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年,西班牙征服者埃爾南·科爾蒂斯(Herman Cortes)為了尋找黃金和白銀,從古巴出發,向著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進發。他的船隊有11條船,隨行的是500名士兵和300個居民。科爾蒂斯的目標是進軍內陸,征服原住民,占領土地,搶奪所有的金銀。
但是,原住民可不會輕易屈服。墨西哥中部是阿芝特克人的故鄉,阿芝特克人以血腥的人祭聞名於世,由偉大的莫特祖瑪神王領導。科爾蒂斯的隊伍隻有少量的馬匹和火炮,幾乎算不上是強大的軍隊。他們在墨西哥海岸登陸的時候,猶豫著是不是應該向內陸進發。他們不願意遠離海岸帶來的安全感,因為在那裏他們可以坐船逃跑。科爾蒂斯知道,當他們的隊伍遭遇第一場戰鬥時,如果船員們知道可以選擇離開,他們就會在**下投降。所以,根據傳說,他命令自己的軍官放火燒船。那些西班牙大帆船和快速帆船都是木頭製成的,防水塗層則是易燃的瀝青。科爾蒂斯點燃了第一個火把,他的人把帆船點著了。當船燒到了水位線以下,它們就沉沒了。
這是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它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迫使未來的自己去做現在想做的事。通過燒沉帆船的行為,科爾蒂斯展示了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踏上征程的時候,我們可能感到無所畏懼,精力充沛。但在未來,我們很可能在恐懼和疲憊的影響下偏離正軌。科爾蒂斯燒掉了那些船,保證了他的隊伍不會在恐懼麵前退縮。他讓船員們(和未來的他們)別無選擇,隻好前進。
有些行為經濟學家認為破釜沉舟才是最佳的自控方法,他們都很喜歡這個例子。行為經濟學家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是最先支持這種方法的人。2005年,他憑借“冷戰中核武器對衝突的影響”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謝林認為,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就必須限製自己的選擇,他把這稱為“預先承諾”。謝林從自己對核武器威懾力的研究中借用了“預先承諾”這個概念。他指出,比起那些表示不會報複的國家,預先承諾將立刻采取不斷升級的報複措施的國家,使自己的威脅顯得更加可信。謝林把理性的自我和受**的自我看作戰爭的兩方。兩方有非常不同的目標:理性的自我設定了需要遵守的做法,受**的自我則常常在最後關頭決定改變做法。如果受**的自我能為所欲為的話,最終的結果隻會傷及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受**的自我是無法預料的、不可靠的敵人。正如行為經濟學家喬治·安斯利所說,我們需要“像對待另一個人一樣,逐步預測並約束那個自我”。這就需要詭計、勇氣和創造力。我們必須研究受**的自我,看清它們的弱點,用理性的偏好來束縛它們。著名作家喬納森·弗蘭森(Jonathan Franzen)曾公開講述過自己“破釜沉舟”堅持寫作的故事。和很多作家和白領一樣,他也很容易被電腦遊戲和網絡分心。接受《時代》雜誌的采訪時,他解釋了自己是如何拆掉手提電腦,防止自己因受**而拖著不寫東西的。他從硬盤中卸載了所有浪費時間的軟件,包括所有作家的天敵——紙牌遊戲。他拆掉了電腦的無線網卡,還把網絡接口弄壞了。他解釋說:“你要做的,就是把強力膠擠進網線裏麵,然後把接口使勁擰下來。”
你或許不想為了防止分心而把電腦毀掉,但你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讓未來的自己沿著正確的軌跡前進。比如,一款名為“自由”(macfreedom.com)的程序能讓你在預先設定的時間段裏關閉電腦的網絡連接,另一款名為“反社交”(anti-social.cc)的程序能讓你有選擇性地遠離社交網絡和電子郵件。我個人更喜歡“拖延捐獻”(procrasdonate.com)這款程序。當我瀏覽浪費時間的網站時,它會給我記下賬來,並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如果**你的東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巧克力或香煙,你也可以試試“被捕的原則”(CapturedDiscipline)這種產品。這個脫氧鋼製保險箱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可以定時鎖上2分鍾到99小時。如果你想買一盒女童軍餅幹,但不想一次吃完,那就把它鎖起來。如果你想暫停使用信用卡,也可以把它鎖進保險箱。未來受到**的你除非用一捆炸藥把保險箱炸開,否則別想把信用卡弄出來。如果目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那就試著把錢放在目標附近。比如,如果你想強迫自己去鍛煉,你可以先花一大筆錢辦健身房的年卡,做出預先的承諾(2)。但正如謝林說,這種方法並不像是一個國家投資擴建核武器工廠。未來的你會知道自己是認真的,那麽當你威脅到理智的目標之前,請三思而後行。
意誌力實驗:對未來的自己作預先承諾
你準備好對未來受**的自己施加壓力了嗎?這一周,為未來某一刻的自己做出承諾。從以下策略中挑選一個,在你的意誌力挑戰中用上它。
1.做好拒絕**的準備。在未來的自我被**蒙蔽之前,提前做出選擇。比如,你可以在餓得對外賣菜單流口水之前,先打包一份健康午餐。無論是個人鍛煉還是看牙醫,你都可以作好計劃並預先付款。為了未來的自己按理性偏好行事時更容易些,你能為意誌力挑戰做些什麽?
2.讓改變偏好變得更難。就像科爾蒂斯“破釜沉舟”一樣,不要讓自己輕易屈服於**。在家裏或辦公室裏擺脫**。當你購物的時候,不要帶信用卡,隻帶你想花掉的現金。把鬧鍾放在房間的另一端,你想要關鬧鍾就必須起床。這些做法都不能保證你絕對不會改變想法,但至少能讓做出改變變得很困難。當你受到**的時候,你能不能製造延遲或設置障礙,給自己一些時間來應對**?
3.激勵未來的自己。如果你在用胡蘿卜或大棒督促自己獲得健康和快樂,那麽你不用覺得羞愧。耶魯大學經濟學家伊恩·艾爾斯(Ian Ayres)就是這麽說的。他創立了創新網站stickk.com,幫助人們向未來的自己預先做出承諾,從而實現改變。他的網站特別強調“大棒”——找一個方法,讓你得到即時快感時付出更大的代價。你可以給即時的獎勵“加稅”,比如告訴自己會增加體重(艾爾斯試過了,這個辦法很成功),或在沒完成預定目標時向慈善機構捐款。(艾爾斯甚至推薦選擇了“反慈善”,也就是給你不支持的機構捐款。這樣,失敗的代價就顯得更慘重了。)獎勵的價值可能沒有變化,但屈服的代價會讓即時的快感顯得不再誘人。
為受到**的自己理財
對正在戒毒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管好自己的錢。很多人沒有銀行賬戶,所以必須依靠支票兌現,即用工資支票或社會服務支票兌換現金。那些錢放在口袋顯得很燙手,他們很容易為了一個晚上的樂子而花掉兩周的薪水。這就讓他們沒法買吃的,沒法付房租,更沒法撫養孩子。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兩位精神病學家馬克·羅森(Marc Rosen)和羅伯特·勞森漢克(Robert Rosenheck)為正在戒毒的人設計了一個理財項目。(科爾蒂斯和謝林也會很讚成這個項目的。)這個項目名為ATM,即“顧問-出納理財幹涉法”(Advisor-Teller Money Manager Intervention)的縮寫。它融合了獎勵和預先承諾這兩種方法,讓明智的支出顯得更有吸引力,讓不動腦子的支出顯得更加困難。
這個項目給每個戒毒者指派一名理財師。他們同意把錢存在一個銀行賬戶裏,隻有理財師才有賬戶的使用權。同時,理財師控製委托人的支票簿和銀行卡。理財師會和每個委托人談話,在談話過程中為他們設定目標,幫他們認清自己想要這些錢做什麽,讓他們意識到存錢如何有助於實現長期目標。他們一起做每個月的預算,確定在食品、房租和其他事項上的開支,通過寫支票來償還到期的賬單。他們還會設定和長期目標相符的每周開支計劃。
理財師會給每個委托人一些錢,但這些錢隻夠他們支付計劃好的開支。如果要購買計劃外的東西,委托人就要和理財師見麵,並提交正式的書麵申請。如果理財師認為這和委托人最初的目標和預算不一致,或者懷疑委托人酗酒或吸毒,他就可以延遲48小時再作批示。這種延遲能讓委托人恢複理性的偏好,而不會按受**時的衝動行事。當委托人取得進步的時候,比如找到了工作、參加了戒毒互助會、通過了每周藥物測試的時候,理財師也可以用委托人自己的錢“獎勵”他們。
這種幹涉法不僅在幫助戒毒者理財上取得了成功,還減少了他們使用麻醉品的次數。重要的是,這不隻是“預先承諾”的功勞。這個項目改變了戒毒者對時間和獎勵的看法。研究發現,這個項目降低了他們的“折扣率”,提高了他們心中未來獎勵的價值。折扣率減少得最多的戒毒者,最有可能不再故態複萌。
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有人對參與者負責任,支持他們實現目標。有沒有這麽一個人,你能和他分享你的目標,能在你感覺受**時尋求他的幫助?