、文藝、科技、圖書、教材和兒童讀物,創作了景頗文小說,編輯出版了《漢景辭典》《景漢辭典》和《景頗成語》等工具書。德宏州民族出版社自1981年創建以來,用景頗文出版了各類圖書、掛曆、教材等數百種出版物達10萬冊。[51]緬甸也用這套文字出版過詞典、報紙、教科書等。

2.富能仁字母

(1)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西傈傈文聖經譯本

1921年,富能仁翻譯的《馬可福音》由在上海的英國聖經會出版。這是第一本西傈僳語聖經譯本。由於雲南西部信仰基督教的人數遠多於東部,因此,西傈僳語聖經的影響重要很多。1923年,出富能仁翻譯的《約翰福音》出版,後於1930、1932年,分別出版了內地會傳教士高曼夫婦(C.G.Gowman and Mrs Gowman)翻譯的《路加福音》和《馬可福音》。1933年,富能仁翻譯的《馬太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出版。1938年,富能仁和內地會傳教士、加拿大人楊恩慧夫婦(Allyn B.Cooke and Leila Cooke,傈僳名阿一單、阿子單)合作翻譯的《新約全書》出版。除西方傳教士外,參與翻譯的人還有緬甸克倫族傳教士巴托、傈僳族人摩星和傈僳族人汪吾用必。[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