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西南少數民族的聖經譯本共有96種。其中,出版了聖經新舊約全書4種,新約全書13種,舊約全書1種,其他分卷78種。從語言來看,聖經譯本涉及漢藏語係和南亞語係,其中漢藏語係苗瑤語族苗語支26種聖經譯本,漢藏語係壯侗語族壯傣語支18種聖經譯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35種聖經譯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景頗語支12種聖經譯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緬語支2種聖經譯本,南亞語係孟高棉語族佤崩龍語支3種聖經譯本。

傳教士入華後“苦於風土人情之不諳,語言文字之隔膜”,因此深入民族地區傳教時,多數都先學習當地語言。有些傳教士對當地語言掌握得非常嫻熟,有些還編撰了一些詞典工具書。他們留下的有關這些民族語言文字的資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民族語言文字的調查。

雖然直至20世紀中葉他們離開中國時,仍然未能改變這些地區的傳統階層化社會的基本性質,但他們使得整個原存社會文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遷和分化。他們幫忙創製民族文字,開展文化和宗教教育,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代代口傳曆史、刻木結繩記事的落後狀況;增強了民族文化意識以及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傳教人員,並使基督教在雲南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具有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他們的傳教突破了雲南少數民族社會傳統像家庭教育和民族生活教育這種自發的、經驗教育的模式,開啟了現代教育製度化模式的雛形;同時使雲南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不僅在觀念上,而且在生活方式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創製少數民族文字

西南少數民族文字聖經譯本涉及漢藏語係和南亞語係。除傣族的傣那文和傣仂文是原有文字外,其他文字均為傳教士所創製。從文字來看,傳教士創製了景頗文、載瓦文、東傈僳文、西傈僳文、柏格裏苗文、拉祜文、布依文、佤文、納西文、獨龍文、哈尼文等多種文字。這些文字都是傳教士根據當地語言發音,以拉丁字母為基礎創製的,結束了拉祜、傈僳、景頗、載瓦、苗、佤、布依、哈尼、納西等族沒有文字的曆史。其中,西傈僳文、柏格裏苗文、景頗文、老拉祜文至今仍然在被使用,而且不僅是在基督教會內部使用。他們還利用漢語國語注音字母來拚寫少數民族的語言,創製了胡致中苗文(黑苗)、新平花腰傣文2種文字。這些文字,還有一部分至今都在被人們使用著。

20世紀90年代,中國基督教會還印刷出版了眾多西南少數民族文字的《聖經》,如老拉祜文40 000本、西傈僳文(富能仁字母)120 000本、東傈僳文(框格式傈僳文)10 000本、景頗文15 000本、傣文2 000本、柏格裏苗文50 000本、諾蘇文20 000本、佤文10 000本。[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