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我們情緒低落時,大腦更容易受到**。科學家想出了一些聰明的辦法,讓他們的實驗對象承受巨大的壓力。他們的實驗結果往往是一樣的。當吸煙者想象自己要去看牙醫的時候,他們抽煙的欲望強烈得難以估量。當暴飲暴食的人知道自己要去作公開演講的時候,他們會渴望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用無法預料的電擊對實驗小白鼠施加壓力,它們就會瘋狂地渴望糖類、酒精、海洛因,或是研究人員放在籠子裏的任何獎勵。在實驗室外麵,現實世界的壓力會讓戒煙、戒酒、戒毒、節食的人更容易重蹈覆轍。
為什麽壓力會帶來欲望呢?因為這是大腦援救任務的一部分。此前,我們看到了壓力是如何引發應激反應的。應激反應是身體內部相互協調的一係列變化,讓你能在麵臨危險的時候保護自己。但人腦不僅僅會保護人的生命,它也想維持人的心情。所以,當你感到壓力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著你,讓你去做它認為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神經科學家證明了,壓力包括憤怒、悲傷、自我懷疑、焦慮等消極情緒,會使你的大腦進入尋找獎勵的狀態。隻要你的大腦和獎勵的承諾聯係起來,你就會渴望得到那個“獎勵”。你確信,隻有獲得那個“獎勵”才是得到快樂的唯一方法。比如,當可卡因癮君子回憶起與家人的一次爭吵,或在工作中受到批評時,他大腦中的獎勵係統就會被激活,這會讓他強烈渴望可卡因。應激反應中釋放的壓力荷爾蒙,同樣會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興奮程度。這就意味著,當你麵對壓力時,你麵前的所有**都會更有**力。比如,在一項調查中,被試者需要回憶自己一次失敗的經曆。這會讓他們情緒低落。研究人員對比了一下,在被試者情緒變化前後,巧克力蛋糕對他們的**力有多大。情緒低落會讓人覺得蛋糕變得更誘人了,但即便是那些聲稱自己不喜歡巧克力蛋糕的人也會突然想吃點,因為這會讓自己高興起來。
當我們毫無壓力時,我們知道食物並不能讓自己快樂。但當我們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大腦的獎勵係統還不停向我們尖叫“冰箱裏有一盒本傑裏牌雪糕”時,我們就會把這些忘得一幹二淨。壓力把我們引向了錯誤的方向,讓我們失去了理性,被本能支配了。這就是壓力和多巴胺“強強聯手”的力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敗下陣來,采用那些不起作用的應對策略,而我們簡單的大腦還固執地認為那就是獲得幸福的正確途徑。
獎勵的承諾和緩解壓力的承諾會導致各種各樣不合邏輯的行為。比如,一項經濟學研究發現,那些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擔憂的女性,會通過購物來排解內心的焦慮和壓抑。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購物!這完全違反理性,因為她們這樣做隻會讓信用卡債務越來越多,反而會加劇她們的焦慮情緒。但是,對於隻想獲得快樂的大腦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解決方法。如果你相信購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你更快樂,你就會通過購物來緩解因債務引發的壓力。當暴飲暴食的人為體重增加或缺乏自控力感到羞愧的時候,他們會怎麽做呢?他們會吃更多的東西來撫慰自己的情緒。當拖延症患者想到自己已經遠遠落後於進度的時候,他們會萬分焦慮,這反而讓他們繼續拖延下去,不去麵對落後於進度的事實。在每個案例中,“想要更快樂”這個目標總是戰勝了自控力的目標。
深入剖析:緩解壓力的承諾
當你感到壓力、焦慮或心情低落的時候,你會怎麽做呢?你生氣時會不會更容易受到**?你是不是會更難集中注意力,或更容易拖延呢?情緒低落是如何影響你的意誌力挑戰的?
意誌力實驗:嚐試一種有效的解壓方法
雖然很多流行的解壓方法沒什麽用,但有些策略的確管用。美國心理學家協會的調查發現,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鍛煉或參加體育活動、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閱讀、聽音樂、與家人朋友相處、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最沒效果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則包括:賭博、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玩遊戲、上網、花兩小時以上看電視或電影。
有效和無效的策略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麽?真正能緩解壓力的不是釋放多巴胺或依賴獎勵的承諾,而是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讓人感覺良好的催產素。這些物質還會讓大腦不再對壓力產生反應,減少身體裏的壓力荷爾蒙,產生有治愈效果的放鬆反應。因為它們不像釋放多巴胺的物質那樣讓人興奮,所以我們往往低估了它們的作用。我們之所以忽略它們,不是因為它們不起作用,而是因為當我們麵對壓力時,大腦一再做出錯誤的預測,不知道什麽才能讓我們快樂。也就是說,我們經常阻止自己去做真正能帶來快樂的事。
下一回,當你麵對壓力,即將做出緩解壓力的承諾時,可以考慮嚐試一下更有效的解壓方法。
記住有效方法的一點小幫助
丹尼斯負責的高科技項目正處於起步階段。隻要工作上遇到困難,她就獎勵自己一瓶紅酒,同時瀏覽自己最喜歡的房地產網站。她會把那些無窮無盡、讓人看得頭暈的房產都瀏覽一遍,客廳、廚房,還有後花園。她不隻看自己現在住的街區,還看遠在波特蘭、羅利或邁阿密的待售房屋。大約一個小時後,她的感覺更多是麻木,而不是放鬆。(更不用說,她還對自家房子的建築麵積和不是大理石的廚房台麵感到了不滿。)
幾年前,丹尼斯的工作強度沒有那麽高,她喜歡下班後去做個瑜伽。做瑜伽既能讓她放鬆身體,又能讓她精神煥發。她知道,做瑜伽比喝著紅酒看房地產信息更能讓她快樂。但每當她想到要去上課的時候,她總覺得很麻煩,回家喝杯酒的欲望也變得更強烈了。作為課程實驗的一部分,丹尼斯答應至少去上一次瑜伽課。她真正去上課之後,覺得那比記憶中的感覺還要好。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竟會在將近三年的時間裏不斷說服自己不要來上課。她知道,自己很可能會再次忘記這種感覺,回到原來的作息規律。因此,她在課後用手機存了一個語音備忘,描述自己做完瑜伽後的美妙感覺。當她受到**想逃課的時候,她就會聽聽這個語音備忘,提醒自己,不能在壓力麵前相信自己的衝動。
有沒有什麽東西能提醒麵對壓力的你,到底什麽才能讓你感到更快樂?在你感到壓力之前,你能不能先想出一些鼓勵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