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想尋找科學依據,還是回頭看自己的生活經曆,你都會發現,人類的意誌力是有極限的。但有一個問題尚不明確——我們到底是沒了力量,還是沒了意誌?是不是戒煙的人真的不可能嚴守開支預算?是不是節食的人真的不可能抵擋風流韻事?困難的事和不可能做到的事是有區別的,但自控力的極限在這兩種事上都有反映。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回想一下“自控力肌肉”這個比喻,看一看為什麽你胳膊和腿上的肌肉會疲憊。

衝過終點

30歲的卡拉已經跑完了26.2英裏的半程距離。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她感覺棒極了。她已經堅持完成了2.4英裏的遊泳和112英裏的騎車,而跑步是她最拿手的項目。按目前的進度來說,卡拉比自己預想中的要快。但是,卡拉迎來了轉折點。她心裏一想到自己經曆過的困難,身體就變得很沉重。她渾身上下都在疼,從肩膀到起了水泡的腳都不舒服。她的兩條腿變得十分沉重,像是灌了鉛一樣,似乎再也無力支撐下去。她身體裏的開關好像被關上了,並在對她說:“你完蛋了。”她的樂觀精神消失了。她心想:“結果總不會像開始一樣好。”盡管疲憊讓她覺得自己的雙腿、雙腳已經不聽使喚了,但實際上它們還在動。每當她想到“我堅持不下去了”的時候,她都對自己說:“你會堅持下去的,隻要不停地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麵,你就能到達終點線了。”

卡拉堅持完成鐵人三項的例子很好地解釋了什麽是虛假疲憊。運動生理學家過去認為,當我們的身體放棄的時候,它們就是真的不能繼續工作了。疲憊就是肌肉不繼續工作了,道理很簡單,因為肌肉用光了能量儲備。它們無法獲取足夠多的氧氣,無法讓能量發生新陳代謝反應。此時,血液的pH值過於偏酸性或偏堿性。這些解釋從理論上來講說得通,但沒有人能證明這就是為什麽鍛煉者會放慢速度,甚至選擇放棄。

蒂莫西·諾克斯(Timothy Noakes)是開普敦大學研究鍛煉和運動科學的教授,他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諾克斯的特點是敢於挑戰成規,並因此聞名於體育界。比如,他證明了在耐力性比賽中,攝入過多**會稀釋人體必需的鹽分,從而導致運動員猝死。諾克斯自己也跑超級馬拉鬆,他對一個鮮為人知的理論有了興趣,這個理論是在1924年由諾貝爾獎得主、生理學家阿奇博爾德·希爾(Archibald Hill)提出的。希爾指出,運動疲勞的原因或許不是肌肉無法繼續工作,而是大腦中過度保護性的監控機製發揮了作用。身體努力工作的時候,會對心髒有很大的需求,而這種監控機製(希爾稱為“管理者”)會讓一切放慢速度。希爾沒有推測為什麽大腦會產生疲憊感,並最終讓運動員放棄,但諾克斯對這個假設暗示的東西非常著迷——身體的疲憊是大腦對身體耍的花招。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就意味著,當運動員的身體第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其實他們還遠遠沒到自己的身體極限。

諾克斯和他的幾位同事開始查閱資料,試圖發現耐力運動員在極限狀態下的狀態。他們發現,運動員的肌肉沒有任何生理上的疲憊感,但他們的大腦卻告訴肌肉停下來。大腦感覺到了不斷升高的心跳速度和快速減少的能量供應,便對身體喊了“暫停”。同時,大腦產生了強烈的疲憊感,但這和肌肉能否繼續工作毫無關係。正如諾克斯所說,“疲憊不是一種身體反應,而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很多人都認為,疲憊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再繼續了。但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疲憊隻不過是大腦產生的某種反應,好讓我們停下來。這就像焦慮會讓我們不去做危險的事情,惡心會讓我們不去吃討厭的東西一樣。但因為疲憊是一種預先警報係統,所以極限運動員能不斷突破常人眼中的身體極限。這些運動員知道,第一波疲憊感絕對不是自己真正的極限,隻要有了足夠的動力,他們就能挺過去。

這和我們剛開始談到的大學生填鴨式背書和狂吃垃圾食品有什麽關係呢?這和節食者背著配偶**、文職人員注意力不集中又有什麽關係呢?現在,一些科學家相信,自控力的極限和身體的極限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在意誌力真正耗盡之前就感到無法堅持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應該感謝大腦幫助我們保存能量。正如大腦擔心體能枯竭時會告訴肌肉放慢速度一樣,大腦也會對大量消耗前額皮質中能量的活動喊“停”。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用光了意誌力,我們隻是需要積攢使用意誌力的動力罷了。

我們對自身能力的認知會決定我們到底是放棄還是堅持。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發現,有些人認為大腦的疲憊感不會對自控力產生威脅。至少在科學家能在實驗室裏設置的一般性意誌力挑戰中,這些意誌力的運動員並沒有出現“肌肉模式”預測的那種自控力衰竭。根據這些發現,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在自控力研究領域內獨樹一幟的觀點,這種觀點與諾克斯在運動生理學領域的研究結果如出一轍。這種觀點認為,廣為人知的“自控力有極限”的說法或許反映了人們對意誌力的看法,但沒有反映出人類真正的身體或大腦極限。針對這一觀點的研究剛剛展開。沒有哪個人會認為人類的自控力是無限的。但是,知道我們的意誌力比想象中多得多,這確實是件令人開心的事。或許我們也可以像運動員一樣,挺過意誌力消耗殆盡的感覺,衝過意誌力挑戰的終點。

深入剖析:你的疲憊感是真的嗎?

我們總是一感到疲勞就放棄鍛煉、對另一半厲言相加、把事情拖到下一秒、選擇點比薩而不是做一頓健康的飯菜。可以肯定地說,生存的需要確實會耗盡我們的意誌力,我們也不可能要求一個人有完美的自控力。但比起第一次感覺疲勞就放棄,你其實有更多的意誌力。下一次你覺得自己“疲憊”得沒法自控的時候,試著挑戰一下自己,挺過第一波疲憊感。不過,要注意不要訓練過度。如果你不斷感到能量枯竭,你就需要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筋疲力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